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759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看瓜脐:

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

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

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

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六掂一掂:

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分量就越轻。

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课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小结:

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

眼、耳、鼻、舌、手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

5.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小结各感官的作用(如:

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

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

耳——听觉——声音;

鼻——嗅觉——气味;

舌——味觉——味道)

7.快速观察竞赛游戏活动:

“一眼一个发现”

拿出自带的橘子,师示范表述:

我用手摸它是粗糙的。

(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针对被观察的物体轮流说出一个发现。

8.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题。

三、活动二保护感官

1.课件出示脏手揉眼睛,写字读书姿势正确和不正确的图片,让大家来讨论如何来保护眼睛。

2.对于其他感官,我们要如何保护?

3.小结

四、指南车信箱

1.出示《昆虫记》图片,给学生介绍这本书。

2.介绍作者,作者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昆虫的秘密的,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五、指南车讲故事

从《昆虫记》中选取一个故事。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1.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训练学生观察比较能力,找出被比较物体的不同和相同。

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

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

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1.猜一猜:

教师用左右手分别握着一根小木棒,这两根木棒长度相差一厘米左右、粗细不同,学生观看,提问:

猜猜哪根木棒更长?

2.怎么证明呢?

(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聚焦到比较方法上来,渗透比较时需要一个参考的标准)

(1)两根木棒并排立在一起,对齐底端,观察另一端谁高,谁矮;

(2)也可以用直尺分别量长度。

二、活动一:

比一比

1.出示颜色相同但形状有不同的四块积木,“我们先用眼睛来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

(颜色一样,形状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两块和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两块,(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观察比较,发现除了形状的相同与不同,还有颜色的相同和不同。

3.提供两个玩具球(小皮球和乒乓球或者其他大小不同,质量也明显不同的两个球类物体),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引导学生除了用眼睛还可以借助其它感官进行观察比较,重点比较轻重,学生可能还会说大小,光滑程度等。

4.提供玩具球和积木块。

(或者其他两个软硬完全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充分找出它们的不同。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出二者软硬不同。

5.同桌之间,利用学具材料积木,找出相同的积木,并说说是什么相同。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如:

多个对象比较时要选择比较标准。

比轻重,软硬的方法是……)

三、活动二:

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刚刚我们比了很多玩具的不同和相同,我们同学自己之间可以比一比吗?

2.找不同: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较,找我们的不同。

”(强调从外貌长相方面,而不是衣着方面进行比较。

(1)同桌比较交流活动。

(2)全班汇报,教师引导。

建议: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候,可从整体比较,如高矮、胖瘦、体重等;

也可是局部的比较,如彼此的头发长短、眼皮的单双、手脚的大小等。

比较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适时启发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观察比较方法和标准或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如利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等),让比较活动更丰富。

3.找相同: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较,找我们的相同。

”或转折提问:

刚才我们同桌比较了两人的不同,我们能够找找我们的相同吗?

比较我们的相同提升了难度,学生需要从明显纷繁的不同中,找到彼此的相同点。

相同点大多需要“人”的共同特征考虑,如彼此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构成;

如头部都有头发、眼、耳、鼻、口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给物体分类

1.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

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

普通铅笔(削尖一支,未削的2支)。

可选择书上的四个杯子,也可以选择每组四个容器: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

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经历一些简单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打下基础。

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1.教师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铅笔,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给它们分类。

2.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活动一认识分类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会从整体上关注铅笔的某一特征(颜色、粗细、长度等)去比较,也会从铅笔某一局部特征(是否带橡皮头、是否削尖了)来比较。

2.按比较的结果分类

“同学们,我们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放在一起。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整理的作用,并总结按铅笔的哪些特征整理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经历分类整理过渡到科学分类的过程。

3.认识分类过程

让学生演示“我们请某某同学来演示她的分类。

学生演示完后,提问:

“你是用什么标准给它们分类的?

学生交流,说说分类的过程。

(4)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

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小组提出自己新颖的分类标准,并总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活动交流中,教师可以及时板书学生的分类方法,最后对活动予以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三、活动二怎样分

小组竞赛:

(1)分类物品: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2)快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3)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评议

(4)师小结:

可以按照是否有盖分,按照是否敞口分,按照透明与不透明分,按照是不是塑料做区分……运用到我们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教师讲述,学生看图方式,了解我国古代人们认识自然的历史,了解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其中对动物就有了分类,从而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五、课外作业

教师出示图片,各种图书散乱摆放,并给学生布置课后延伸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也可让学生帮妈妈整理一次碗柜、自己的书包、衣柜等,并把怎样进行分类整理的讲给家长听。

让我们发现更多

1.初步认识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的关系。

2.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

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分工合作搭建;

耐心细致完成工作;

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学生在动手做的活动中,经历并感知探究过程,体验到动手、动脑、创新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

初步了解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

实验记录单

积木,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1.出示一袋积木,学生观察。

(积木可以瞬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前挑好具备几个需要的形状)

2.挑一挑:

让学生将形状不同的积木挑出来。

(学生回顾观察比较的方法)

二、活动1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搭

1.提出问题:

“什么样形状的积木更容易搭起来呢?

”,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猜想填写在课本的记录单“猜想”一栏中。

2.怎样证明自己想的是否正确?

(让他们明白验证猜想,需要动手去尝试,并且动手前还要想好方法。

3.全班交流。

(学生应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

即同一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谁更容易搭起来。

注意引导出方法,之后让学生去进行尝试,验证。

4.学生搭建:

引导学生依据方案进行搭建试验,求证推测是否正确,并及时记录(让学生把试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记录单中,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分类:

容易搭的放一边,不容易搭的放另一边。

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提炼,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四四方方的容易搭,表面平平的不容易搭……)

三、活动2怎样搭得更高

1.搭一搭:

(1)提出挑战“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2)学生分小组进行搭建(两至三人一组,不能太多学生一组。

搭建过程,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积木怎么摆放更稳,怎样可以搭的更高。

同时注意用手机将孩子们搭建的优秀作品拍照,有条件的可以及时上传到电脑上留作后面的环节进行展示。

没有条件的可以建议学生将搭建好的作品保留,搭建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看看其他小组搭建的作品再进行汇报交流环节。

2.汇报交流。

(各组说说搭建经验;

说说往高处搭建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绝招;

说说怎么做就能既保持稳定,又用到了不同形状的积木……)

四、拓展

1.出示小朋友们今天搭建的各种成功的作品。

(没有条件及时传照片进行演示的,可以在搭建环节让学生将搭建好的作品保留。

2.之后再出示生活中的各种新颖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各种形状奇特的城堡等。

(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他们搭建的并不是不可能成为现实,他们就是小小工程师,长大后可以建造更棒的建筑。

初识大自然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

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分组准备:

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

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1.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

考察提示PPT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代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大自然中的发现

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STSE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1.认识物品的特征。

2.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实物投影

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

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会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

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

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

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多样的天气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如晴、雨、雪等。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能设计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符号,并能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探究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探究天气的兴趣。

2.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用阴晴雨雪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设计天气符号的表格。

课前活动: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部有关大自然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

一、设问:

同学们,你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什么写的吗?

生:

回答。

(天气现象)

师:

对,是根据天气现象来写的。

歌中唱到:

“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可见,天气是变化多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烈日炎炎,天气现象又是瞬息万变的,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但是这些天气现象又与我们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多样的天气。

(板书)

二、了解天气变化,学会描述天气。

1.认识多样的天气。

说到天气,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把今天的天气和大家说一说?

描述天气。

(引导:

阴晴雨雪冷热风等方面)

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从阴晴、冷热、风力风向等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描述了天气。

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呢?

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

2.描述多样的天气。

老师找了几张关于天气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可以用哪些词汇来描写它们呢?

(大屏幕分写显示晴天、雨天、雾天、雪天的图片)

这些天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吗?

雨中的闪电,雨后的彩虹,龙卷风、朝霞晚霞……

刚才展示的这些天气现象,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的又是不常见到。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

交流、补充。

(白雪皑皑、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倾盆大雨,牛毛细雨……)

形容天气的词语可真多啊!

下次我们再向别人介绍天气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词语加进去。

文学家对天气变化更加敏锐,更加细腻,你知道关于描写天气的是个或古诗吗?

3.描述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天气,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可真丰富,其实每个人对天气的喜欢都是不一样的,既然每个同学喜欢的天气不一样,那么就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天气画下来或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一下吧。

展示给同学们吧!

看来,天气不仅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恶劣的天气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预先知道天气情况。

三、体验科技发展对获取天气信息的影响。

1.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同学们知道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怎样预测天气变化的吗?

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回答,交流,补充(自然现象、天气谚语等)。

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

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

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2.现代科技与天气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能够对天气变化做出越来越准确的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设问:

老师星期六想到北京去,想知道天气情况,需要做哪些准备。

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呢?

回答:

(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查、打电话、手机短信……)

根据查询结果,我就能知道星期六的天气了。

谢谢大家。

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四、设计天气符号,培养探究兴趣。

1.设计天气符号。

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明确要求:

形象、简洁、有创意。

分组设计天气符号,师适当指导。

2.学生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引导学生评价的重点在设计意图上)。

师点评:

同学们设计的天气符号各有特色,再次展现了我们班同学的聪明才智,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想不想看一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看课件。

使用天气符号发布天气预报既简单,又形象,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更快的了解天气信息。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

五、巩固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很多过于天气的知识。

从古到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关心着周围的天气。

今天我们自己设计了很有特色的天气符号,回去以后,同学们就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做一个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天气的影响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

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科学知识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

2.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

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

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6幅图。

(2)说一说:

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

人们在干什么?

还适合干什么?

(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