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033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Word格式.docx

第一代为汉废帝刘贺;

第二代是刘代宗;

第三代是刘保世;

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传奇,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

发现

海昏侯墓离被盗仅一步之遥

新京报:

海昏侯墓是因为一个盗洞被发现的?

杨军:

非常偶然。

2011年3月23日下午4点多,我接到考古所所长电话,说新建县有个墓上出现盗洞,群众举报了,让我去看。

我刚结束出差,正在家做饭,本不想去,所长特意提示,是在铁河。

一说铁河,我反应过来,文献记载,铁河一带传说是海昏侯待过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马上放下锅铲,拿了200块钱打车出了门。

到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我赶到时天黑了,只能看出墓的封土(墓穴都在地表以下,古代王侯下葬后,会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

这土丘往往大而气派,以显尊贵,专称封土)很大。

其他省份发现的王侯墓葬,都有那么大的封土,所以我们确认该墓葬等级较高。

再去看盗洞,盗墓贼挖出来了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还有炭、白胶泥,根据这些分析,应该是西汉墓。

第二天一早,我就吊着绳子进入了盗洞。

第一次进盗洞,感受是怎样的?

盗洞有14.8米,很深,看来盗墓贼一直打到了墓底。

吊下去时我闻到了一股疑似木头发出的香味,至于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我觉得好奇怪,一般墓葬要么没味道,要么是臭味,怎么可能香呢?

加上那么高大的封土,那么厚的椁板,更加让我坚信这个墓一定不简单。

据你判断,这群盗墓贼的技术如何?

不得不承认,盗墓贼的手段确实很高,他们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非常准确,按照一般礼制习俗来说,中间一定有东西。

但机缘巧合,这个墓是汉代居室化的结构,正中心是空的,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只有一步之遥。

当时你就猜到它是海昏侯墓了?

依据是什么?

当时我们怀疑和海昏侯有关,或者关系比较大,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封土。

在西汉,南昌这一带没有比海昏侯等级更高的了,所以唯独就跟他联系上了。

印证观点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2011年我们做了勘探,发现了城、墓园、墓葬区,有5到7平方公里的完备的大遗址,指向了繁衍四代的海昏侯;

后来我们发掘出车马坑,汉代对车马坑有严格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可用。

综合历史,在此出现过的、级别如此高的,应该只有海昏侯。

发掘

十吨铜钱清淤花了1个月

有人说如果不是墓被盗了,就算发现侯墓,我们也无法发掘,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从依据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如果不被盗,确实不会去发掘。

但海昏侯墓当时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被盗后很难保护,没有机构、资金、管理人员专门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抢救性发掘。

现在发掘到了哪一步?

整个墓园有2座主墓、7个陪葬墓,我们挖了1座主墓、3个陪葬墓。

出土的文物万余件,其中有6000多件出在主墓的回廊部分,这是墓主生活场景的写照。

现在还在发掘的主椁室,埋藏的文物比如金、玉,要更精美,是墓主生前最喜欢且能够显示他身份的。

五年里,考古队的工作量有多大?

仅仅拿主墓举例,主墓相当于是按侯的等级在地底建了个房子,然后在上面压了14.8米深的封土。

我们挖封土就挖了这一年,从封土顶部挖到了椁顶板。

包括做夯土、夯窝,用合适的考古工具,全人工挖掘。

你还记得第一次发掘到关键文物是什么时候吗?

2012年5月,我们发掘一个陪葬坑,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员去抽坑里的积水,抽完露出一个车軎(音同“未”,古代车上的零件,多出现于车轮下半部,用于固定或装饰车轮),错金银、鎏金的,当时我们激动得不行。

因为这是实用的车马具,不像南越王墓是冥器,这是第一次在长江以南发现。

发掘过程中,让你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还是和这个车軎有关。

出了车軎,高兴之余我们突然想到:

古时车轮要比车軎高,车軎出了,没见车轮,难道是被我们挖掉了?

这是大事故啊!

我们谁也没挖过,心里没底,就马上请国家文物局派专家来鉴定,发现是埋葬时已经把车子拆解了,心里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这次出土的很多文物都非常脆弱,可能一碰就会碎,这种谨慎和小心翼翼到了什么程度?

比如主墓出土的十吨铜钱,光是把钱上的淤泥清掉,我们四五个工作人员就花了一个月,拿着竹签、毛刷,一厘米一厘米清,每个铜钱都要过一遍,最终把它们还原成埋葬时的状态。

对比

海昏侯墓文物精美堪比马王堆

在你看来,海昏侯墓和其他汉代墓的区别在哪里?

它的墓室没有受到盗扰;

有完整的墓园,墓园的遗址保存完好;

墓园近旁还有海昏侯国的国都,紫金城城址。

所以整个墓的发掘始终让我处于一种惊喜状态。

老百姓常常会很关注出土的文物,但对考古来说,墓葬中其他的元素也很重要?

老百姓会关心出了什么宝贝,比如说金、玉,视觉冲击力是很大的,可以理解。

但考古学的使命,是把这块地方的信息完整还原出来。

墓有没有被盗,出没出好东西,是机缘,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有专家说海昏侯墓的意义超过了马王堆,我听说马王堆的专家还过来参观了。

你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墓的?

两个墓的所有者都是侯。

但从制式上看,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汉制。

从出土文物来说,海昏侯墓数量超过了马王堆,精美程度两者接近。

海昏侯墓是王的规模、侯的规格、皇帝的规制。

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那么这一切都可以解释,因为刘贺的身份特殊,当过皇帝、当过王。

器物也会讲故事,这次发掘出的器物勾勒出的海昏侯是怎样的形象?

与历史记录有差别吗?

根据《汉书》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坏事。

墓里的文物,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角度。

我们找到了编钟、琴瑟、棋盘,还有大量的竹简,有孔子圣贤像。

这至少能看出,他风雅、藏书、尊儒术,应该是一个知书达理、有文化的人。

文物

海昏侯可能钟情火锅

能否介绍一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金和玉?

主椁室西侧发掘出3个装着金器的漆盒,里面有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成色都很好。

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赐给诸侯的。

主椁室还发现了一枚韘形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一般来说也是皇帝或者诸侯才有的东西。

主墓出土了10吨铜钱,用这么多钱陪葬,说明海昏侯非常富有?

这钱不一定全是他的。

在西汉,丧葬礼非常隆重,耗财耗力,有一种“赙赠”制度,人死后,死者的亲戚朋友也会拿财物帮忙办理丧事。

所以,这些钱很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时他人送的。

在此次发掘的文物中,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

比较有意思的是主墓藏閤里出土的青铜蒸馏器和青铜火锅。

青铜蒸馏器里还装了板栗、荸荠和菱角等,可能与酿造果酒有关,青铜火锅应该是用来吃火锅。

这可以看出海昏侯比较喜欢美食,可能是个“吃货”。

听说还找出了冬虫夏草?

我们在主椁室的一个漆木盒里面发现了虫草。

按道理来说,虫草保存的概率很低,在2000多年之后还能留存,很少见,至少在江西墓葬中是第一次出现。

这也许能说明,在西汉时期,虫草就已经成为了名贵滋补药材。

作为贵族的海昏侯,已经在使用了。

保护

出土文物中纺织品最难保护

一般来说,考古分为发掘和文保两部分,现在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主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为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等几类。

我们把现场不能发掘、清理的东西,整体打包到实验室,后续工作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完成。

墓旁边已经建好文物保护房,针对不同的文物,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起发掘,其实文物保护的过程会更漫长?

是,室内文物保护会有一个更漫长的阶段。

比如那么多漆木器,要脱水、修复,最快都可能要三到五年。

这个墓最终出考古报告,起码要到五年之后。

在这次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中,最难保护的是哪种文物?

纺织品最脆弱,一漏气就很难保存下来。

像马王堆里本来有方帷,刚打开跟氧气接触,只一分钟,就化成了一缕青烟。

另外,这些脆弱文物上的附着物,比如说漆盒中的不明物、竹简上的文字,也可能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信息,一件件提取、测试,工作量会非常大。

一位负责修复漆器的专家说,漆器太多,她可能要在这里干到退休,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常态吗?

如果是出土文物这么多,种类这么多,保护难度这么大,十年二十年都不为过,甚至还不是一代人的任务,可能要两代人去完成。

据报道,海昏侯墓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它具备申遗的基本条件了吗?

国家文物局要求我们“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去做”。

申遗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按照标准去做,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而且从目前来看,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海昏侯墓已经基本符合了。

意义

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未知世界

听说考古队聚齐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

国家文物局派出了顶尖的汉代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来指导,发掘团队中还有来自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微博)、北大、秦始皇陵博物院的专家,比如现在在负责清理铜钱的,就是一位社科院的博士后。

团队的知识水平都是很高的。

除了技术难度之外,这五年里队里还遇到过其他的困难吗?

也有,以前我们挖遗址还好一点,现在是发掘陵墓,大家说得好难听,说我们是“挖坟”。

其实不是,盗墓贼挖出来了,按照国家政策,我们要保护性发掘。

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盗墓贼是“民倒”,考古队是“官倒”?

确实有人这么讲,但事实不是这样。

盗墓贼和抢救考古发掘,目的完全不同。

盗墓贼不管其他,只挖宝贝;

考古发掘是用科学手段研究文化遗产的过程,目的是尽量完整地留存信息。

就算某个墓被盗了,我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把信息留存下来。

你们平时在考古队的生活是怎样的?

江西有句行话是说考古队的:

“远看是抓蛇的,近看也是抓蛇的,最后仔细一看,是考古的。

”可不是吗,我们天天在田间地头,手里拿把铲子,提个蛇皮袋,跟抓蛇的装备一样的,这是真实写照。

你如何理解考古这个职业?

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理解的考古,就是猜谜,是了解过去的未知世界。

我们发掘海昏侯墓,是为了还原一个汉代侯王的生活状态。

不仅是想知道某个文物是什么,还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故事。

这种故事是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

我们的责任就是,看到历史的真相,并把它转化为常识,告诉所有人。

□新京报记者罗婷江西南昌报道

这是一场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对话”。

公元2015年11月19日,距离最后一代海昏侯被送入棺椁,超过1900年。

魂归何处

沿着倾斜30度角的20米甬道往下走,进入深15米、400平方米的开阔墓室,最先看到的是发黑的椁盖板,有30厘米厚,长达8米,重约2吨,一根根紧密排列。

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通过有轨滑车将这些椁盖板运出,难以想象,西汉时人们是如何将其一根根运输并排列得如此整齐。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

在墓底逡巡一圈,眼前的椁室如古时王侯贵胄的居室一般,有东西侧室、隔间、过道等,格局分明,界限清晰。

宽约3米的回廊中分布着12个功能区,出土了大量铜钱、酒具、乐器、书籍,不难还原出当年海昏侯兴致所至,喝酒、奏乐、吟诵的场景。

墓主之谜

目前,有多种证据指向了墓主为刘贺的可能性,如“昌邑”年间的漆器、真车马的陪葬规格。

“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

”“昌邑王刘贺即帝位二十七日,废为列侯,卒葬昌邑。

2011年开挖前,考古人员已经私下认为这座东汉大墓就是海昏侯墓,这些判断,来源于《汉书》、《江西通志》等历史文献。

据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4代,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传奇,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

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

公元前63年春,刘贺率家人顺鄱阳湖,沿赣江而上,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的豫章郡。

住下了,心却还是向着北方。

他常行船到修水与鄱阳湖交汇处,遥望北方,愤慨而还。

后人便称此地为“慨口”。

清代诗人黄正澄有诗:

城漫移昌邑,侯空据海昏。

国家文物局专家信立祥表示,最权威的证据如私人印章还未出现,期待开棺后能有所收获,12月25日,专家组将最终确定墓的所有者是哪一代海昏侯。

金玉何物

2015年11月17日,主椁室西侧发掘出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

细看马蹄金,在马蹄口的部分用掐丝掐出了一圈花纹,上面还镶嵌有玉。

21日,工作人员提取后称重,大的马蹄金重260克,小的也有40克。

专家介绍,马蹄金在当时主要用于皇帝赏赐给诸侯、重臣、贵族,一是显示帝王的权威,二是传递祥瑞之意。

而金饼作为硬通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称,西汉海昏侯墓中,无论是马蹄金还是金饼的数量,均创下了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刻有五铢钱图案的五铢钱范。

专家认为,这提供了海昏侯私自铸钱的可能性。

“后人上门”

沿着南昌开车一路向西,视线被各种宣传路牌、标语、横幅占领。

墓园山下的路上,竖了上百个标语,“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名气大了,经常有人找上门。

11月20日,十几位邻镇的村民自称是海昏侯的后人,背着一大袋家谱堵在墓园门口,向警察展示家谱内容:

在家谱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是这个家族的第6代传人,现在已经延续到了60多代。

考古队领队杨军说,这几年这样的人多了,“想要钱的、找理由进去参观的,各种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