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807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Word下载.docx

主要研究成果有:

1.分析了降雨组成特征、时间分布、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最佳时段雨强、降雨侵蚀力及侵蚀性降雨标准;

2.从蓄水保土角度来看,当地表植被盖度较高时,工程措施不是必须的;

百喜草、狗牙根水土保持效益优于圆叶雀稗;

坡度12°

时,横坡耕作和顺坡耕作土壤流失量均超出允许流失量;

3.不同侵蚀程度下,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壤中流因子与降雨因子的回归方程中,雨量、雨强、降雨历时各有其适用范围;

4.26个部位土壤水吸力年均值为10.55kpa,但植被盖度100%时缺水时段有可能高于80kpa,各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5.地表植被增加蒸发散,死地被物相反。

(其他资助项目)

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StudyontheefficientSpatialAllocationandStableStandStructur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orestSystem--AcasestudyinwesternLiaoning[博士论文,中]/郭浩(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导师余新晓//2003。

本文立足于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评述了辽西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发展动态。

重点研究了最佳森林覆盖率、最优植被类型组成和辽西山地生境类型划分,利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分析评价了两个试验区的空间配置,并与原始红松林斑块镶嵌体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指标。

在20个树种抗旱性排序、最佳抗松毛虫危害的树种组成和辽西山地水量平衡的最大林分密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和确定了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稳定林分结构;

根据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研究结果和辽西地区气候、生境特点,提出了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营建模式和营建技术。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规律研究=ResearchontheHydrologicalProcessandLawsofLarixgmeliniEcosystemattheGreaterXinganMountains[博士学位论文,中]/周梅(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余新晓、冯林//2003。

为揭示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水文生态功能,在大兴安岭选择若干流域,以定位研究方法为主,配以区域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研究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林冠层对降水的调蓄规律等。

研究结果表明:

落叶松原始林平均林冠截留率在16%~19%。

落叶松原始林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消耗的热量占净辐射的82.3%,乱流交换热占同期净辐射的12.84%,土壤蓄热为净辐射的3.53%。

大兴安岭岭南地区林地土壤蒸发和林木蒸腾占森林蒸散的60.57%,截留蒸发占森林蒸散的34.43%。

以重度急进和稳进地表火为主的流域,火灾后的年径流总量、融雪径流、生长季径流、洪水期径流明显减少。

当地年平均气温有周期性波动并具有较明显升高趋势。

近30年来,融雪径流明显降低、而6月~9月平均月径流量明显增加。

这一结果与冻土退化有关。

(国家林业局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RS和GIS的绿洲植被与荒漠化动态研究=StudyonDynamicChangeofVegetationandDesertificationinOasisBaseduponRSandGISTechniques[博士学位论文,中]/高志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孙保平//2003。

以我国干旱地区的甘肃民勤绿洲的退化为例,以高分辨的TM影像和绿洲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遥感影像定量分析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绿洲荒漠化的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以及绿洲荒漠化的遥感评价方法。

结果表明,中、高盖度植被的减少和农田面积的增加,导致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绿洲景观正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

植被变化与降水的相关程度高,而与地下水的相关程度低,说明植被的生长已从依赖地下水转为依赖降水,这是植被不稳定的主因;

以尺度为线索,提出了一种以植被的水分利用效率为评价指标的绿洲荒漠化遥感评价方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植被指标易受降水波动影响的缺点,在民勤应用获得了满意效果。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宁南黄土区梯田埂坎植物根系特征及配置研究=RootSystemCharacteristicsandArrangementofPlantsonTerraceEmbankmentsinLoessPlateauRegionofSouthernNingxia[博士学位论文,中]/张宇清(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导师孙立达//2003。

本文采用挖掘法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对宁夏南部黄土区红柳、杞柳、柠条、杨树、山杏、山毛桃、苜蓿等几种主要梯田埂坎植物种的根型及生态可塑性、根长和根量的分布格局、根系营养空间和根系伸展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对埂坎-梯田界面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研究。

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梯田埂坎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和调控措施等问题,为埂坎林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认为,红柳、柠条、杞柳为比较合适的埂坎植物种,山毛桃、山杏、苜蓿应适当发展,杨树不宜作为埂坎造林植物种,并提出了埂坎植物具体配置模式和调控措施的建议。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宁南缓坡丘陵区(西吉)农牧综合发展研究”专题资助)

美洲黑杨×

青杨连锁图构建及重要材性QTLs分析=GeneticLinkageMappingandQTLsAnalysisforImportantWoodPropertyinF2PopulationofPopulusdeltoides×

P.cathayana[博士学位论文,中]/黄秦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导师张志毅、苏晓华//2003

杨属(Populus)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在解决胶合板材、纸浆材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

青杨(P.cathayana)三代谱系为作图群体,首次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该遗传图谱包括19个连锁群、356个AFLP标记和12个SSR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为3382.4cM,平均间距为9.69cM,估计基因组长度为3042cM。

作图群体中纤维长度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基本密度表现出近交衰退。

纤维宽与基本密度为负相关,纤维长与纤维宽之间为正相关。

利用区间作图法分别检测到6、3、5、6个与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微纤丝角有关的QTLs。

对这些QTLs在连锁图上的定位和效应分析,可为杨树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操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染色体定位以及目的基因分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项目由国家“973”重大基础项目“树木育种的分子基础”课题“树木重要材性基因的定位及克隆”资助)

扶芳藤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抗逆性选择=StudiesongeneticdiversityandselectionsforstressresistanceinEuonymusfortunei[博士学位论文,中]/潘青华(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导师续九如//2003。

扶芳藤属卫矛科卫矛属常绿阔叶藤本植物种,广泛应用于立体绿化和水土保持。

本文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58个无性系的物候期、生物学特性、表型多样性、DNA多样性以及抗冻、抗旱和耐荫特性,结果得出:

(1)扶芳藤萌芽早,生长期长。

(2)扶芳藤单叶、单节及顶芽高生长规律遵循Logistic方程;

直立型最适的攀援角度为79.4o,适用于垂直绿化;

匍匐型最适攀援角度为49.5o,适用于边坡和地被绿化;

喜沙土比例为2:

1的沙性土壤。

(3)表型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9~2.143;

依据表型将全部试材分为4大类,即微叶类、小叶类、大叶和巨叶类。

(4)共扩增205个位点,其中100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为48.78%。

DNA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331~0.8904。

(5)选出3个新品系:

宽瓣扶芳藤(E.fortunei'

Platypetalus'

)、圆瓣扶芳藤(E.fortunei‘orbiculatus'

)、巨叶扶芳藤(E.fortunei'

Gigantilius'

)。

(6)扶芳藤枝、叶、芽的电导率值与温度呈负相关,其变化趋势遵循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19.9℃、-21.4℃、-21.2℃,致死温度分别为:

-32℃、-31.3℃、-32.5℃。

叶片粗蛋白、氨基酸、脱落酸和花青素含量变化与温度呈负相关。

(7)在干旱时,叶绿素a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大的类型抗旱能力强。

(8)在遮光时,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低的类型耐荫能力强。

狗牙根种质资源遗传标记和耐盐性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研究=StudyonGeneticMarkofGermplasmResourcesandBiotechnologyofAssistBreedforSalt-resistantBermudagrass[博士学位论文,中]/梁慧敏(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韩烈保//2003

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Pers.)是个暖季型多年生草皮型草种,广泛应用于草坪,饲料和水土保持,具有高耐磨、耐旱、耐盐性和景观美化作用。

本项研究通过RAPD技术对狗牙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在对相应材料进行耐盐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体系,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BADH基因转化研究,以期对狗牙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离体耐盐筛选和基因转化生物技术获得抗盐新种质,为抗盐品种筛选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项目。

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Studyongeneticdiversityofnaturalpopulationsin

Q.mongolica[博士学位论文,中]/李文英(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马钦彦、顾万春//2003。

本文研究了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天然林分布区内8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蒙古栎种内表型多样性在群体间和群体内较为丰富;

表型性状呈现以经纬度、海拔等为主的梯度变异规律性;

在等位酶和DNA分子水平,发现并量化描述了群体间特异基因(谱带)、局域基因(谱带)及广域基因(共有带)的不同,以及群体间遗传参数P、A、Ae、He、I的差异,揭示了群体间遗传结构的差异;

种级和群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等位酶89.2%,AFLP92.3%)。

根据

蒙古栎遗传多样性量化研究结果,构建了蒙古栎核心种质保存的群体和个体样本策略。

本研究为蒙古栎及其它栎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和利用研究奠定了可信赖的实验依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创新与利用研究”(2001BA511B10)、国家重大基础性工作项目“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科技部2001年13号)的部分内容)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ResearchesonCarbonSequestrationFunctionsofMainForestTypesinNorthernChina[博士学位论文,中]/陈遐林(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马钦彦//2003。

通过对华北油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山杨、桦木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首次取得了华北8个乔木、10个灌木建群种各组分含碳率的精确测定值。

提出了以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区域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估计模型,使得在保证总生物量估计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对森林各组分生物量进行估计。

提出了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的林分生物量估计中幼林蓄积修正系数概念(CVA),建立了山杨、白桦、油松三种森林类型的幼林林分蓄积修正系数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材积源生物量估算方法中对幼林生物量估算误差较大的问题。

利用国家近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华北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森林植被碳贮量、枯落物碳贮量及土壤碳贮量及其年净固碳量与年平均固碳量进行了估计。

研究中的多种方法上的改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林木不同生长阶段耐盐特性的研究=StudyonCharacteristicsofSalinityToleranceforTreesGrowinginDifferentStages[博士学位论文,中]/张建锋(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李吉跃//2003。

盐肤木、流苏和香椿都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在0.4%盐分浓度下,发芽率均在80%以上;

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发芽率逐渐下降,幼苗生长状况也呈同一趋向。

通过杨树和柳树各2个无性系的盆栽试验,发现盐分对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成活率下降,分枝减少,苗高、苗重、根系干重和叶片重量都呈下降趋势;

盐分的存在同样影响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通过测定白刺、白榆、臭椿等13个树种的脯氨酸含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发现基本趋势是树种的耐盐能力越强,其测定值越高。

白刺造林可以采取直播造林,也可进行植苗造林。

重盐碱地段栽植白刺后,土壤迅速脱盐,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ieson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inZhejiangProvince[博士学位论文,中]/余树全(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导师贺庆棠、周国模//2003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具有显著的热带亚洲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特性、中国亚热带的特有性,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物种组成丰富,400m2样地中物种数达56.93±

34.65,从南向北、从西向东逐渐下降,具有较明显经纬度变化规律,乔木层主要树种依次为木荷、甜槠、青冈、苦槠、石栎、米槠、栲树、红楠等。

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为甜槠、青冈、石栎,90%以上的树种生态位宽度小,生态位分化强烈,生态位重叠小。

常绿阔叶林仅占森林面积的11.5%,其中87.3%为中幼林,成熟度低、稳定性差,质量不高,近50年来,退化严重,碳汇能力弱,失去了应有的生态学地位。

常绿阔叶林的自然恢复需要80~100年,通过人工抚育促进措施,40年能恢复到较好的常绿阔叶林,提出了不同退化类型的恢复技术。

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绵刺对环境胁迫响应研究=StudyonResponseofPotaniniamongolicaMaxim.toEnvironmentStress[博士学位论文,中]/高润宏(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李俊清//2003。

本论文以绵刺环境胁迫下个体生物学响应、水分代谢和调控响应、有性繁殖响应,无性繁殖响应、种群中格局和生态位分异响应,群落中种间关联和他感作用响应等为研究内容,揭示绵刺濒危原因。

(1)绵刺以敏感性响应方式和躲避性适应对策对环境是适应的,造成绵刺濒危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

(2)绵刺无性繁殖与目前克隆生长构型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不同。

(3)群落由于种间化学他感作用的持续存在,植被将出现演替间断。

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提出胁迫响应对策观点,繁殖对策观点,演替间断观点,稳定性观点;

生物气候响应假说;

一个育苗技术改进。

论文研究成果对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等都将产生有益的补充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种群动态及控制技术的研究=StudyontheBionomics,

PopulationDynamicsandControlTechniqueofthe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博士学位论文,中]/张历燕(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李镇宇、刘贤谦//2003.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为外来入侵种。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红脂大小蠹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

分析了林相、郁闭度、天敌对其生存的影响;

探讨了红脂大小蠹—真菌—寄主链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经典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及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发现:

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

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及GIS技术对该虫的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其在不同林分下的时空动态,设计的对其种群抽样技术精度高、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

研制了红脂大小蠹一种引诱剂,自行设计的诱捕器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及化学防治策略,并用,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可持续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光肩星天牛种群动态及树种抗性机制研究=PopulationDynamicsof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andResistanceMechanismofDifferentTreeSpeciestoALB[博士学位论文,中]/温俊宝(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李镇宇、骆有庆//2003。

进行了有关光肩星天牛种群动态和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

1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都是聚集型;

2光肩星天牛幼虫种群具有空间异质性,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分布由聚集发展为随机或均匀,再发展为聚集;

3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农田防护林网中的种群平均扩散距离为106.3米,扩散格局受到风向、风速、温度的影响;

4将刻槽数和排粪孔数整合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危害指数作为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指标,效果较好。

5物理抗虫性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枝条导管个数、射线宽度、木化细胞半径及韧皮部石细胞壁的厚度与其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密切相关,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其枝条内部解剖结构有所不同。

6化学抗虫性研究发现,树种内的单宁、生物碱之间可能具有协同抗虫作用;

同一类不同种的营养物质之间或同一类不同种的次生物质之间,在对光肩星天牛抗性方面可能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乌拉尔甘草栽培营养的研究=StudiesontheNutritionManagementin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Cultiv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中]/王继永(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刘勇、王文全//2003。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

对其栽培营养管理的系统研究,可以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保护野生资源。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盆栽模拟试验、田间施肥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乌拉尔甘草自然分布区的土壤特点、野生甘草营养特性、栽培甘草营养诊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施肥效应以及甘草田间施肥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乌拉尔甘草分布区可以划分为6个地带性土壤亚区,亚区间部分种类土壤养分差异显著。

甘草体内不同器官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规律相反。

不同土壤亚区间甘草酸含量差异显著,而且甘草酸含量和甘草叶片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同时,本文还通过试验确定了甘草营养诊断指标值和适宜诊断方法,找出了氮磷钾最佳搭配比例和施用量,筛选出了B和Mn两种施用效果最佳的微量元素肥料以及生产上实用的有机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从而为甘草栽培实施中药材GAP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树木图像匹配与重构关键技术的研究=StudiesofKeyTechniqueonMatchingandReconstructionofTreeImages[博士学位论文,中]/张青(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唐守正//2003

本文是关于树木图像匹配与重构关键技术的研究。

立体视觉是获取三维信息的主要技术之一。

将其运用到林分因子的测量会大大减少森林监测中的野外工作量,而且可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匹配是立体视觉的关键技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