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85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D.江渚(zhǔ)责咎(jiù

禅宗(chá

n)横槊赋诗(shuò

解析:

A项,“窈”应读yǎo;

B项,“扁”应读piān;

C项,“酾”应读shī。

答案:

D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渺沧海之一粟D.长乐王回深父

A项,“悟”通“晤”;

B项,“冯”通“凭”;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父”通“甫”。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修:

长。

C项,化:

造化,自然。

D项,喻:

明白,理解。

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

C.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B项,表述错误,《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B.②⑤⑧

C.③⑤⑥D.②④⑨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A项,斯文:

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

B项,茫然:

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C项,非常:

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狼籍:

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二、阅读能力训练(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

这是论辩各方都看到的事实。

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

在20世纪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一派认为,《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

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

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他一般的作品都不如?

最近,徐利明认为:

“《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

而真本《兰亭序》“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

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

“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

从书法风格看,《兰亭序》既与《丧乱帖》《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帖》《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

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

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而《兰亭序帖》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

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进一步把王羲之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铦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

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失真’之处。

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铦锐’”。

8.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

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

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

《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此帖与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间的差距究竟是年龄、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书家之间的差距,而非“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

9.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为王羲之的真迹。

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摹本失真的老路子。

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

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

A项表述不正确。

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与C项所言启功先生之方法相同。

A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有《兰亭序》是例外,所以这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

B.徐利明还将《兰亭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认为《兰亭序》与东晋迄梁朝的王氏家族的书法特征也有很大的差距。

C.刘涛也认为王羲之的各种摹本笔体都有显明的共同特征,而《兰亭序》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和徐利明相同。

D.郭沫若一派的观点和启功一样,都认为《兰亭序》的差距是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而徐利明、刘涛认为这是不同书家的差距。

启功认为《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可见他的观点是“不同书家的差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逝者如斯       逝: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适应

C.方其破荆州方:

D.固一世之雄也固:

本来

B项,适:

享有。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

B项,介词,在;

C项,句末语气词;

D项,结构助词,的。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①②都是宾语前置句,③是被动句,④是状语后置句。

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

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

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

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