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25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皮凹子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签字:

矿长意见

防火专项设计

前言

一、设计目的

1、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盘县黑皮凹子煤矿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控制黑皮凹子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黑皮凹子煤矿从业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2、为了能合理有效的控制自燃煤层发生自燃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职工是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7年)第265条规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综合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2、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9月提交的黑皮凹子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和《矿井防灭火规范》。

3、2008年9月6号下发的《国家安全监察总局、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煤行〔2008〕161号>

关于加强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通知》的管理规定及要求。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

1、对黑皮凹子煤矿的地质条件以及矿井设计概况进行了综述。

2、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燃事故进行分析,并编制和选择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装备。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以科技为基础,将优化、完善矿井各个系统的安全设计及强化系统管理作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两个重点,将安全管理建立在有效的技术及装备的支持基础之上,确保矿井安全。

4、根据矿井生产特点,对矿井自燃,一氧化碳进行实时监测,以便矿领导及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5、依靠科技进步,结合本矿井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相适宜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确保矿井防灭火设施先进、合理、实用。

四、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需完善束管监测系统;

五、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细则

1、2008年9月6号下发的《国家安全监察总局、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煤行[2008]161号>

2、《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矿井防灭火规范》;

4、《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知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为有效防止矿井火灾,根据煤矿煤层条件、井田开采计划安排,特编制黑皮凹子煤矿2017年防灭火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1、矿区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盘县水塘镇黑皮凹子煤矿矿区面积为2.3953km2,南西—北东(走向)长2.950km,北西—南东(倾向)宽0.9097km。

共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准采深度为+1850m~+1500m。

矿山位于盘县南部约15km,属六盘水市盘县水塘镇所辖。

开采范围及地理坐标:

东经105°

09′31″~105°

10′20″,北纬27°

21′03″~27°

21′46″。

盘县水塘镇黑皮凹子煤矿位于盘县南部水塘镇山岚村境内,隶属盘县水塘镇所辖。

煤矿直距盘县(县政府所在地)15km,直距南昆铁路威红线鲁番站7Km,运距17Km。

212省道从本矿东部经过,矿区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

矿区总体为构造剥蚀单面山地貌。

山岭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飞仙关组地层坡度30°

左右,含煤地层坡度5°

~25°

区内地形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高程位于北部龙脖子,高程1918.5m,最低点位于西南边缘小冲沟,高程1635m左右,相对高差283.5m,属低中山地形。

3、气候条件

矿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根据盘县气象站建站以来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678.4mm,5~10月为雨季,降水量达1221.5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为162.4mm,仅占全年降水量12%。

降水强度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春季节(旱季)降水量少,强度亦小,夏秋季节(雨季)降水量大,强度亦大,且较为集中。

年平均降大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148.8mm,小时最大降水量56.5mm。

区内年平均气温14.3°

C,极端最高气温36.7°

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9°

C。

相对湿度76%,年平均蒸发量为1509.0mm,全年无霜期274天,日照时数为1555.6小时,日照率为35%,主导风多为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

平均风速1.6m/s。

区内还有春旱、倒春寒、凝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4、矿井煤层

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厚度150~269.32m,一般217.8m。

出露于矿区北部和南部,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产大羽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及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沉积特征等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由于龙潭组下段被断失,本矿区钻探未见龙潭组下段,根据邻区和填图资料补充了龙潭组下段的资料。

含煤34层总厚度18.63m含煤系数8.600。

一般可采5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0.13m,可采含煤系数4.7%。

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

本矿区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3、5、12、19、20。

C3煤厚1.8m,距1号煤层11.59m,全矿区可采较稳定;

C5煤厚1.8-2.03m,距离C3煤层23.17m,全区可采较稳定,一般含夹石1-2层,,厚度0.30-0.45m;

C12煤层厚1.05-3.89m,距C5煤31.17m,全矿区可采较稳定,含夹石0-4层,0.16-0.36m;

C19煤层厚1.84-2.54m,距C12煤34.9m,全区可采较稳定,含夹石1-4层,最大夹石厚度0.20m.。

C20煤层1.36-2.6m,距C19煤6.52m,全区可采较稳定,含夹石0-2层,,最大厚度0.54m。

5、矿井地层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第四系。

二叠系(P)。

6、井田构造

(1)、矿区位于盘县煤田水塘向斜北西翼中段。

水塘向斜在区域构造上,属黔西南涡轮构造盘县弧形褶断带之主干褶皱。

其核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翼部最老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

(2)、矿区总体构造为单斜构造。

地层倾向南东,走向北东,倾角8°

~55°

(3)、矿区内及外围共发现断层15条。

其中13条地表有出露,为北东向斜向或走向正、逆断层;

另2条为钻孔所见隐伏小断层。

断层落差大于50m的8条,编号为F1、F2、F3、F4、F7、F13、F14、F15;

落差30—50m的1条,编号为F8。

落差小于30m的4条,编号为F9、F10、F11、F12;

详见表3。

(4)、该矿区断层发育尤其原开采的南北2处煤矿各可采煤层被切割,大中型断层达9条之多,而且有的断层如F8、F9与F14、F13的切割关系在深部均为推断,今后应补充勘查,查明该组断层的分布发展、发育,为矿井生产设计提

供可靠地质资料。

综上所述,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构造

第二节矿井瓦斯、自燃等情况

一、瓦斯情况

矿区内各煤层经鉴定均匀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因此矿井必须按突出煤层进行设计和管理。

黔能源煤炭【2012】392号“关于盘县煤炭局《关于2012年度盘县地方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送审的报告》的批复”,黑皮凹子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504号,《对六盘水市煤矿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矿井2008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60m3/t。

矿井2007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4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9.92m3/t。

二、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实验室2012年9月19日提交的盘县黑皮凹子煤矿3、5、12、19、20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层均有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实验室2012年9月19日提交的盘县黑皮凹子煤矿3、5、12、19、20煤层的《煤炭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3、5、20号煤层为Ⅲ类,12、19号煤层为Ⅱ类(自然煤层)。

三、采掘工作面布置

根据黑皮凹子《开采方案》变更设计要求,确保矿井及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稳产高产,根据采煤、开拓准备和治理瓦斯的需要,考虑矿井设计能力,采掘关系,结合工作面技术装备和煤层情况,设计布置一个采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满足要求,采掘比为1:

2。

采用“三八”作业制,边采边准。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或不留煤柱,不丢或少丢浮煤,努力提高回采率;

要合理确定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和回采期限;

采后及时封闭采空区;

开采埋藏浅煤层的时,要加强地面巡查,及时封填地表裂隙,减少漏风,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

四、矿井通风概况及反风

黑皮凹子煤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

共有主扇2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两台FBCDZ54No17型主扇,风量1600-4500m³

/min,风压1200-2900Pa,额定功率2×

110KW。

掘进工作面使用FBDN06,风量100-420m³

/min,风压660-4300Pa,功率2×

15Kw。

(一)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地面;

其外部漏风率无提升设备不得超过5%,目前已符合规定。

2、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的机座必须牢固耐用。

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

3、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及装置,其中一套运转,一套作备用,备用的一套风机必须能在10min内启动并运行正常。

4、严禁采用局部通风机或风机群作为主要通风机使用。

5、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应安装防爆门,防爆门每6个月检查维修一次。

6、至少每月检查一次主要通风机,主要通风机与备用风机每月要交替运行。

7、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运转工作,以后按期每5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

8、矿井主要通风机要有两路直接由变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线路不分接任何负荷。

(二)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矿井主扇为轴流式风机因此采用风机电机直接反转进行反风,在反风时调转电动机电源的两相,可以改变扇风机动轮的旋转方向,使井下风流反向。

这种反风方法不需要设置反风道,比较经济。

反风特点为反风时风流方向由抽出改变为压入。

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及防爆门反锁装置,同时根据反风风流经过路线,通风系统中在构筑正向风门的同时应构筑有反向风门,以形成矿井的反风系统。

需要反风时,主扇必须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

同时主要通风机反风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

(三)反风措施

反风方式采用全矿性反风,在回风斜井、副斜井、主斜井、车场、运输(材料)石门等地点出现火灾时采用全矿性反风。

反风设备的要求:

1、结构简单、坚固可靠。

2、所有操作开关应集中安装设置,动作灵活可靠。

3、从下达反风命令开始,在10min内必须改变巷道风的风流方向。

4、主要通风机反风时供给的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

5、每年度由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反风规程,规程中要详细规定反风方法,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通风机房内应挂反风设施布置图

(四)反风演习

1、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2、反风演习持续时间不应小于从矿井最远地点撤人到地面所需时间,且不少于2小时。

3、反风演习前,必须制订反风演习计划,内容包括:

(1)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规定火灾发生的假设地点;

(2)确定反风演习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3)明确反风设备的操作顺序;

(4)确定反风必须的观测项目及方法;

(5)预计反风后的通风网络、风量和瓦斯情况;

(6)制定反风演习的安全措施;

(7)明确恢复正常通风的操作顺序和制订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8)规定参加反风演习人员的分工和培训。

4、反风演习必须严格管理火源,并遵守下列规定:

(1)反风演习前必须切断井下所有电源。

反风演习结束,在风流恢复正常后,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可按排放瓦斯措施排放瓦斯恢复送电。

(2)在反风演习持续时间内,在出风井井口附近20米范围都必须切断电源,禁止一切火源存在,禁止交通运输。

(3)反风演习前,井下火区必须进行封闭或消除。

(4)反风演习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只有确认无隐患后方能由矿长下令恢复生产。

五、瓦斯抽放系统

我矿共建抽放站1座,安装瓦斯抽放泵4台。

抽放泵均为双回路供电。

全矿现抽放管路能够覆盖所有采掘工作面。

抽放系统参数如表1-4所示。

表1-4黑皮凹子煤矿抽采系统参数表

泵编号

泵型号

泵电机功率(KW)

极限真空度

(Pa)

铭牌

流量

(m3/min)

主管

(m)

干管

支管

高负压

2BEC-500

185

16000

168

7

540

990

低负压

468

目前瓦斯治理主要采用的抽采方式为:

开采保护层后顺层抽采、采空区留管抽采、高位钻场钻孔抽采、本层钻孔抽采。

全矿目前综合抽采能力可达160m3/min混合量。

六、矿井安全监测

我矿监测监控系统现使用的是KJ70N监控系统。

该系统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一氧化碳、总回风速、水仓的水位、采区石门的风速及主要机电设备的开停、馈电开关工作状态进行了监测和监控,并对瓦斯抽放泵的开停状态、抽放管的瓦斯浓度、负压、温度、压差及主扇的负压和开停状态进行了监测,以及对井口绞车房、井口、调度室等重要岗位点进行了监控。

第二章自燃倾向性预测

第一节概述

一、资料来源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9月提交的黑皮凹子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二、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别

该C12、C19、C20自燃倾向性鉴定为二类,属自燃煤层煤层,C3、C5自燃倾向性鉴定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所以本矿按二类自燃煤层进行管理。

煤尘均具有自然倾向性。

三、自燃发火期

黑皮凹子煤矿建矿至今未出现煤层自燃情况。

第二节开采煤层自燃预测

一、煤的自燃条件:

内因火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破碎状态并集中堆积存在;

②通风供氧;

③蓄热环境;

④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的时间。

要形成自燃,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若采取措施破坏其中一个或两个,乃至全部条件,便可有效的防止自燃。

煤层自燃发展过程的三个必要条件:

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

有连续的供氧条件;

热量易于积聚。

二、煤的自燃预兆:

煤的自燃通常经历:

潜伏阶段(低温氧化阶段)、自燃阶段、着火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见下表(表3-2-3)

表3-2-3煤的自燃阶段及征兆

阶段

征兆

潜伏阶段

(低温氧化阶段)

其特征比较隐蔽,煤重略有增加,煤被活化(化学活泼性增加),着火温度降低。

潜伏阶段的长短取决于煤的变质程度和外部条件,如褐煤几乎就没有潜伏阶段。

自然阶段

其特征是巷道内或老塘及密闭内空气中氧含量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并成雾状,在支架及巷道壁上有水珠,在自然阶段末期温度达100℃出现煤焦油味。

着火阶段

其特征是放出大量一氧化碳、沼气及其它碳氢化合物与水分等。

由于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燃烧,所以二氧化碳还不明显,火区温度及岩石温度显著升高,在巷道还可以出现特殊的火灾气味、烟雾

燃烧阶段

其特征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更多的一氧化碳,巷道中出现强烈的火灾气体,烟及明火。

火源附近温度高达1000℃左右

熄灭阶段

其特征是二氧化碳的浓度继续增高,氧气和一氧化碳则急骤降低,烟及火焰消失,灾区空气及岩石温度逐渐降低

作为煤矿应重视自热时期的征兆:

1、煤炭自热期的初期阶段

煤炭自燃过程的准备期结束之后便进入了自热期的初期阶段。

在此阶段的征兆有:

1)煤温有所上升但在临界温度60~80℃以下;

2)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

3)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

4)出现CO2,CO气体。

2、煤炭自热期的后期阶段

煤炭自热超过临界温度(60~80℃),但尚未达到着火温度出现明火的期间,为自热后期阶段。

在此阶段内,煤温可升高到100℃以上,火源点附近煤炭水份蒸发,开始了干馏现象,生成多种碳氢化合物,出现的征兆:

1)火源点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大,出现雾气,煤壁挂水珠,挂汗;

2)出现煤炭氧化和干馏的产物,如CO、CO2、CH4、C2H4、C2H5等;

3)煤温、水温、空气的温度都有所升高;

4)出水酸度增大。

芳香族的碳氢化合物气味(煤油味)是井下自然发火最可靠的征兆。

该气味在距火源一定距离之外更为显著,因芳香族气体在冷却之后才会发生浓郁的香味。

第三章矿井防灭火措施

第一节开拓开采措施

一、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与开采程序

(一)本矿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3条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设计布置有专用回风井。

(二)除回采巷道外,井筒、石门、车场等均为岩石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三)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

(四)开采顺序:

煤层间的顺序为下行式。

(五)设计在区段运输石门上方留设煤柱。

(六)除回采巷道采用锚网、架棚等支护形式,其余巷道采用砌碹或锚喷,硐室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因此本矿的巷道布置对防止自燃发火而言是合理的。

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

(一)本矿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巷道布置简单,采用炮采工艺,回采时要及时观测和预测,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设计工作面顺槽采用不燃性的锚网或架棚支护形式,开采时,要注意观察,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发现可疑时及时采取措施,每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即进行采空区及巷道密闭。

(三)本矿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回采后顶板容易冒落。

(四)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

三、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

(一)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溜子运煤,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皮带运输煤炭,生产中需加强管理,确保适宜的回采进度,可在空间上、时间上减少煤炭的氧化。

(二)及时清理运输巷道中因运输过程的撒落的煤炭,工作面尽量不要留顶煤或底煤,清干净浮煤,不让其留滞在采空区,提高回采率。

(三)采后及时封闭采空区;

开采埋藏浅煤层的矿井,要加强地面巡查,及时封填地表裂隙,减少漏风,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第二节通风系统措施

一、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方法

(一)水平、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道,实行独立通风。

这样可降低矿井总风阻,增大矿井通风能力,减少漏风,易于调节风量;

在发生火灾时便于控制风流,隔绝火区。

(二)本矿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各采掘面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

(三)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法,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回采,“U”形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小。

(四)准备采区时,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二、正确选择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地点

(一)调节风门、风门、风墙等通风设施,应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小的地点,还应避免引起采空区或附近煤柱裂隙漏风量的增大。

(二)回风巷中的调节风门应尽量设置在离回风侧较近的一端,进风巷中的调节风门应尽量安设在离进风侧较近的一端。

第四章矿井防灭火系统

第一节井下消防给水系统

井下消防给水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必须要建立的。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井下必须建立完善的井下消防给水系统。

该规定是强制性的。

井下消防给水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水源及消防水池、井下输水管道、井下消防给水管网。

一、地面消防水池

矿井生产供水系统采用静压供水方式,在风井后山坡上建一座240m3生产、消防水池,水池池底标高+1845m与井下最高用水点标高+1583m相对高差262m。

水源取自场地内矿井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设置一台22kw取水泵。

二、井下输水管道

由240m3消防洒水水池敷设Φ80×

6(内径150mm)无缝钢管一条,以静压供水方式向井下供水。

并敷设场地生产用水给水管网,采用DN50焊接钢管对场地各生产用水点静压供水。

管路系统主要敷设在:

①运输重载系统②卸载点③装载点④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⑤采掘工作面。

对于本矿即在主斜井、副斜井、风井、区段石门、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掘进巷道等都必须敷设供水管路。

主管为Φ80×

6,支管为Φ50×

9无缝钢管。

副斜井、轨道斜巷每隔100m设DN25洒水支管和阀门(每支管处设三通),主斜井、人行巷、工作面顺槽、掘进头巷道每隔50m设DN25洒水支管和阀门(每支管处设三通)。

本矿的井下消防水管与井下防尘洒水管共用,井下发生火灾时采用防尘洒水支管接管进行消防。

三、消火栓给水系统

由地面消防水池采用焊接钢管以静压方式向井下供水,形成完善的消防洒水管网。

6焊接钢管,在主斜井、副斜井及甩车场安设。

干管为Φ80×

6焊接钢管,在轨道上山,人行巷、运输斜巷,回风联络巷,回风平巷,辅助运输斜巷、运输斜巷皮带巷等巷道均安设,铺设在运输斜巷,采、掘工作面的洒水管设焊接钢管DN50洒水支管和阀门,工作面消防水管为直径25mm抗阻燃橡皮软管。

井下按《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喷雾降尘装置。

在副斜井、轨道斜巷、甩车场、运输大巷每100m设消火栓。

上下山、井下机电峒室、消防材料库附近设置消火栓,在主斜井、运输石门、主要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巷道的洒水管每50m设焊接钢管DN25洒水支管和阀门,在井下每个转载点设洒水器,采掘工作面设有喷雾降尘设施。

为了能够迅速扑灭井下火灾,在井下重要部位需要设置消火栓箱。

重要部位是:

上山口与下山口、带式输送机机头、机电硐室、变电站硐室、炸药库等。

消火栓箱内存放DN50长25m防腐水龙带2条,DN13水枪1只,消火栓应设在井壁的壁龛内。

不论是支管阀门还是消火栓箱都不要影响井下人员正常通行。

井下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量标准为5~10L/s。

本矿井采用10.0L/s。

四、水喷雾隔火装置

本矿设计在井底联络巷和副井井底两侧安装水喷雾隔火装置。

最低喷头出口压力不应小于0.2MPa。

第二节井下洒水系统

防尘洒水是井下生产的主要环节,它不但可预防尘肺病发生,还可以防止因明火而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或煤尘爆炸。

国家严令规定: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可见防尘洒水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喷雾降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