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639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通过比较体会学习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以上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莺》,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文章采用文学性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莺科小鸟的特征,语言生动有趣。

  

(二)出示课题及学习重点

  2.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课文

  莺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它有哪些特征?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给生字注音。

  3.出示有关莺的图片。

  (四)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它有哪些特点?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就是用简短的话归纳。

概括文章要点可分四个步骤:

  1.恰当的概括来自正确的理解。

  2.找关键语句、词语来概括。

  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教师以①④两段为例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学生分组概括其余段落。

  大家概括了每段的内容要点,你们说说“莺”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总结:

无忧无虑,惹人喜爱,喜欢唱歌。

  (五)品味语言

  1.出示《大百科全书·

生物学》对莺的说明。

  2.请学生比较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一段是平实说明,精练准确;

一段是生动说明,生动有趣。

  3.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一段典型的文字,说说课文中的语言为什么如此优美生动。

  ①词汇丰富,使用准确

  ②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③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引申拓展

  (课件出示有关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加上你平日对小动物的了解,抓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概括文章要点,品味了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还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课下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或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后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两个教学重点:

第一,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第二,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从实施情况看,落实了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也比较突出。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段意。

学生们能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会如何概括文章的要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要点是基本的能力点,课中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以后在平时不断练习,这方面能力应该提高很快。

  课文生动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来让学生体验的。

通过比较《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引导学生品味小品文的语言特征,并指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例子。

学生基本能够完成。

  [专家评说]

  《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类课不太好教。

这堂阅读课中,教师的指导比较具体,训练很扎实。

  怎样阅读这类说明文?

教师抓了两点:

一是从说明文的特点出发,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二是从课文的文学性出发,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

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教给学生概括的四个步骤。

  2.以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学生独立阅读第二、三、五、六段,自己进行概括,其间教师又及时给予指导。

比如对第二段“也最惹人喜爱”后得冒号的提示,以及第三段第一句承上启下的分析和理解。

  在品味语言方面,教学也有特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特色。

  2.列举具体例子,并做分析。

  3.概括了三点要领。

  不足之处:

  在教学用语方面还有可斟酌之处。

  教案四:

  春

  (北京三十五中尹秀莹)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让他们品味赏析出文章语言的精湛、意境的优美、思想感情的热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反复诵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运用联想想象构筑散文的意境美,进而领悟文章的情感美。

  根据美文美教的原则,采取审美性阅读的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就应考虑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篇文章。

因为本文内容集中,结构较易把握,所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通过诵读来完成。

在诵读时让学生从内容、结构和情感的角度来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作答;

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清新明快、情感的热烈等可通过文章的品味赏析来完成。

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这篇文章力图给学生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教师的点拨重在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师的使命所在。

  具体做法:

立足语言,读读品品辩辩赏赏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重点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感悟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2.概括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写法入手,师生采用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即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朗读、品味赏析中感悟文章的美、感悟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赞颂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生动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从不同角度发现并鉴赏文中的美。

  教学难点:

  1.准确地揣摩动词概括文章的内容。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按预习要求:

三读法预习。

  2.搜集背诵有关写春天的名句。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三.品味赏析

  四.美点寻踪。

  五.作者为什么会写出具有如此魅力之大的文章?

  六.回读悟美

  七.作业:

  品味赏析《春》后,请学习作者的绘景方法用一段话来描写你眼中的秋天。

借用学生熟知的《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自然导入。

1.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小标题。

准确地揣摩动词概括文章的内容。

2.请同学们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

  学生汇报研讨的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课堂的语文实践。

  丰富学生的经验

  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语言品味能力

  提升学生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感悟朗读能力

  夯实基础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从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为35中教学研讨会所举行的说课活动和研究课活动来看,《春》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

教材分析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许,大有相识恨晚之感。

教材分析课结束之后,与会教师拷走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并纷纷索要电话,还有要求来校听课的同行。

这不能不说是对我的鼓励,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工作热情。

这次录像课的设计更是汲取了同行们的意见,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课后回想起来可圈可点之处如下:

首先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只是为学生知识的生成搭设必要的平台。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了。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合理的指导作用,灵活地驾驭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其次抓住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美的特点,立足于语言,以读贯穿学文的始终,在读中品,在辩中赏,在赏中悟,在合作、研讨、探究中解决散文阅读的重点难点。

所写之景的概括,文章主旨的把握,重点字词句段的品味赏析,运用联想想象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的描述,口头回答问题等等都是课堂的亮点。

这才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象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的高招。

教学重点难点抓得准,突破有法,学生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主动探究、鉴赏学习。

再次,辩论发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有思路可循,有方法可操作,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引出了一条便捷通畅之路。

无疑,这几点的设计都符合孩子们这个年龄爱表现自我、爱展示自我的特点。

老师教起来思路简洁,学生学起来可操作性强。

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课堂——大语文、小景物——大自然的作用。

  另外传统考试与新课改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我,有时讲欲过强,唯恐学生不会,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就此也想请教于大方之家,共同切磋。

请不吝赐教。

  《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

这节课上得非常流畅,课的结构也很清楚:

  1.导入

  2.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全文;

  

(2)让学生给每幅画面加个小标题,实际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划分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在阅读中具体训练归纳和概括;

  (4)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语言

  

(1)教师提示

  

(2)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活动

  (3)组织全班讨论课文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春天的人们的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思想教育

  (4)欣赏开头和结尾

  4.学生概括文章的“美”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味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课上得过于流畅,有的学生准备了发言稿,不够真实;

对文章美的概括有些超出了学生实际。

  建议:

  对阅读的几点提示应做出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