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于2004年9月4日发布,2005年1月1日实施。
规范在保证陕西省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5年至2015年期间陕西省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现行规范修订时,陕西省高速公路还刚刚起步,到2015年,陕西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超过5000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
在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公路行业对沥青路面的研究都更深入,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新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已在各项目中得到了成熟应用,但由于陕西省一直没有成套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致使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仍具有一定难度。
为了适应陕西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及新成果的推动,亟待发布具有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地方标准。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西安公路研究院主持承担陕西省地方行业标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起草工作。
1.2主要工作过程
2013年6月由西安公路研究院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获得陕西省科技厅批准立项。
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西安公路研究院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
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
结合项目组研究的2005年的陕西省交通厅课题《陕西省高速公路SMA路面材料与结构优化研究》和2006年陕西省交通厅课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加厚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一级课题组起草的陕西省地方标准2014年《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2015年《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16年《公路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项目组近年在陕西省多个地市地区的10多条高速公路项目,超过2000Km的路面技术咨询服务经验,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补充完善,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了标准初稿。
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反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后编制组就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比对,借鉴其他地方标准经验、查阅资料,向国内工程建设单位一线技术人员了解现状,确定标准草案,经多次修改完善于2016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6年10月开始通过网络、信函等方式向同行业、省内外有关方面专家征求意见。
1.3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起草组组长:
。
主要工作:
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审核;
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
组织定期召开标准编制讨论会议,研究进展和实施深度,并根据标准编制进展情况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布置。
起草组副组长:
负责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
起草组成员:
参与编制本标准;
负责试验段现场指导,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
参与试验段现场指导;
参与试验段现场指导与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重点是明确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标准,并对现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进行修正,立足于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应用现状,以相关科研成果为依据,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与规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重点突出沥青路面施工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要求,检测标准要求,并注重标准的指导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能广泛适用于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
有利于促进该项技术进步,规范目前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提高施工质量。
2.2主要技术内容
本地方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施工准备;
5集料开采与生产;
6基层与底基层;
7透层、下封层与黏层;
8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9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附录。
2.3与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3主要技术要求的说明
3.1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
本标准根据陕西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相比《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专门针对陕西省实际项目特点,提出了沥青路面的材料、施工、试验检测方法及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系列要求。
修正了部分材料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要求,提高了对各结构层的施工工艺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在制定期间,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检测、调研等手段,反复对沥青路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提炼,确保各项技术标准在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均有定量评价。
经验证,按本标准技术要求下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能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有效减少路面的早期病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2试验结果综述
一、本标准第4章内容主要参照2011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出版的《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编写。
二、本标准第6章主要结合《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地标编号:
DB61/T529)和2015年交通部出版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编号:
JTG/TF20)相关技术指标及陕西省近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总结经验编写。
三、本标准第7章7.2.1节高渗透乳化沥青中,首次提出了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在考虑环保及层间功能基础上,含量确定为40%,以保证乳化沥青的渗透性;
增加软化点指标,控制沥青性质,以区别于添加煤油等稀释类。
提出了渗透性指标,
表1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方法
非稀释类
稀释类
破乳速度
——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
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
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
%
0.1
T0652
粘度
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
s
8~20
T0621
恩格拉粘度计E25
1~6
T0622
蒸发残留物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
40
T0651
针入度(25℃,5s,100g)
0.1mm
60~100
100~300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
42
T0606
延度(15℃),不小于
cm
T0605
1d储存稳定性a,不大于
1
T0652
渗透性
mm
≥0.2
附录A
固结性b
g
≤70g
附录C
注:
a该指标不做强制性要求,使用时筛上残留物指标应满足技术要求;
b该指标不做强制性要求。
(1)蒸发残留物含量≮40
此技术指标的制定是根据课题研究成果经长期试验路验证和专家验收的结果制定。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规定透层油乳化沥青的有效残留物含量为50%。
但工程施工中,50%沥青含量的乳化类材料或者煤油类材料渗透效果较差。
经过室内研究的反复对比,40%左右蒸发残留物含量,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渗透效果,并已在多条高速得到验证。
我国相关规范中也对于透层油在工程使用时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作了说明,建议在保证渗透性的情况下,可以稀释后降低透层油中蒸发残留物含量使用。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条纹3.6.4中指出:
“对于基层,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
沥青乳液的用量按0.8~1.0kg/m2(指沥青用量)选用,宜分两次喷洒。
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沥青乳液,使其能稍透入基层表层。
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
如不能避免施工车辆在养生层上通行,应在乳液分裂后撒布3~8mm的小碎(砾)石,做成下封层。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条纹说明9.1.4:
“因为乳化沥青的浓度不同,在半刚性基层上洒布时可能要进一步稀释,所以表中说明用量是按标准浓度50%计算的,如果残留物含量浓度不一样,需通过浓度进行换算。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3.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的备注[6]: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另外,课题研究鉴定中,专家一致建议:
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运到工地,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再稀释时,稀释量难以控制,产品生产成可直接使用的蒸发残留物含量。
河南地方标准《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DB41/T1109—2015)表1中规定了透层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40%。
因此,适当降低乳化类透层油的含量要求至40%,通过控制“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有效洒布量来控制最终的洒布量更为科学。
(2)25℃针入度和软化点
稀释类和非稀释类分别控制,非稀释类透层油蒸发残留物沥青指标按道路石油沥青A-70和A-90的最低针入度和软化点值控制,稀释类对软化点指标不做要求,针入度考虑添加的稀释类材料影响,按JTGF40-2004中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针入度值要求的最大范围控制。
(3)渗透性指标及结果参考河南地方标准《半刚性基层透层乳化沥青施工技术规范》(DB41/T1109—2015)中的渗透试验方法和指标。
(4)固结性指标
透层油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固结基层表面松散集料,施工中必须考虑透层材料对基层表面集料强度的影响。
因此,提出了一种固结性试验方法,详细试验方法见附录C。
推荐该指标的目的,旨在控制不同洒布时机、不同材料对基层表面强度的影响,使透层油更好的发挥表面固结功能。
四、本标准第7章7.2.3.1节(6)条对于洒布时机的规定,透层油的施工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中,通常在基层成型7天以后洒布。
采用这种方式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主要采用煤油稀释沥青,材料中含有50%的煤油,如果在基层强度形成前洒布,则直接影响到基层表面的水泥水化反应,造成基层表面松散。
因此,一般在基层成型7天后,有足够的强度才洒布透层;
其二,我国高速早期半刚性基层材料,受材料及配比影响,水泥用量较大,开裂时有发生。
为防止基层反射裂缝发生,通常7天内洒水养生,防止开裂。
但随着半刚性基层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透层材料的发展,出现了高渗透乳化沥青,材料不含煤油,可提前洒布施工,具有优良的基层表面固结和层间粘结作用。
因此,透层油的洒布时机与以往经验要求不同,越早洒布越好,且透层油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养生作用,提前洒布透层油具有一系列优势。
我国规范对透层油的洒布时机也有明确说明。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条文解释说明9.1条透层中明确指出“半刚性基层因为有一个强度形成和增长的问题,铺筑后什么时间洒透层油?
什么时间可以铺筑沥青面层?
是施工单位经常提出的问题。
原规范要求“透层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浇洒”,经过近年来的专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规定是正确的。
有些工程在施工养生1周后喷洒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