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57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Word文档格式.docx

A.他们从事自己的事业首先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需要。

B.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对浮躁的世态漠然视之。

C.他们的内心有牢固的精神生活基础。

D.他们知道,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来也绝不会中断。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主要表现为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错位。

B.面对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不会愤怒,也不会忧虑。

C.在精神文化事业中进行独立探索和创造的人是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的。

D.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人内心虽有孤独,但他们的事业有益于社会。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高雅艺术门可罗雀,惨淡经营,而某些富有感官刺激的所谓艺术却红红火火,这说明大众的欣赏品位有待提高。

B.面对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仅仅愤然或忧虑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冷静面对,努力创造出具有深厚内涵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

C.现代社会,精神文化水准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这个时代致力于精神文化探索和创造的人太少。

D.现在,有些人对信仰丧失了起码的认真态度,甚至对此施以哄笑,以无信仰为自夸,这是精神生活普遍平庸化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

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

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

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

“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

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

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

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

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

“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

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

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

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病革①,曰:

“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

”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

寻卒。

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

赵方传》)

【注】①革:

通“亟”,指病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诱:

教导。

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

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邀:

邀请。

D.方视其师视:

检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  )(3分)

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 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5分)

译文:

 

(2)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道出诗人雄心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表明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仁;

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4)在《荆轲刺秦王》中表示壮士视死如归、惜别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鸿门宴》)

(6)在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表示革命者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105分) 选考题(25分)

注意:

请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务必填涂方框标志,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静寂的园子

巴 金

①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

现在园子里非常静。

那株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

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

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②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

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

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

③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

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地歌唱;

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

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

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

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

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

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

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

④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

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

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

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

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

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

这是不自然的静寂。

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

⑤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

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

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

我在等待空袭警报;

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就锁门出去。

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

⑥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

小鸟回来后又走了;

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

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咶咶的乌鸦叫。

⑦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

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

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

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

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

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

我不能写了,便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⑧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

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

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

⑨我回到书桌前面,在继续执笔前看看窗外。

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

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飘动它们的尖叶。

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

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

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

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水管溜下来。

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

⑩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

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阳光的窄小过道。

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

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

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

⑪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

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

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

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

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⑫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

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

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

我要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蜓。

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1940年10月11日在昆明

(选自《龙·

虎·

狗》,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与其说本文写的是“我”居住的园子,不如说是“我”内心的“园子”。

“我”内心情感的变化既是园子带给“我”的,又反映了“我”对战争的关切和思考。

B.文章先后几处写到房东家的狗,作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

“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是希望狗吠声能打破眼前的静寂,给园子带来一些生气。

C.第⑦段中说“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一方面是空袭警报的响起在预料之中,一方面又表明“我”欣喜地等到了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起来攻击敌机。

D.文章结尾处情绪的突变,体现了“我”对民族、对未来的信心,激励了作者自己,也激励了更多抗战中的国人。

E.本文以细腻质朴的笔触描写了战乱中最寻常的一段生活,充满抒情色彩,总体给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2)“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寂寞”?

 (3)文章反复描写松鼠、小鸟等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4)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园子的静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尾处赞美“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的机声“多么雄壮”,这样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王烈:

甘做乡野一画贤

罗先哲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

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

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

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

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

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

一是只能自己看;

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

三是限期七天。

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

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

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

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

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

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

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

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

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

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

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

“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

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

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1993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

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

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

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

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

篱院长守身更舒。

横批:

老屋隐士。

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

“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

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

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

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

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

“画,愈画愈难。

”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时常对人们说:

“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

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

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

“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

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

B.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借鉴今人。

C.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

D.“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

E.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2)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3)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王烈的大师风范?

结合文本任选两种简要赏析。

 (4)王烈“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文化品格,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必考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推开店门后,鬼鬼祟祟、左顾右盼,迅速将前台的笔记本电脑抓在手中,离开了会所。

B.余秋雨先生博闻强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能够随时引证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令人叹服。

C.书中浓缩了彝族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内容。

文章短小精悍又全面系统,既尊重历史原貌又具有探索和研究价值。

D.参与劫持美国RQ-170无人机的伊朗工程师解释诱使这架飞机的讲话起承转合,洋洋洒洒。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7月15日,网友“直播上海”在微博中称: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

做了近50年的眼保健操是有益还是有害?

眼科医院多位专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C.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D.在北京的怀柔县有一个篱苑书屋,这个书屋可以随意进出,书可以随意翻阅,但不能带走。

书屋目前只在周六周日开放,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百位游客的阅览。

1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3分)

主持人作为文艺界的一个行当出现,并活跃在当今舞台上,前后不过数十年光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凭借自身天赋并不懈追求的主持人,俨然成了文艺演出或娱乐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得到观众的喜爱。

①大家也平静地接受了这种方式

②最初的主持人主要担负节目演出的报幕任务

③他们生动诙谐的表演与整场演出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④至多在介绍演员或节目时进行一些渲染和烘托罢了

⑤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⑥随着文艺事业的日趋繁荣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主持人这个角色变得举足轻重

16.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表达鲜明,语言流畅。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侧的“东方之门”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筑总高度301.8米,是法国凯旋门的6倍,其门洞高246米,跨度68米。

地上88层,地下5层,拥有“世界第一门”“中国第一大高楼”等“八最”,预计明年竣工。

为了保障安全,大楼总用钢量超过12.5万吨,用这些钢材理论上可建造8艘“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但却被网友调侃为“低腰裤”。

项目相关人员回应:

这一设计,寓意着经由此“门”,“古苏州”迈入“洋苏州”,相信整个建筑完工后定会广受好评。

 17.仿照下面例句,另造一个句子,要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

李白有两句惊世之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他压抑情绪的释放,也是他自信达观的写照。

仿写: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

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理解和感受?

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请以“心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2015年10月22日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 B项“对浮躁的世态漠然视之”错。

2.A解析 B项说法太绝对。

C项不是“脱离”而是“引领”。

D项文中“看来似乎孤独”,说明并不孤独。

3.C解析 C项文中说“这样的人多了,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但不能由此推断出精神文化水准低下是由于这种人太少。

4.C解析 邀:

截击。

5.B解析 ①句是讲赵方针对风俗鄙陋的情况采取的措施;

④句是给皇上的奏疏;

⑥句是对扈再兴的勉励。

6.A解析 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而重视教化是在赵方担任大宁监教授期间的事。

7.

(1)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

刑罚无差错,这是执法中的教化。

(2)当时麦子正熟,赵方派兵保护百姓收割,下令坚壁清野等待敌人。

【参考译文】

赵方,字彦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