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9.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10.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D.风雨不动安如山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12.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4.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1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6.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D.天生我材必有用
18.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D.唯见江心秋月白
1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
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二)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三)简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如果是词类活用现象的,请指明。
①越人语天姥()②云青青兮欲雨()③渌水荡漾清猿啼()④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⑤虎鼓瑟兮鸾回车()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3.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2.D3.C4.B5.A(B:
因,依据
C:
缺,云的缝隙D:
觉,睡醒)6.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
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7.D8.D9.C分析:
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10.A分析:
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
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
D项为安稳之意。
11.D分析:
D.暝:
天黑、夜晚。
12.D.分析:
或:
有时。
13.B分析:
D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14.B分析:
B项语气副词怎么。
15.B分析:
A、C、D三句为比喻。
16.D分析:
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17.D分析:
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
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
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18.A分析:
A项,喜爱之情。
19.D分析:
D.逃避现实,有;
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①谈论②下雨③凄清④从中间⑤击鼓
2、答:
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3、答:
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登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á
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
n)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
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
D.混淆(xiá
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
ng)稳操胜券(qu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
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
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
2.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3.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
4.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
5.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6、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1.D点拨:
A中“杳”读“yǎo”;
B“鬓”读“bīn”“好”读“hà
o”;
C“济”读“jǐ”。
2.A点拨:
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D点拨:
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C点拨:
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C点拨:
“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C7.C“缠绵悱恻”情感错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2.“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3.木:
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江:
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4.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5.包含着:
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
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
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
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6.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
落叶飘零,万木萧疏;
江水滚滚,韶华易逝;
常年作客他乡;
一生多灾多病;
独自一人登高;
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琵琶行》白居易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é
n)
憔悴(jiāo)
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
嘈杂(cá
o)
钿头(dià
n)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
n)浦口 水浆迸(bè
ng) 呕哑(ōu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zhā) 荻(dí
)花
C、恬(tiá
n)然 声声思(sì
) 钿(dià
n)头银篦(bì
)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zhēng)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
赶快。
B.歌以赠之
歌:
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
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
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
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
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
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7.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8.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9.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10.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1.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1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4.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15.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16.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7.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
“惨”。
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
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
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18.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
“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
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19.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
“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
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
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
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20.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