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984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德化一中安溪一中届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①粗盐和碱石灰都是混合物;

②天然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冰和水混合物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烧碱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⑦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4.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浓硝酸受热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则

A.收集到NO 

 

B.收集到NO2 

C.收集到O2 

D.收集不到任何气体

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6.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Al3++4OH-==AlO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H++OH-==BaSO4↓+H2O

7.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CO2气体

B.少量过氧化钠投入AlCl3溶液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

1023个O3分子

B.5.6g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0.3mol

C.0.5mol·

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

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

1023个H2O分子

9.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含有0.5NA原子

B.标准状况下,0.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2NA

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A个

10.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如图示的装置中,把X溶液逐滴滴下与Y物质反应,若X

为浓硫酸,Y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常温下与水难反应的单

质。

Z为品红溶液。

实验中观察到Z褪色。

则Y为

A.NaB.Mg  C.AlD.Mg或Al

12.向含有Br2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4 

 

B.BaS 

C.BaSO3 

D.S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

K+、Na+、CH3COO—、CO32—

B.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Mg2+、K+、HCO3—、NO3—

C.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的溶液:

NH4+、Ca2+、SO32—、Cl—

D.0.1mol/L的NaNO3溶液:

H+、Fe2+、Cl—、SO42—

14.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CuCl2首先反应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4+首先反应

C.向浓度都为0.1mol/LNa2CO3和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15.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16.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mol/L的HCOOH溶液中:

c(HCOO—)+c(OH—)=c(H+)

B.1L0.1mol/L的CuSO4·

(NH4)2SO4·

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c(Cu2+)>c(H+)>c(OH—)

C.0.1mol/L的NaHCO3溶液中:

c(Na+)+c(H+)=c(HCO3—)+2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c(OH—)

17.右表为短周期的一部分,推断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Y>

Z>

MB.原子半径:

M>

Y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

M<

ZD.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e-稳定结构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Ksp(AgCl)=1.77×

10-10,Ksp(Ag2CrO4)=1.12×

10-12,可以推知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溶解度大

B.0.1mol/L的Zn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气体,最终得不到ZnS沉淀,此时溶液中c(Zn2+)·

c(S2-)<Ksp(ZnS)

C.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发生转化,据此可推知碳酸钡的Ksp比硫酸钡的小

D.AgCl在10mL0.01mol/L的KCl溶液中比在20mL0.05mol/L的AgNO3溶液中溶解的质量少

19.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1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21.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非金属置换金属的反应 ②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2.一定量的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50mL4mol·

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1mol   B.0.25molC.0.3molD.0.35mol

2014.9.20下午

化学

90分钟)

(命题人:

安溪一中陈鹏腾审核人:

德化一中陈明斌)

登分表: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23

24

25

26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有4小题,共44分)

23.(11分)

元素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性质

结构

信息

单质制成的高压灯,发出的黄光透雾力强、射程远。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

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稳定结构。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有一个未成对的p电子。

+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1)上表中与A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D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A和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为

C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对元素B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B元素的最高正价可能为+6b.常温、常压下B单质难溶于水

c.B单质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d.在一定条件下B单质能与镁条反应

24.(12分)

如下表所示为自然界中的多种铜矿石的主要成分:

矿石名称

黄铜矿

斑铜矿

辉铜矿

孔雀石

主要成分

CuFeS2

Cu5FeS4

Cu2S

CuCO3·

Cu(OH)2

请回答:

(1)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

采用火法溶炼工艺生产铜。

该工艺的中间过程包含反应:

2Cu2O+Cu2S

6Cu+SO2↑,则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火法溶炼工艺生产铜的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     ;

处理该尾气可得到有价值的化学品,写出其中一种酸和一种盐的名称或化学式  、  。

(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填字母)。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铜绿的主成分是碱式碱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

Ⅱ对;

铜表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铁比铜活泼

铆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不易生锈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

25.(8分)

工业制硫酸生产流程如下图:

已知:

在450℃,常压下,2SO2(g)+O2(g)

2SO3(g),ΔH=-196kJ·

mol-1。

(1)在催化反应室,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A.升高温度B.减少压强C.不断补充空气D.及时分离出SO3

(2)在生产中,为提高催化剂效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A.净化气体B.控制温度在400~500℃

C.增大催化剂与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D.不断补充空气

(3)在450℃、常压和钒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填“<

”、“>

”或“=”)196kJ。

(4)经检测生产硫酸的原料气成分(体积分数)为SO27%、O211%、N282%。

在500℃,0.1MPa条件下,现有100L原料气参加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体积变为97.2L,则SO2的转化率为

26.(13分)

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航天发射时,常用肼(N2H4)及其衍生物作火箭推进剂。

(1)液态肼作火箭燃料时,与液态N2O4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已知每克肼充分反应后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热量为aKJ,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室中,用N2H4·

H2O与NaOH颗粒一起蒸馏,收集114~116℃的馏分即为无水肼。

在蒸馏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锥形瓶、冷凝管、牛角管(接液管)、蒸馏烧瓶,除上述必需的仪器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3)肼能使锅炉内壁的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变成磁性氧化铁(Fe3O4)层,可减缓锅炉锈蚀。

若反应过程中肼转化为氮气,则每生成1molFe3O4,需要消耗肼的质量为g。

(4)磁性氧化铁(Fe3O4)的组成可写成FeO·

Fe2O3。

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黑色粉末是否由Fe3O4、CuO组成(不含有其它黑色物质)。

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2.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①若溶液显蓝色,则假设1成立。

②若所得溶液显血红色,则假设成立。

③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②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有红色固体析出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

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

H2O=Cu(NH3)42++4H2O。

④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设2成立,则产生现象;

若假设3成立,则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深蓝色。

化学答题卡

23.(11分)

(1)

(2)

(3)

24.(12分) 

(1)

(2)

(3)

(4)

(1)

(2)

(3)(4)

26.(13分)

(1)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有22小题,共56分,其中1~10每小题2分,11~22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有4小题,共44分,其中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2分)

(1)Al和Cl1s22s22p6

(2)离子晶体Cl2+2OH-==Cl-+ClO-+H2O

(3)bd(B是氧气或氮气)

(1)Cu2S

(2)3:

1(3)形成酸雨硫酸硫酸铵(4)AD

(1)CD

(2)ABC(3)<

(4)80.0%

(1)N2O4(l)+2N2H4(l)=3N2(g)+4H2O(g) ΔH1=-64akJ·

mol-1;

(2)温度计

(3)8g

(4)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2或3红褐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