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8443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四年级缩句学习及练习付答案文档格式.docx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

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所以应当为:

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

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

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故答案应当为:

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7、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

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8、连动句的缩句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也就是说,句子所陈述的对象即主语连续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

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

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

(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

)此句缩成:

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通过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这是缩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用意义。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在缩句后,不改变句子的结构,不一定要缩到最简。

如果作为一种冰冷的“语文技术”来考查学生,我觉得有背新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语感,谈化语法的精神,故不值得提倡。

我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缩句练习”,让学生分析复杂的长句,找出主干。

我们不应当在试卷中单独出现缩句题。

如果有出现,我们在改卷的时候也要从宽处理,尽量给分。

以上是我对缩句问题的一些看法,主要参考《小学语文教师·

问讯处》令怡的观点,并对部分网友的看法作了修正。

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连动句缩句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四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缩句。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

东郭先生在路上走。

东郭先生走。

1.小象在晨雾中缓缓走来。

2.小鸟在树枝上自由自在地叫。

我认为,示例与练习题1、2属于两类不同的句型。

练习题1和2是一般的主谓句,示例是特殊的主谓句──连动句。

示例缩句的结果应该是: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

”而现在缩成“东郭先生走”,就把第一个谓语动词“牵”及其宾语“毛驴”也缩掉了,改变了原句的基本结构和意思。

因此这个缩句题的示例是不妥当的,应该换掉。

我的看法是否对?

请指教。

江苏省海门师范普师97

(1)班冒琴

冒琴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道题练习的目的是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练习去枝叶、留主干。

从两个练习题上看,编者要求都去掉两个状语:

例1去掉“在晨雾中”和“缓缓地”,例2去掉“在树枝上”和“自由自在地”。

显然编者把示例中的“牵着毛驴”误以为是状语了。

语法书上告诉我们,动宾短语作状语的条件是带结构助词“地”。

例如:

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任务。

这个句子如果去掉“地”字,就成了连动句。

此例说明了这样一点:

一个动宾短语用在动词前面,带“地”时作状语,不带“地”时作连动句的第一谓语。

但这种只有一个“地”字之差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量的连动句,在第一谓语(动宾短语)后面是加不上“地”字的,如“小芹上山采野果”“他弯下腰收拾东西”“我吃过晚饭做作业”“他倒了杯茶喝”“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等等。

如果说,两种句型在只有一个“地”字之差时会让人产生误解,那么对于像“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一类加不上“地”字的连动句,只要掌握结构助词“地”字的作用,就不会误把“牵着毛驴”当成状语了。

由此我们还可推广到:

一个动补短语用在动词前面,不带“地”的时候,也是连动句的第一谓语。

如:

“挑山工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这里的“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是个动补短语,它的后面没有也不可能有结构助词“地”,显然全句是个连动句,可是第九册“基础训练2”扩句题中出现了这样的示例:

“挑山工抽烟。

──挑山工坐在对面草地上抽烟。

”显然,编者误把“坐在对面草地上”当作状语了。

──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5期上吴世伟老师的《这个扩句值得商榷》一文已经谈清楚了,读者可以参看该文,以免教学上产生误导。

复指短语作主语、宾语的句子

(1)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某资料:

我之意:

(2)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奶奶关心儿童。

宋庆龄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3)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伯伯是所长。

蔡希陶伯伯是所长。

这三个句子正确的缩句应该怎么样?

类似的句子该如何处理?

浙江省三门县实验小学任旭东

以上三句的缩句如何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

“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

”这一句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复指短语,其中的主要词语是“雨来”和“李大叔”,因此,应该缩成“雨来掩护了李大叔”(当然也可缩成“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李大叔);

如果缩成“小英雄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则主干的意思远不如“雨来掩护了李大叔”来得明确。

下面我们说说任旭东老师提供的三个句子。

(1)的“解放军叔叔”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解放军”,故应缩成:

“解放军练习射击。

(2)的“宋庆龄奶奶”和“我们少年儿童”也都是复指短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主要词语是“宋庆龄”和“少年儿童”,故应缩成:

“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偏正短语,可以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

当然,去掉“少年”二字不能算错。

句(3)的“蔡希陶伯伯”也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蔡希陶”,故应缩成:

“蔡希陶是老所长。

”这里保留“老”字,是因为“老所长”结合得很紧密,如同“老模范”“新教师”等一样,“老”强调历时比较长,“新”强调历时比较短,去掉“老”和“新”后,总觉得意思有一些出入。

不过,缩句的方法就是去掉附加语(定、状、补),因此去掉“老”(定语),也是符合缩句要求的。

任旭东老师所缩写的三个句子中将复指短语“解放军叔叔”“宋庆龄奶奶”“蔡希陶伯伯”整个儿地保留在主干的主语中,是可行的,因为它们都很简短,读者可以一目了然。

但如果复指短语比较长,就应该去掉次要词语,如“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比较长,要是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就显得不简练,不像主干所需用的词语了,所以应当去掉次要词语“抗日革命干部”。

认识缩句及其他

一、缩句从何而来?

过去的语文考试根本就没有缩句。

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吧,那时候的语文学特别强调“双基”,语文基础知识成了语文教学之本,“双基”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内容。

这时候,试题中开始出现了缩句,但是课本中没有缩句的练习。

到了九十年代,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才出现了缩句。

一直到现在,缩句几乎成了考察学生理解句子不可少的题型。

缩句是把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

阅读教学中,缩句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缩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在考试中,缩句同样是一种帮助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来应该有学生自由选用,可以用缩句,也可以不用缩句而采用别的方法。

但是,拉出来一个句子,生生地让学生缩句,这就违背了缩句的初衷。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只要理解了句子,就到此为止。

但是考试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于是缩句也就“标准化”了,把活生生的阅读理解活动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

这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因此,缩句没有必要单独出题考试,在阅读试题中也没有必要专门考查缩句。

二、缩句在语法上有没有定义?

各种语法书里没有一本讲到缩句。

这是因为语法讲的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规则,而不是讲语言的具体理解和运用。

所以在语法上缩句没有定义。

三、句子的主干是什么?

一般来说,对于单句,句子的主干应该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至于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短语中都是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用在句子里同样起这样的作用,就成为句子的“枝叶”了。

至于复句,那就另当别论。

四、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

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

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

五、“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何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

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

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

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

考试中不应该出这样的题。

六、这两句话怎样缩句?

有了前边的理解,“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传过来”这句话的缩句就好办了。

 

 

这句话的主语是“鸟叫声”,自然不能再删去“鸟”,删去就不清楚了。

一般来说趋向动词的意思很实在,所以“传过来”不能删掉“来”。

一个小男孩天真地以为生活中全是灿烂的阳光。

这句话里的主语部分“一个小男孩”是偏正短语,可以删去定语“一个”。

要看整个句子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是否删去“小”。

如果句子强调男孩的“小”就不能删去。

“生活中全是灿烂的阳光”是诸位短语做“以为”的宾语,可以删掉定语“灿烂的”。

若把“生活中”也删去,缩成“小男孩以为阳光”句子就改变愿意了

这样这句话就可以缩为:

小男孩以为生活中全是阳光。

另外,缩句时给出不同的答案是很正常的。

语文里哪有那么多的唯一答案?

只要缩句以后不改变句子原意都应该是正确得。

尽管可能缩得“不净”,那也不要紧。

缩句例析

zhuoyan:

我在教学中遇到关于缩句的问题总是感到很棘手,相同的句子,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同事之间对此也莫衷一是,特求助于各位老师。

聂在富:

缩句,总的原则是压缩后应当还是句子,不能成了短语,更不能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下面结合具体例句谈些意见,请大家教正。

第一组: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

缩句:

A:

灯照耀着建筑。

B:

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

分析:

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

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老人们钓鱼。

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

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鸬鹚站在船舷上。

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

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

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

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海棠树开花。

海棠树开满了花。

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

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

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

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柳树上挂冰条儿。

D:

柳树挂冰条儿。

E:

树挂冰条。

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

B句,改换了主语;

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

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

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

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鲸是鱼类。

鲸不是鱼类。

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

缩句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

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

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

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缩句练习一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36、六

(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37、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38、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3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0、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4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42、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43、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44、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4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46、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4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48、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缩句练习二

1.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州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3.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4.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从南方赶来的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燕子加入了盛会。

6.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7.他以非凡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

8.一群水鸟正在吞食漂在水面上的菜叶。

9.我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10.三(3)班的学生十分爱戴亲切、温和、知识丰富的庄老师。

11.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12.我们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

13.墙上明显地有三个灰黑色的球印。

14.一头吸河水的老象深深地陷进了厚厚的淤泥里。

15.数不清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神秘的眼睛。

16.我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

17、海边的沙滩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18、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9、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20、各色的小蝴蝶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21、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飘扬。

22、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23、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24、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使用原子能推动的巨型船舰出现在海洋上。

25、受惊吓的刺猬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6、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27、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28、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29、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30、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32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3、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34、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35、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36、深夜,闪烁的星星布满了天空。

37、崭新的联想电脑给捣蛋的可可弄坏了。

38、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行人在散步。

缩句练习三

1、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她的头发。

2、鸭嘴兽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

3、他穿着一件大翻领上带着道道滚边的海军服。

4、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5、又大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

6、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7、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

8、老班长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洒在花丛中。

9、用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