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97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湖北黄冈襄阳荆州等七市高三联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一个 

的年代,一切浮华的附和终将如水流般逝去。

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 

、思想穿透力不足、精神品格不高的现实,也改变不了当下严肃文学被边缘化的 

,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文学终将是落寞的事业。

相反,对于其获奖意义的过度 

,只会遮蔽我们浅薄粗俗的文化现实。

A.喧笑 

乱七八糟 

态势 

阐述

B.喧闹 

良莠不齐 

形势 

阐发

C.喧嚣 

参差不齐 

趋势 

阐释

D.喧杂 

鱼目混珠 

情势 

阐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汉宜高铁将武汉至宜昌之间原本需要5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的旅程缩短至1个半小时,从汉口出发,仅需两个小时,便可深入充满土家族文化风情的西陵峡和鄂西地区。

C.中国本土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代表着蕴含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中国文学已走向世界,更标志着以莫言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

D.目前对于公费医疗的改革,中央只是出台了指导意见,具体执行方案由各地政府制定,各地方虽然取消了公费医疗,但也并不彻底,留下了诸多“特区”和“盲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

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

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

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它的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但却可能成为引发肺癌的“夺命杀手”。

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

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

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

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越难以预防。

这种颗粒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细的粉尘颗粒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从全世界来看,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该病症的急性发作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即PM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

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

研究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茵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PM2.5吸入人体后,超细的颗粒会直接进入血液,附着在超细颗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

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它导致内膜壁发生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出现斑块以及增厚现象,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两个城市的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

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临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除了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系统外,PM2.5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

长时间的灰霾缭绕、缺乏太阳光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

因而,人也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6.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20。

B.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分别增加6%和7%。

C.PM2.5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D.越是细小的PM2.5越难于预防,它们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并不能被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

7.下列关于灰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霾天气中的PM2.5对健康的影响很多,它们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癌症,甚至会给人类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B.灰霾天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病等疾病。

C.灰霾天气中的超细的PM2.5颗粒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从而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变窄,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D.长时间的灰霾天气,遮挡了太阳光照射,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致使人体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并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因此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B.从全世界来看,由于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C.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附近的居民比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更易患上冠心病,人体距离PM2.5超出150米,就不会受其危害了。

D.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自纪篇

【东汉】王充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

或曰:

“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②不入。

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答曰:

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

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

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酒醴异气,饮之皆醉;

百谷殊味,食之皆饱。

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③,禹目当复重瞳④。

充书文重。

“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

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

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

被躁人之名。

以多为不善。

语约易言,文重难得。

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

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答曰:

有是言也。

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

为世用者:

百篇无害;

不为用者:

一章无补。

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

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

世无一卷,吾有百篇;

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

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

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

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

夫形大,衣不得褊;

事众,文不得褊。

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帝都谷多,王市肩磨。

书虽文重,所论百种。

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

(选自《论衡·

自纪篇》有删节)

【注释】①文给甘酸:

此处疑有脱误,大意是:

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

②子长、子云:

司马迁,字子长;

扬雄,字子云。

③八采:

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

参见《白虎通义·

圣人》。

④重瞳:

传说舜的每只眼中有两个瞳仁。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饰貌以强类者失形 

强:

强求

B.文人之辞寡而章 

章:

同“彰”,鲜明

C.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被:

遭受

D.按古太公望 

按:

根据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王充阐述自己写作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②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③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 

④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

⑤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⑥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的书写成后,世人予以否定,因为世人认为王充的书不符合前人的经验,既不像司马迁的文章,也不像杨雄的文章。

B.面对世人对自己文章不似前人的指责,王充运用饰貌、禀赋、美色、悲音、酒醴、百谷等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世人,把深奥的理论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C.世人劝王充“文贵约”“言尚省”,而王充则认为写书就像积累财富一样,多比少好,他所出的新书多达万言,且篇幅长分量很大。

D.本文在写作上的确“不类前人”。

用“或曰”摸拟世人的不解与质疑,通过对比辨别,更加充分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主张。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

(3分)

(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3)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

譬之宫③墙赐④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⑤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①叔孙武叔:

鲁国大夫。

②子服景伯:

鲁国大夫,据说也是孔子的学生。

③宫:

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

④赐,即子贡,名端木赐。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⑤官:

房舍。

1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①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寺:

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4分)

(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2)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3)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6)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7)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你好,时间!

叶延滨

①你好,时间。

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

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

等待过,也消磨过。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已,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有了白头发了,额头也有了皱纹,只是眼睛里还藏着笑意,好像说,你真的认识我吗?

②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

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

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是我的逃学记录与鉴定书上的评语,也是老师严厉的批评。

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

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在宫中威严的皇帝还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③上年纪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珍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实就是不知道时间可贵。

用时间爬格子换学问,也用时间打游戏换快乐,用时间找朋友换爱情,也用时间编大网捞虚名。

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轻抛不心疼,直到有一天有人对自己说:

“没有时间了,真可惜。

”自己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

时间是有价的,电视上的《鉴宝》节目里,那些专家凭什么叫专家,是因为他们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铜锈上的时间,那些变得苍老和憔悴的器物凭什么叫古董,是因为它们拥有久远的时间。

可惜的是,人们总喜欢犯错误,当这些古董向人们展示时间的价值时,人们记住了钱币的数量,忘记了那不是古董的价值而是时间的分量。

④说光阴无价,这是诗性的表述。

说时间有价,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

认识时间的价值,不需要改朝换代,坐上出租车,堵在街头,你就看那计价表往上跑数字,直跑得你心惊肉跳。

当然时间也有贬值的情形,花了几百元订的报纸杂志,翻过了,到了月尾,收废品的用秤一称,只值几角钱了。

时间会贬值,是因为时间还健忘。

那些报纸当初拿到手上的时候,真叫如饥似渴,那些消息让我怦然心动,那些社论让我热血沸腾,那些事件让我揪心挂念。

然而,时间过去了,那些事与人,文章与图片,都成了一捆废纸中的墨迹。

时间还在向前,我告别了那一捆旧报刊,就像落叶后的树,又准备长出更多的叶片来,挂满朝露迎接新的太阳。

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健忘,也许这是时问最无情而又最必须的存在方式。

人们用“年”“年代”“世纪”来丈量时间,简洁而清晰,然而,无数的像我这样的生命和非生命体就被匆匆地忽略了。

伟人在评说历史时总说:

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

伟人之所以叫伟人,大概就是因为他洞悉了时间的秘密。

⑤尽管如此,对于我,我知道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

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

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

因此,皇帝以为尊荣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

其实,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什么办法最好?

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记岁数:

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60岁,过一年,少一年,成了59岁。

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

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

到了60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

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

海外版》,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体现了孩童时期的对时间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小时候是淘气调皮的,不懂得利用时间,抒发了的后悔之情。

B.第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形象抒发了当人生命走到尽头时一生碌碌无为的遗憾之情,告诫人们要明白时间是可贵的,不可随意浪费。

C.在第五段提出的“倒计时记岁数”是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好建议,当人们意识到时不我待,就会奋进、创造。

D.不止一次地将帝王、伟人与平民相提并论,意在强调时间的唯一、公平与公正,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也反映出非常深厚的平民情结。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寓深刻的哲理于形象风趣的说理之中,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17.以“你好,时间”为题,妙在何处?

18.文章第三、四两段分别列举了古董和报纸的例子,请你联系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文章开头说“时间就是我自己”,结尾又说“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反复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对“时间与我”的理解。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共3小题)

20.仿照画线例句就“幸福”的话题再写两句,使前后连贯。

2014年,央视展开了话题调查:

你幸福吗?

话题引起了巨大的新闻效应。

很多人说出了自已的想法和理解。

其实,幸福不光降临在别人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我们身边。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

也许,幸福是你奋不顾身,解救了他人的生命;

也许,幸福是你的义举,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

也许,幸福是你的爱心,帮助失学儿童圆了大学梦;

也许,幸福是 

, 

关键是,你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21.下面是《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时周朴园的语言,请用四个恰当的词语描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周朴园: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

(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22.有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

”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也成为了风尚。

请你为“光盘行动”拟一条公益广告,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

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

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作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A卷

B

C

D

A

AD

1.B(读ché

ng A项jià

ojià

oxià

o C项sì

shì

shī D项nuò

ruò

luò

luǒluò

2.C 

(A蓬—篷 

B侯—候 

D钟—终)

3.C(抓整体语境,注意前后连贯,结合排除法。

A项,“喧笑”,动词,“大声说笑”的意思,强调说话人多笑声大,不能照应后面“浮华的附和”,不合语境。

B项,“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只能用于形容人。

D项,“鱼目混珠”,指“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不能用于说“整体”怎么样。

4.D(A句式杂糅,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 

B“西陵峡和鄂西地区”是包涵和被包涵关系,不能并列;

西陵峡是自然风光,不能被“充满土家族文化风情”修饰 

C语序有误,应先“中国当代文学”,后“中国文学”)

5.B(刘姥姥自己说的)

6.C(A原文为“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

B原文为“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不是分别增加。

D原文为“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

7.A 

(“引发各种各样的癌症,给人类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夸大了灰霾天气的危害。

8.D 

(A“下雪会杀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无中生有。

B病毒、细菌的感染也是重要原因。

C“人体距离PM2.5超出150米,就不会受其危害了”曲解原文。

9.D (按:

考察)

10.B(①是世人对王充的置疑④也是世人对文章的评价标准⑥是王充对当时一般文章中现在的问题的陈述。

11.C(王充认为“有用于世”的文章,多比少好,并不是认为只要多就是好。

12.

(1)貌美的人面孔并不一样,看起来都很漂亮;

动人的歌声音不相同,听起来都很悦耳。

(得分点:

“面”、“佳”、“快”)

(2)只要能被社会采用,即使写一百篇也没有害处;

如果不被社会采用,即使只写一篇也没有补益。

“害”、“补”及被动句式)

(3)现在不说我的文章有什么不对,而说我的文章太多;

不说世人不喜欢好文章,却说他们不能接受我的文章,这正是我写的书不能简略的原因。

“善”、“所以”及判断句式)

13.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14.

(1)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评分说明:

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2)①运用拟人写春风杨柳:

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

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

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②运用比喻写湖水:

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

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有点有面,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