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617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ord下载.docx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朗读:

  

(1)要求:

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四、练习朗诵诗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诵诗歌,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3.全班齐读全诗。

  二、朗读诗歌,感悟诗意

  1.学习首联。

  

(1)同学们读读这句诗,有哪些地方不是太明白?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解疑。

  重点点拨:

  “等闲”表面上是如同空闲,等于闲置的意思。

引申一下就有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轻重的意思。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学习颔联。

  

(1)读一读这一联,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

  

(2)哪些词语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读一读这句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4.学习尾联。

  

(1)岷山是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此时,红军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喜笑颜开。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3.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伟、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五、板书设计

五岭逶迤细浪

千山乌蒙磅礴泥丸藐视困难

红军岷山千里开颜革命乐观

万水金沙云崖暖主义精神

大渡铁锁寒

六、教后记

 

26开国大典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1.搜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交流讨论,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这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2.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

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

隆重的典礼。

  3.板书课题:

开国大典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字音方面:

擎(qí

nɡ)钮(niǔ)聂(niè

)诞(dà

n)檐(yá

n)瞻(zhān)

  

(2)字形方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如房檐,廊檐等。

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的木料有关,所以“檐”字的左边是“木”字旁。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的左半部分是“目”,与眼睛有关。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两横,而不是“丰”。

  (3)词意方面:

  擎着:

往上托,举。

  瞻仰:

恭敬地看。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立着。

  观礼台:

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3.教师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2.学生讨论。

  3.教师点拨概括: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主要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四、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动的画面多读几遍。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回顾导入

  1.快速阅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理由是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部分。

  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1.阅读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2)适时点拨重点句。

  (3)朗读句子,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氛围。

  2.阅读第二部分。

  

(1)理清典礼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带着自豪,扬眉吐气的语气。

  (5)文中是怎样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

雷鸣般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阅读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开国大典拓展的内容,介绍开国大典阅兵的相关知识。

  4.阅读第四部分。

  

(1)自由读课文,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

  (3)朗读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最后一段,领会句子的意思。

  四、回归全文,布置作业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2.学习“单元提示”。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3.摘录、朗读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4.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26开国大典

会前:

广场布置群众入场

典礼: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检阅部队天上......地上......

群众游行:

群众欢呼

光明充满北京城

六、教后记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认识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自主阅读法、引导法。

略读课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1课时

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范。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2.背景介绍:

在青山的掩映下,我们依稀看见了战争的硝烟。

你知道这场战争吗?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信息。

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学生交流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概括。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教师点拨:

  字音方面:

拟(nǐ)赴(fù

)踌(chó

u)殉(xù

n)

  字义方面:

  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3.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课文时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段,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的情感。

  2.小组讨论,教师检查。

  3.全班交流:

可通过谈感受和朗读的方式表达出你的体会。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体会毛泽东悲痛的心情。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在想些什么?

你能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2)“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

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3)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

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华优秀儿女的崇敬。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情感的自然流露,毛泽东想到:

儿子奔赴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

我们可以看出:

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就是这样的。

  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带着深深的沉重语气。

  ②“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泽东的想法?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毛泽东想,朝鲜战争中许多志愿军都牺牲在朝鲜土地上,许许多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见面,自己又怎么能特殊呢?

于是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这是伟大的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而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

这一细节进一步表现:

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5)当毛泽东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怎样的心情?

从哪里体会到的?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1.教师小结: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

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这位年近60的老人又失去了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伤神,他泪水涟涟。

但他却毅然决定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的常人情感,超人胸怀。

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

  动作描写: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神态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1.朗读课文。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3.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叫做“普通的伟人”。

六、板书设计

彭德怀总司令朝鲜首相金日成毛泽东

破格运回遗体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葬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教后记

28*毛主席在花山

认识11个生字。

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普通群众的情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1.教学课件

  2.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一、谈话导入

  1.在电视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红军每到一处,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

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

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一个法宝。

你知道哪些毛主席的生活故事?

学生结合资料阐述自己观点。

  2.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教师播放课文范读,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喝;

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默读课文。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2.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3.集体交流: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怎样处理“碾米”事件?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的碾米声,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

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的位置上。

  这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

而花了许多笔墨写那几件事,使学生明白: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这在写作上很有用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前面学习的课文,说说你眼中的毛主席?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喝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帮母女俩推碾

七、教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八

知识与能力: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交流平台,提出演讲要求,逐级评选演讲优胜者。

小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收获的喜悦,感受毛主席的伟大情怀,学习祁黄羊“大公无私”精神。

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讨论法

复习课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追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1、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二、运用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第四课时回顾.拓展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

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2、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3、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二、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1、朗读《卜算子?

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2、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3、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三、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2、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教后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