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6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种植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生产环境控制13

(4)技术稳定性、杂菌污染率及生物转化率13

2、市场准入壁垒14

3、资金壁垒14

4、人才与管理壁垒15

四、行业市场规模15

五、行业风险特征17

1、杂菌感染和病虫害风险17

2、市场竞争和产品低价竞争风险18

3、产业政策变化风险18

4、食品安全风险19

六、行业竞争格局19

1、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

2、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

3、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

4、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

有机食用菌作为消费品行业,总体市场需求稳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以及生活水平普遍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相应迅速增加,食用菌不仅可作为日常食用,而且富含营养保健功能,其营养价值逐步被人们认可。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国际健康组织提出“一荤、一素、一菌”的健康新理念,提升了食用菌在人类健康饮食产业中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以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为食用菌研发和生产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2013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2013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750家,分别分布于全国的28个省区,其中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位列前三名,分别为166家、143家、119家。

其中,前十位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数量之和占所有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数目的81%,显示出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地域化差异较为明显,且分布不均匀。

根据《2013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政府产业支持和行业利益驱动以及各类社会资金的介入下,发展明显提速。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1、上游产业

本行业的上游是农作物种植行业。

食用菌的种植和栽培主要以米糠、玉米芯、麦麸、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培养基质,农作物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农作物的副产品。

上游农作物生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为食用菌生产行业提供了大量品种丰富的秸秆资源。

以粮食作物为例,我国粮食亩产从建国初期的69公斤到2013年的358.3公斤,总产量从1,150亿公斤提升至2013年的亿公斤(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报告》),秸秆产量也大幅增加,2013年总产量约为8亿吨。

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作物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一直偏低,主要用于饲料和有机肥原料,还有部分直接被焚毁或者废弃,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食用菌的工厂化种植和栽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农作物的副产品,不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变废为宝。

2、下游产业

本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指居民食品消费以及餐饮业。

由于食用菌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纯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近60-70年,食用菌消费呈现出全球性的稳定增长,年递增约7%-16%。

目前,我国食用菌消费主要集中于家庭消费和餐馆酒楼等大众消费场所,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成为拉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食用菌下游的消费结构分类主要为:

菜肴鲜品约占70%,干品约占10%,盐渍品、罐头制品和速冻食品约占15%,保健品、深加工菌类食品约占5%,由此可见,人们消费食用菌的主要方式是菜肴鲜品。

近年来,全国食用菌餐饮消费需求平均每年以18%-20%的速度增长,餐馆酒楼的菌菜新品也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加。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

1、行业管理部门及管理体制

本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种植业(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果、蔬菜、茶叶、蚕桑、花卉、麻类、中药材、烟叶、食用菌)的行业管理。

拟订种植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

起草有关种植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

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拟订种植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用菌管理工作。

中国食用菌协会是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成立于1987年,主要职责是参与相关法规、条例以及食用菌有关的商品标准、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等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和监督,开展行业基础情况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经济法规等方面的建议,为会员提供信息交流、生产指导,并促进食用菌的流通和消费。

食用菌行业管理体制是:

在国家宏观经济整体调控和运作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进行市场调节,各企业面向市场,充分实现自主经营。

2、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食用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

3、相关产业政策

我国鼓励并大力扶持现代农业、种植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表: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经验壁垒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对于技术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菌种的选定和培育、菌菇生产工艺及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和资金支持。

(1)菌种的选定和培育

菌种的选择与培育直接决定食用菌的单位产量、口感、色泽以及保鲜期等特性。

培养具有良好基因的菌种是食用菌行业的关键技术,其过程一般包括筛选菌株、自交杂交、制作培养基、小试、中试、大试等环节,对于培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育所需机器设备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菌种选择和培育过程环节繁杂、技术要求高,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2)生产工艺要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综合应用,需要做到食用菌生产过程模式化,栽培经验数据化,工艺要求指标化,根据食用菌自身适宜生产的条件,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采取最优的环境控制技术,进行机械化操作和流水线生产。

工厂化生产需要在培养基的制作、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抑制、出菇等生产环节运用关键技术,每一生产环节的工艺必须根据所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严格控制,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栽培房结构等因素作科学调整,通过反复试验和参数测定才能最终确定合适的生产工艺。

工厂化生产必须掌握每一道工序的最优参数并加以精确控制,以达到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综合而言,工厂化生产的工艺复杂、对技术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

(3)生产环境控制

每一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模式下,人工模拟生产环境技术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生态环境对栽培的影响,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栽培环境,大幅度降低外界自然气候变化对菌类生长的影响,从而通过先进的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实现周年化生产。

(4)技术稳定性、杂菌污染率及生物转化率

技术稳定性、杂菌污染率及生物转化率是衡量工厂化食用菌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

技术不稳定导致整体生产不稳定,食用菌工厂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杂菌污染率偏高,说明生产环境或者生产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一定要求,使得食用菌受到杂菌的侵害;

生物转化率衡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果生物转化率偏低,通常说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未充分转化为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养料。

提高技术稳定性和生物转化率,同时降低杂菌污染率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硬件设施均达到一定的水准,构成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

2、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先后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食用菌卫生标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出口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绿色食品AA级认证准则》(试行)等法律法规,食用菌质量监督进入制度化、法律化阶段。

各地市场质量监督部门对所销售的食用菌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检验、抽查,禁止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菌产品。

另外,随着大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以超市、餐厅、酒楼及企业食堂为代表的食用菌分销或消费渠道,对食用菌采购实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无公害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食用菌产品成为进入上述渠道或客户的重要条件。

3、资金壁垒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在育种、菌菇培养、生产、采收、废料回收等各个环节都要科研技术、自动化设备的投入。

另外,食用菌生产周期一般为2-4个月,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

较高的资金要求也限制了部分企业进入本行业。

4、人才与管理壁垒

要建设现代化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在现代化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手段,需要既懂得管理知识又懂得食用菌栽培的专业人才。

工厂化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菌种培育、生产管理、生产环境控制、采收、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要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各种类型的专业工人进行操作,保证生物转化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并保证产品顺畅销售。

工厂化生产和产品营销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3-5年的经验积累,方能真正满足本行业的要求,因此,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储备的企业将难以进入本行业。

四、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及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1978年我国食用菌年产量6万吨,2000年664万吨,到2012年,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2,82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2012年我国食用菌总产值达到1,772亿元,与2000年的227亿元相比,增长近7倍。

我国食用菌的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滑菇、杏鲍菇等。

2012年以上品种的产量分别为635万吨、533万吨、475万吨、240万吨、218万吨、126万吨、76万吨、73万吨,其分布情况如下:

2012年,按照食用菌产量计算,我国食用菌人均消费量约为21公斤,每日人均消费量约为57克。

营养专家提出每人每天应该消费250克菌类,国内人均日消费量还与之相差约193克,因此食用菌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将达到5,124万吨和3,377亿元。

随着我国食用菌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食用菌工厂化也蓬勃发展。

2013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已经达到750家,是2006年47家的16倍。

伴随着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增加,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量也不断上升。

2013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日产量高达6,159吨,比2006年的222吨增长27倍以上。

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从8万吨上升到20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9%,食用菌工厂化比例也由0.54%逐年上升为6.51%。

最近几年,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蟹味菇、海鲜菇、白灵菇等。

2006年——2013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比例

五、行业风险特征

1、杂菌感染和病虫害风险

食用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发生杂菌感染和病虫害,按生产阶段划分,可分为菌种分离、提纯、转扩及菌丝生长阶段的杂菌感染和子实体形成过程的病害两大类。

按引起病害发生的病源划分,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即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生产实践中,杂菌感染和病虫害易影响菇类发育,进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可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工厂化生产规模下,生产过程中由于菌种不合格、生产过程灭菌不彻底或空气净化不达标等原因,菌丝体会发生感染并传染培养房内其他栽培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可能发生杂菌感染。

常见的影响食用菌生长的杂菌主要包括青霉、曲霉、木霉、脉孢霉、根霉、毛霉、荧光假单细胞杆菌等微生物,部分杂菌有一定的传染性,若未及时发展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具有传染性的杂菌就可能污染并传染培养房内的其他培养瓶,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此外,菇蝇、螨类等虫害也将干扰食用菌的正常生长或啃食成长中的食用菌。

2、市场竞争和产品低价竞争风险

我国食用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行业前景广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平均利润率相对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参与国内竞争,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国外先进企业具备工厂化生产历史时间长、产品开发能力强、资金雄厚的优势,它们在国内的投资设厂将加剧国内食用菌市场的竞争。

另外,农户种植的食用菌产品虽然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但销售价格较低,面临农户种植的食用菌产品低价竞争的风险。

3、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集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工厂化生产及现代管理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农业产业,符合我国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新型农业的要求,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

如果未来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4、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国家历来非常重视,特别是2007年7月底以来,国务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管理,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食品生产者的社会责任,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了对违法食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产品安全无公害,品质优良。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农药和化肥,消毒使用臭氧气体,保证产品安全无污染、无残留。

以下环节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一是原材料质量隐患,如果所采购的原材料出现严重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食用菌在汲取原材料养分的同时可能同时汲取重金属和农药成份,从而导致重金属和农药超标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二是在食品流通环节可能存在二次污染。

六、行业竞争格局

食用菌生产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分散竞争为主。

各个经营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行业尚未形成企业品牌垄断竞争的格局,但是相同区域内的工厂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食用菌消费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境外企业和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日本食用菌领先企业日本国株式会社雪国舞茸在国内设立的合资企业长春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模式上除了金针菇、杏鲍菇等工厂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外,我国大部分食用菌种植以传统农户生产为主。

近年来工厂化产品由于其规模化、标准化、高品质、稳定供应和环保无公害等特点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和重视,产量和市场份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食用菌主产区,但随着中西部地区在政府产业支持以及行业成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下,近年来逐渐崛起,发展明显加快截止2013年底,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日产量在100吨以上的有4家,分别为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雪榕生物成立于1997年,由原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位于上海市奉贤现代农业园区。

公司以食用菌工厂化为突破口,从2005年开始介入农产品工业化生产领域。

公司自成立经过17年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保鲜蔬菜出口种植加工企业转变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托,以工业化方式生产农产品的的现代农业企业。

2012年公司上海、都江堰、长春、山东和广东工厂合计日产金针菇247吨,蟹味菇和白玉菇23吨。

2、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意情公司成立于1994年,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果蔬种植及加工、蔬菜种苗研发与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研发与工厂化栽培。

“如意情”牌金针菇和杏鲍菇鲜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公司现拥有武汉如意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厦门、武汉等地拥有数家子公司,金针菇日产量250吨。

3、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门从事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食用菌日产能170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三,西部地区第一,并且拥有国内单厂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金针菇日产能国内排名第三。

同时公司陕西基地日产达到100吨,是国内目前单厂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4、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星河生物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用名广东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公司2000年进入食用菌领域,产品有金针菇、蟹味菇等,2013年食用菌年产量为32,632吨,折算为日产量91吨(假设每年生产日为360天)。

公司于2010年12月9日在创业板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