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3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Word下载.docx

大家都能简单看出来,食指被拇指压住了。

     (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握笔错误姿势,中指也最易长茧和疼痛)

【图二】:

食指过度用力紧压到变形了。

     (这样握,食指根本就失去功能了)

【图三】:

食指弯曲,只用食指腹尖少数的面积接触笔杆。

     (费力、手酸)

【图四】:

看起来好像是正确握姿,但细看食指:

握笔的高度和拇指相同,指尖对指尖,这会

     造成食指的紧绷、手酸,不易出力,进而使得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也会跟着不足。

  举出这些错误图片的示范说明,重点在于说明:

(一)错误的握姿会影响施力,尤其强调食指这部分的情形。

(二)以食指和拇指的高度位置为重点互相比较。

(三)以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大小来比较。

  以下是两张正确握姿的不同角度照片,请大家把眼睛的焦点放在食指上!

【正确握姿一】

图片重点说明:

食指握笔高度应低于拇指!

【正确握姿二】

从此角度可清晰看到:

食指和笔杆可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

 握笔时的高度,为何食指应低于拇指?

(一)也不是什么特别原因,这只是因为:

食指的长度本来就是大于拇指的,最自然、轻松形

   成的姿势本就应是如此。

(二)这样的姿势,可以使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进而得到更稳定的扶持和更好的用力

   操控。

  现在再来讨论:

为何强调「要让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

【写字用力的基本原则如下:

横划:

运腕(此时拇、食指均不动)

竖划:

运指(这里说的指头,指的是只用食指向下按压)

斜划:

腕指并用

  现在,大家有没发现到两点?

(一)向下笔画的按压,食指掌管的出力方向和功能是最多的!

(二)字体结构中,横和竖划通常是主要笔画,而且长笔画也通常以这两者为主。

横划是只

   靠腕力不用指头的,而竖划则只有归食指这个指头单独来掌管而已的!

  所以,善用食指的力量和操控,是写字动作的一大关键。

而食指如要完成轻松的按压动作,首要之务便是要和笔杆保持接触越大的面积,这样也就才能得到较好的扶持稳定度和操控。

  其次,不管在写↓、↙、↘这些向下笔画的按压力时,把注意力放在食指,也才能更明显感受出那股从笔杆上方的重心点开始往下的出力感,也才能出力更顺畅有力,继而可写出更轻重有别的笔画力度!

  如果您不能先体会并感受到这「从食指按压重心点,由笔杆重心垂直往下」的出力起点和力道,那么,即使不管您是如何同时的用三个指头、甚至是用五个指头也好,或再怎样抓紧笔杆来写往下的出力,您也只是会常常写得歪斜不直或软弱无力、轻重不分而已!

常写黑板的老师们就应该都很有经验,在竖立着的黑板上写字,比放在桌上的纸上写字还要困难。

想要在黑板上写出一手漂亮、有力又快速的粉笔字,绝对不是靠五根手指来抓写控制粉笔的,关键是只要能以食指,从粉笔上方稳定按压着书写,那就好写得多,也同时线条就能笔直和有力多了!

  大家也应该看过有些写字好看的同学朋友等,所写出的字体。

有的就是外表虽看起来漂亮,但就好像是软趴趴的躺在纸上,也就是不太耐看,有华而不实之感;

而有些字体,不但好看,更且苍劲有力、力道轻重有别、犹如力透纸背一般。

明明是拿原子笔写出的字,却和书法字体没两样!

这股运笔的轻重掌控和气势连贯,有很大的关键就是来自良好姿势~食指的充分操控。

  这股善用食指按压运动的力道,尤其在写铅笔字、粉笔字和用覆写纸写字时,更能发挥出明显又关键的影响。

况且中国字笔画的顺序排列方式,也是由上而下的。

保持这股稳定的中央往下按压书写力量,更是能保持一贯的力道,使得书写更笔直、流畅、有力。

所以,这些好处还真的是不胜枚举,好处多多!

  所以,文章标题「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

」利用这样倒述的写法来说明,是否读者看到这里时,就能有拨云见雾且恍然大悟之感了?

  大家可以重复练习几次,好好体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食指:

(一)先把食指的位置调整好,使食指握笔高度要低于拇指。

(二)使食指关节保持两段弯曲就好(不可三段弯曲),再用食指腹能和笔杆接触到较大面积

   (这时应已能感受到握笔的自然、轻松姿态感觉)

(三)放松整个手部的所有指头关节和手腕,体会使用食指能从笔杆正上方开始为中心,轻松

   往下按压的运动力量。

  以下有个我曾经提供给格友的建议练习方式,因为格友反应说:

很立即有效,又能更简单的清楚体会,所以建议我要把这方法也在此补充上来,让大家分享~

    写字主要的力是下压力,这下压力主要是只有来自食指而已!

    抓紧笔杆的力,是一种横向的力,对下压施力毫无关系且还造成阻碍。

    您需要把用食指按压写竖划的施力方式,体会并扩大到所有写字的力量来源。

    这种食指下压力,我来换个说法描述吧!

    我们只要先来学会:

怎样向下压笔杆就好:

    先做出正常三指握笔写字姿势,笔尖抵住纸张。

    接着,您可以把中指放掉、然后拇指也放掉.. 

    最后,笔杆会滑落到虎口顶住,只剩下一根单独的食指在笔杆上方顶着。

【请看以下图示:

这时您只有用食指向下压笔杆,让笔杆笔尖和纸张形成一个互相抵住的状态就好!

以此单指状态,还是可以往下方划线。

  您这时应该就可更清楚体会「这个食指按压笔杆的下压力」的具体方式了:

我们写字时,所需要下压的施力,就是来自这里!

  即使只剩下一根食指在笔杆上方,还是可以往下压住笔杆画线的,这个单一食指压笔杆笔尖的力道,还能控制笔尖和纸张的相互之间的紧度的。

  笔杆和纸张的相抵:

若紧一点,笔触就深;

轻抵,线条就淡而轻。

  我们写字主要一切力量来源的主控:

就只是巧妙善用这个在笔杆上方的食指,这样来压笔杆的施力方式而已!

  这样能更加深刻理解了吗?

  好了!

现在大家拿起笔来,也实际操作试试看..细细体会练习吧!

祝大家练习进步!

!

本文可当作之前发表过的「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该文的加强说明版。

  写字的力量中,以哪股力道最重要?

  答案是:

往下的力!

  因为写字,都得要先有往下的力,才接续之后的手指协调、各方向运笔的力。

那么,既知下压力是写字力的首先来源,所以,我们若能先掌握学习好这个往下轻松按压的施力技巧,就能站在最有利的态势下来轻松出力写字了。

正所谓:

「借力使力」、「打蛇随棍上」、「四两拨千金」之道理。

  之前看过文章的网友们,已都知:

「往下的力量」及「写垂直竖划」的施力来源是来自食指的按压!

可是,仍有很多网友,虽明知这道理,但由于握笔时的些微误差,造成仍未能好好运用到这个重要的力量,所以也就没能体会到这种写字的轻松感和良好的笔杆操控性!

  问题出在哪呢?

(本文不太好写,因为:

握笔姿势虽只有差之毫里,但是结果却差之千里!

所以,请网友除了要仔细看文字的表达外,更要详加比对图片的手指相对位置、角度差异和相关说明。

最后更要自己对照练习看看,才能完全明白体会!

  问题与差异只出在:

是用食指的右半侧还是用中左半侧来按压笔杆?

食指是否有按在笔杆的施力「制高点」这个重心上来写字?

  先复习一下我们之前提到过的:

一、握笔高度,食指务必要低于拇指:

因食指本就比拇指长,这姿势才是最符合轻松自然的。

二、食指的腹面要尽量接触到笔杆:

因为这样才好出力。

且基于此原因,所以更不能把笔杆靠

  在虎口上。

否则,笔杆会过于往后倾斜,会让食指和笔杆的距离更远,使食指腹和笔杆的

  接触面减少,且相对减少笔杆对食指的支撑力,最后造成食指更加费力、内弯。

  开始切入主题焦点:

一、我把下图的这支笔,以笔夹为中心点,画出一条中央线。

这条中央线的下方握胶处,代表

  我们写字时,食指要从这里往下按压施力的「制高点」位置(重心点)。

二、看以下的这个正确的握笔姿势图:

重点是食指有压在笔杆的这个中心在线的重心点上!

  刻拇指和食指都处于很轻松的状态。

也请看一下食指和拇指的相对位置:

拇指尖是位于食

  指腹的左侧下方(拇食两指可轻碰触到,也可些微分离,此差异会随笔杆粗细而有些微变

  化)。

【以上加强说明】:

请大家注意:

图片的中心线是从上方笔夹开始垂直画下来的,所以:

01、这条中央线是指笔杆的中央重心线,并不是把这条中心线朝向身体正前方之意。

因为我们

  的手臂是从右边45度角伸向桌面,所以这条中心线是面向左前方45度的。

由图片中笔记

  本的水平横线,也可比较看出其不与横线垂直,而是互为45度,请特别注意!

02、当此中心线面向左前方45度之后,由于我们食指方向并不是在桌面的正上方,而是在桌面

  的右上方斜45度。

所以,当我们以食指往下按压时,因为这个重心按压点位于食指腹面下

  方,所以这个重心点与中心线也不在虎口的正上方,而是偏向右方倾斜的45度位置。

也就

  是说,中心线上方的笔夹,也是向右偏转45度的,大家仔细看一下上图的笔夹相对位置,

  就能更清楚并立体些。

三、换个角度看:

食指压在中心线的重心点处,只有用到食指腹的右半侧来由上往下压住笔杆的。

此往下的出力,是只有来自食指单一的力量。

且是由此施力重心点的正上方往下,所以可以很轻松的趁势而下、简单的按压出力。

练习:

写上下来回的竖划时,可以很快速又轻松的连续完成(笔杆头像一个人连续鞠躬),且容易写出有力又笔直的竖划。

四、如果,您的握笔是采用拇食两指闪过这条中心线,没有按在图片上所标示重心点上的握笔

  方式:

即以此中心线为准,而把拇食两指分握在这条中心线重心点的两侧。

如下图:

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写字方式用玩翘翘板来比喻:

能把食指放在重心点(制高点)写字的人:

就像用屁股(=食指右半侧)坐在翘翘板(=笔杆)上,只要轻松一往下蹬,就能让翘翘板往下,当大腿支点(=中指抵住笔杆处)一向上顶时,翘翘板就又能马上轻松往上了。

而把拇指、食指分握在重心点(制高点)两侧的人:

就像没有坐在翘翘板上的人,只是完全用两只手臂来抓住翘翘板两侧出力一般;

不管是想往下或往上,手臂都会非常的费力且不顺畅。

  另外,写字的轻重笔触,取决于此往下的按压力量大小。

  我们若能先让食指搭在此重心点上,写硬笔字时,轻重笔触的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且不费力。

因为我们只要借着食指由此重心点往下压着笔杆、控制笔尖抵住的压力程度,就能决定写字的轻重力了。

这当然就会比「用拇食两指握在重心点两旁」,然后费力的用两指来抓紧笔杆两侧来往下出力方式,来得灵巧且轻松顺畅多了。

  还有,当使用一些如钢笔或金属制的较重笔杆时,这也是一个绝对优势。

很多人都会反应握不了过重的金属钢笔笔身,因为手指很快就会酸感疲劳。

这也是出于采用以上错误用力方式原因所造成。

如按照我们这样利用重心点位置的握法,即使使用重的金属笔、钢笔等笔身,不但一点都不累,且它具有的重量,还能成为我们往下按压施力时的一股助力,反能让我们享受到更具重心性的书写质感。

  小朋友写铅笔字时更是。

写铅笔字更需笔心和纸张的摩擦力、靠压笔的轻重来决定写出的笔心浓黑度。

这样的握笔运用,就可以直接改善他们写字的轻松度。

再也不必让拇食两指总要那么严重弯曲变形或费力酸感。

以上这两种「出力」和「借力」的不同性质差异,真可谓:

「不比不知道,愈比就差愈多」!

(也所谓~有看本文就知道,没看就差愈多~呵呵!

  此第二种错误的握姿,我们也常能在网络搜寻到的各种握姿示范图上普遍见到。

另外,有些矫正握姿的握笔器结构设计,也有在拇食两指中间出现一个隔板的设计;

或是因为三个手指定位凹洞的设计导引,最后都会让拇食两指都分别握在制高重心点的两侧来写字施力,继而造成这种握笔姿态和施力障碍的问题。

  所说以上这两种握法,从握笔姿势照片上看来,如果不经过这样的详细剖析和实际操作比较,在外观上看来,真是非常相像且难以让人察觉出来的。

但在真正写字施力时的感觉上和实际操控笔杆的手感上,两者的效益却是截然明显不同的。

  所以,只要大家能稍微调整一下食指的位置;

把「食指的右半侧」往中央这个「制高点」搭上来,让食指腹的右半侧来压住笔杆向下抵住或按压施力,自然就会出现写字的轻松出力和连续顺畅性。

整个手部也会一直保持于一种非常自然轻松的感受。

而且,这样写来出的笔划和字体也就能马上变得更有轻重力道之分。

再不会有那种飘飘浮浮,使不上力、笔划欠笔直、像在纸上溜冰的虚无飘渺感了。

  在了解并确实学会了以上所说的这种运用食指由重心点正上方往下、轻松按压出力的握姿和技巧后,那么也就自然具备了这股写字的轻松神力了!

  看完一小篇文章,就能得到一股神力,真是不赖吧?

呵呵~「有看有保佑」吧?

  现在就马上拿起笔来试试看,您就能更深刻体会到了!

  如果您有所心得,获得体会和进步,就把这个领悟到的轻松写字技巧装进口袋里,写字时随时就拿出来用上,毕生受益。

但是,也请您不能暗暗藏私喔!

请把这个体会到的写字技巧,也告知您周边的好友一同推广、分享吧。

同时,您的不吝响应和心得分享,也就是对作者辛苦撰文的最大鼓励和回报!

正确握笔姿势中:

拇指的正确高度与角度

最近连续接到几封来自格友们的握姿照片讨论,却都看到大家在拇指的角度上有共同的缺点,就是都习惯过于上移、拇指握笔太高的情形多。

所以,就此专题,请大家针对此焦点,也检视.再改良一下自己的握姿!

  【先来进行一下:

有关拇食两指方面的重点温故知新】

1.握笔高度:

食指要低于拇指,不可两指等齐。

 (注:

我们一直有三指齐高的教法.为什么?

~我不知道!

但您可以自行比较手感差异,应

    该自己就会有明确答案!

2.侧面高度:

拇指应该和食指互相成为一个「入」字形的关系。

亦即拇指右上方有食指压抵着(注:

当握铅笔和细笔杆时为「入字行,当握更粗笔杆时,为两指分开的入字型」),总之,不可破坏食指在上、拇指在下的这个最重要相对关系。

 (↑特别注意:

定要贯彻.马上改正:

拇指尖与食指侧面指甲面同高的普遍习惯通病)

3.拇、食两指究竟是否要相碰触?

 A.如果您是握普通铅笔这种较细口径笔杆:

  拇指右半边这最高处,大约就会刚好只是轻碰触到食指的侧面下方(微微接触而已!

如果

  食指相接处这里.会被拇指尖刺痛,就是过度紧握笔杆所造成的,一放松握笔,马上就会

  好了)

 B.反之,如果握一般有握胶套的稍粗笔杆:

  拇指右半尖端这里就会和食指侧面有些微的分离(只是1或2mm而已),且分离的距离.会

  随着愈粗的笔杆而自然加大分离的距离。

【进入主题:

拇指的角度】

那么,如果姆指若已经有握得比食指高了,要多高?

又必须怎样的角度才适宜?

如用角度数字来说明,大家是无法明确体会的。

有个相对应关系是这样:

如果食指相对位置不动,

拇指握高点(向上右方移)时:

两指握笔高度落差加大。

拇指握低点(向下左移)时:

两指握笔高度落差较小。

而适当的拇指角度是:

拇指与食指相碰触时(如握铅笔),是只有拇指的右上方与食指互相碰触到而已!

【图片对比说明】:

(图一)正确的拇指角度:

拇指与食指碰触区域+适当的拇指食指落差。

只有拇指的右上方接近或碰触到食指:

(图二)过大高度落差的拇、食两指,原因是拇指握得太高了(会造成拇指酸、扶笔不稳)

(图三)从此角度观看,可见到拇指尖端与食指的接触区域,已经移动到偏左侧方去了

 最后,正确的拇食指高度落差标准呢?

就不必再另外讨论了!

因为,当您把拇指调整好成为这个正确角度时(拇指右上方最接近食指,且即使握粗笔杆时,虽两指不相碰触,但拇指的角度也是接近相同的,还是以拇指右上方接触笔杆,就同时也会自动形成:

最自然、且最适宜的两指高度落差结果了!

  这样写字时,就能把拇指那里的绷紧放开了,就会马上变得更轻松很多很多的!

  最需要注意,也是最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拇指过于前伸,使得拇指尖端的高度太过上升,甚至到与食指指甲面一样高的地方!

拇指指尖的高度,其实只要超过食指侧面,形成「人」字型,就成死笔了,两指的灵活运动性就被互相限制住了。

  然而,这里的这么小细微差别,虽然影响很大、功能性也相差很多,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或是家长,却都是难以察觉并能给予孩子指正的。

  所以,我才总强调那句:

「务必不能破坏到食指侧面高度看来时.这种:

食指在上.拇指在下的互相对应关系」!

  看完以上这些说明,我想,还是要请大家边实地操作比较,才能让您的手感明确告知您答案与差异度。

说到这,也说说一件我平时总想到的事情:

一些幼儿园或国小老师,看到学生握笔错误,总会在联络簿上写着:

请家长协助,指导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

  我的感觉是:

这可能吗?

这可是很难耶…..我真的是只能强烈高度怀疑!

  大家想想:

那谁来指导家长们呢?

又有多少比例的家长是知道正确握笔姿势该是怎样的呢?

于是就会有以下几种状况………

 1.原本就错误握姿的家长:

当然,就照他自己的相同错误习惯来教孩子。

 

 2.「大约知道」正确握姿的家长:

就边教孩子,但又边一直心里暗暗怀疑自己到底这里哪里

  教得到底对不对呢?

(颇多心虚….这类型最多啦…您是吗?

呵呵)

 3.觉得「确定是按照教育部颁定标准在教」的认真家长:

…可是,我看教育部也没说太多

  呀!

都只是提到最基本的几个重点而已(譬如:

和我们这部落格内容相比较,详细度就差

  很多。

又如以上拇食指这些问题细节,也不会让大家都知道,或能立即看出来或能教对,

  对吗?

虽说能教出七分相似握姿,已经很厉害了!

但偏偏..总又会因为这三分的不对劲,

  最后而被孩子舍弃或排斥.直说不习惯.很难写..而前功尽弃!

 4.我还碰到几次,孩子跟我诉苦:

老师…您教我的正确握姿..我们学校老师说我这样握笔不

  对!

说应该要跟她一样,要把拇指压在食指上面才对耶(最后变成:

老师也坚持己见,但

  又不敢太确定或太坚持!

于是最后就跟学生说:

那以后,在学校时就一定得这样握笔。

  课后,你才能那样握…..)~我的天呀!

  我说的以上这些.都是屡见不鲜的真实案例…该说什么好呢?

还是一句话:

还是只有请大家多告诉大家~多多找到这里.来多用功.练功吧!

只有真正认真看过、学过的家长,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教什么!

也只有,当您真正知道这样教的目的和理由,您才能告诉别人:

我这样才是对的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