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42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须三第六章知识点及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2)特点: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

生态金字塔

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种类:

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①生态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图形。

②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会有倒金字塔形。

③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

1、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

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P)。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GP=NP+R。

初级生产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m2*a)或J/(m2*a)(a代表年)表示。

2、生物量(biomass)

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m2或J/m2表示。

难点:

如果GP-R>0,则生物量增加;

如果GP-R<0,则生物量减少;

GP-R=0,则生物量不变。

3、次级生产量(secondaryproduction)

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的生产,叫次级生产量。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次级生产量的计量单位与初级生产量(干重)相同,也用g/(m2*a)或J/(m2*a)表示。

此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教材上还有一幅插图,看图理解比概念容易:

由图可得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具体实例:

早上8点,一群动物的有机物的积累总量,就是动物的生物量。

经过2个小时,动物摄入了一定的食物,从中获得了(同化)一定的有机物,其中除去动物消耗的有机物,剩下的(即积累的)有机物就是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与植物一样,若2小时内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大于0,则10点生物量较8点时的多,即生物量增加;

若2小时内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小于0,则生物量减少;

若2小时内动物的初级生产量等于0,则生物量不变。

例题1:

(金华十校2012年高考模拟)合理密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家对三种作物的产量和种植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作物在不同密度下收获的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B.萝卜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左右

C.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可不断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D.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和生长不受密度影响

例题2:

(绍兴2012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

是光照强度下降

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

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知识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含义:

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过程。

过程

(1)图解:

(2)分析:

①来源:

太阳能。

②输入方式:

主要是光合作用。

③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转化:

光能→有机物中的能量。

⑤散失形式:

热。

3. 

特点

(1)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2)每传递一次能量损失一大半,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最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2)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以重复利用。

碳的全球循环

(1)基本路线图解

(2)大气中的CO2含量特点:

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3)海洋对大气中CO2含量的调节作用:

当大气CO2含量偏高时,就会溶于海水中;

当偏低时,就释放出来,使之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4)碳循环平衡失调

因人类能源消费向大气中排放CO2,破坏了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CO2交换的平衡,导致大气中CO2含量的持续增加。

 

4. 

碳循环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

(1)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植被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

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1.生态系统这种相互协调,保持稳定的特点叫做生态系统的稳态

2..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举例:

①河流:

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

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调节限度: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4)正反馈既生态系统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

作用是使生态系统原理稳定。

举例,湖泊受到污染,鱼类大量死亡,死鱼腐烂加速湖泊污染。

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存在于生物群落中D.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2.许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

瓶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B.瓶

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

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4.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同类

型的生态系统,则稳定性最强的是a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

的植物种群,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

a、b、c、d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四个不同种群,则a种群所具有能量一定最少

D.若M表

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目减少

5.下列各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生物的种类

6.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的结果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用

C.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D.受四季更替作用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10分)右图方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

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

a),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________。

(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作用;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作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2015·

海南高考)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2.下图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图中食物网中共有2条食物链

C.蛇只占一个营养级D.青蛙和蜘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2015·

石家庄一模)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

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

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4.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害泛滥,随后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鼠疫通过跳蚤感染了当地居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C.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观察食物网可知,鹰所在的食物链共有4条,D项错误。

6:

(嘉兴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9

17

18

19

体重(g)

57

92

138

610

1231

1253

1255

周增重(g)

24

35

46

22

A.每周体重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

7:

(2012年浙江省高考名校交流卷)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则AB间传递效率为10%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某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C.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为图中B、C、E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总和

D.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则其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均大于陆地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9.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10.2012·

临沂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项特点(  )

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12.2017(·

浙江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

图K33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人工湿地示意图

图K331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自我调节能力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若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更容易恢复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14.2012·

西宁模拟下列事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15.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16.2012·

大连双基如图K33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K333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二、解答题

1.如图K335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

a),请回答下列各题:

 

图K335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

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_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

(5)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

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_。

2.(10分)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这属

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