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关于能源化工基地能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作报告关于能源化工基地能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关于能源化工基地能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化工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煤制油、煤制烯烃产能均突破3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双聚产品产量近300万吨,同比增长60%左右,PVC产品约100万吨,同比增长7%左右,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以上。
在能化产业的带动下,榆林延安两市生产总值预计将近4000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左右,占全国生产总值的0.7%。
二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能化产业转型升级基础更加坚实。
2016年,能化基地确定的91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8亿元。
延长安源煤焦油加氢、神华甲醇下游深加工、陕煤化府谷煤焦油加氢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
电力外送通道瓶颈制约有较大突破:
神府—河北南网扩建、陕北—武汉、彬长—徐州等3条外送输电通道纳入国家规划。
基地共有10余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约占全国项目总数三分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我省能化就地转化率。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精细化工产业市场效益稳步提升。
2016年,陕北能化基地全面完成了煤炭“去产能”任务,延安共引导退出煤矿6家、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
榆林通过减量置换,重启了小保当一号、大海则等9个煤矿项目核准程序。
降成本方面,基地内直供电量60亿千瓦时,占全省直供电量的30%。
补短板方面,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优质树脂产品已经通过欧盟ROSH、美国FDA等权威检测认证,可生产350种不同牌号的优质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汽车工业等多个工业、民用领域。
陕西智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瞄准油气化工的下游产业,在定边投资兴建了50万吨沥青和10万吨高等级润滑油项目,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00多亿元。
2016年又新增精酚、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碳酸氢铵、兰炭型煤、建筑陶瓷等多种工业新产品,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二、聚焦追赶超越,能化产业亟需向产业中高端发展(弘利遴选)
从兰炭、聚烯烃等大宗能化产品的产量、规模看,基地能化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巨大,但从能化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角度分析,我省能化产业目前仍处于中低端,2016年基地内煤炭就地转化率仅为32%,能化产品以基本化工原料为主,仍然处于以卖原材料为主的低层次、拼资源、粗放式发展状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在能化产业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重大能化产业开发缺乏市场平台。
目前政府、企业、资本、科研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化项目投什么、如何投、谁来投、谁说了算:
政府有项目决策权,但对引进什么项目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
企业是市场投资主体,决定投什么项目,但对产业长远发展研究不够;
资本有意愿参与投资,却没有项目选择权;
科研单位力量和课题经费多用在基础研究领域,对能化产业的趋势性、重大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不足,四个方面自成体系,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能化产业的合理开发。
体制机制仍存在障碍。
主要体现在:
能源体制改革进展较慢,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能源管理职能分散,监管能力不足,审批权下放后配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园区经营管理及人才市场化招聘较少。
能化产业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对园区经营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目前园区管委会大多由政府派遣任命,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业化管理人才较少,导致园区招商引资政策针对性不强,难以吸引精细化工龙头企业投资入驻。
(二)当前能化市场的波动导致能化项目投资乏力
外送电量低极大地制约基地煤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
2016年全国煤炭产量前三位的省依次为内蒙古、山西省、陕西省,原煤产量分别为8.4、8.2、5.2亿吨,我省煤炭产量为内蒙、山西的60%左右。
但从电力装机与外送电量来看,2016年,内蒙火电装机7601万千瓦,外送电量1357亿千瓦时;
山西火电装机6329万千瓦,外送电量713.3亿千瓦时;
我省火电装机3043万千瓦,跨省跨区输送电量仅为63.24亿千瓦时,均远低于内蒙和山西。
按照三个省“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内蒙外送能力达到1亿千瓦;
山西外送能力6000万千瓦;
我省外送能力为3611万千瓦,与内蒙、山西的差距还将拉大。
2016年基地座谈会上榆林集中开工的煤电项目有6个,仅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完成计划投资,其余4个项目完成计划投资的60-80%,基地煤电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减缓。
在建的中省大企业煤化工项目进度减缓。
受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以及能源市场疲软因素影响,基地能化项目尤其是煤化工项目投资进度下降明显。
去年能化基地开工的能化项目建设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初步统计,第14次陕北能化基地座谈会集中开工项目63个,其中煤化工5个,仅占集中开工项目的8%。
延安煤化工项目1个,500万吨煤炭高温干馏气化综合循环利用项目,2016年计划投资1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仅2000万,占年度计划的2%;
榆林煤制油、煤制烯烃集中开工项目4个,年度计划投资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均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煤化工利润减少导致企业投资意愿降低。
煤制油及煤化工产品受石油价格影响很大,当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及以上水平时,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且随着油价走高成本优势更加突出。
相反,国际油价越低,其优势也就随之减弱,当国际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煤制油及煤化工就面临巨大压力。
去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在550-600元/吨高位运行,原油价格持续在50美元/桶左右的低位徘徊,尽管我省煤制油企业大多拥有配套煤矿,成本变化幅度不大,但油价低于60美元/桶后,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
煤制烯烃投资中,财务和折旧费用占到成本的40%,煤炭包括气化原料煤和燃料煤总计占成本的43%,我省煤制烯烃项目都有配套煤矿,煤炭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小,而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对利润影响较大。
以聚丙烯为例,2008年聚丙烯价格最高达17000元/吨,目前市场价格7400-8000元/吨,价格跌幅在50%以上,严重影响了煤制烯烃企业利润。
神华集团外购甲醇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的成本目前已处于盈亏线。
延长集团利用自有煤矿进行煤制乙二醇和烯烃的盈利能力也大幅压缩,2016年延长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利润10亿元,实际利润8.5亿元,煤化工成本优势明显减弱。
行业预计“十三五”期间原油价格平均低于80美元/桶,严重影响了企业未来投资煤化工项目的积极性。
(三)精细化工产业缺乏可操作性的统一规划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不足。
精细化工对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和上下游企业产品契合度要求较高。
欧美日等化工强国的精细化率达到了60%-70%,比我国高出20-30个百分点左右,其化工产业以园区化、集群化为载体。
基地精细化工产业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集群化和上下游联动发展,前些年,我省近代化工研究所研发出了市场前景看好的精细化工新产品,但由于省内没有合适的园区承载,不得不到长三角地区落户。
锦界园区内一公司与区内北元化工集团为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生产的所有电石均可销售给北元集团,但该公司担心失去其他客户后,北元化工集团垄断其价格,因此企业不愿意放弃园区外的市场,导致企业利润、园区效益均无法最大化。
精细化工园区配套不健全。
园区配套是吸引能化企业入驻的关键因素。
化工生产涉及到原料供应、气水配套、废弃物处理等很多方面,国内外化工产业都实行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即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废弃物统一处理,可有效减少入驻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
目前基地内还没有一个具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无法满足入区企业尤其是民营化工企业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要求。
政府对民营企业精细化工投资引导不够。
精细化工产业具有单个企业规模小、所需企业门类多、产品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的特点,一般不适合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
但其产品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又限制了民营企业投资。
我国烯烃类产品以往全部由石脑油下游加工而成,精细化工产业沿海地区聚集优势明显,煤化工发展后,中省企业不愿向烯烃下游产业延伸,当地民营企业投资缺乏引导,如榆林民营企业普遍认为精细化工领域投资没有把握,怕风险大,不愿投资。
因此园区虽然已经引进几户精细化工企业,但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民间投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四)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强度较低
能源化工高端化产业的突破发展,首先取决于研发技术上的突破发展。
我省能源化工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只有0.14%,仅相当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以原煤输出为主的煤炭产业,经过加工转化的仅占总产量的1/3不到,精细化工研发力量薄弱。
目前我省亟待解决的,一是煤制烯烃芳烃产品同质化突出,特殊牌号产品存在技术缺失。
二是粉煤分质综合利用中的粉尘、油品、煤炉气分离技术有待突破。
三是焦粉(清洁煤)锅炉的技术改造亟需攻关,粉煤分质综合利用产生60%的焦粉是无烟无硫的清洁能源,但其热值高,硬度大,现有锅炉无法使用,严重制约煤炭分质综合利用率的提高。
四是兰炭的应用领域需要新的突破。
榆林兰炭产能达7000万吨/年,但受其下游企业市场影响仅能释放3000万吨产能。
北京、山东等地对于使用兰炭均有每吨约200元的补助,我省关中地区供暖期大气污染也十分严重,但由于没有补助,企业居民采用兰炭供暖的积极性不高,兰炭销售市场有待扩充。
三、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实现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
“三个转化”是陕北能化基地高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基地能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及早谋划,集中力量打组合拳,延长产业链,提升能源转化效益,才能在高端化、精细化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全球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一)加快建设能化产业市场化机制
构建重大能化项目新型开发平台。
尽快组建有政府评估监管、社会资本投融资、专家技术论证、市场化团队管理支撑的能化重大项目开发平台,形成能化产业开发合力。
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及全省发展规划向科研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由科研机构展开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由资本论证项目的市场前景,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由专业化的园区、企业管理和运营团队,为入园能化项目做好规划,建设专业化的配套设施,提供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服务。
进一步简政放权。
在继续做好项目审批下放和并联办理的基础上,对照国家能源局的权利和责任清单,编制我省权责清单,加快形成分工明确、权责一致、运行高效、依法保障的职能体系。
加强政府对能源市场引导监管作用,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与园区管理人才引进体制。
由中省煤化工企业及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牵头,按照下游化工产品的种类,组织基地能化企业,成立若干个能化产业协会,促使互为上下游的能化企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推动能化产业向信息化、集约化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煤化工互联网。
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化招聘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精细化工管理型人才,推动精细化工园区管理和运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二)加快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降低能化企业成本
增加外送电量,推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
目前基地火电装机已达到1796万千瓦,按2016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4491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达800亿千瓦时,要在2016年跨省跨区输送电量63.24亿千瓦时基础上,研究建立供需双方直接交易的电力交易平台,推进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鼓励电力企业及时关注其他省份电力交易信息,适当降低外送电价,形成低于周边省份的电价优势,增加外送电量。
同时,要加快榆横-潍坊、榆横-武汉2条外送通道建设,突破外送电力通道的瓶颈制约。
加快煤炭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神华CTC、华电煤基芳烃、未来煤制油二期、中煤煤制烯烃二期、延长靖边二期以及陕煤化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二是抓住我省陕煤化榆林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示范项目的机遇,加快3个项目建设,推动基地煤化工向高端化发展。
同时做好延长石油榆横煤基油醇联产、陕西未来榆林煤间接液化一期后续项目等储备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示范。
推动能化企业降成本。
一是减免税费。
全面落实降低企业税费的政策措施,建议在油价低于40元/桶时,对煤制油、煤焦油加氢企业减免消费税或增加财政补助;
减半收取省内能化产品高速公路通行费。
二是增加省内兰炭消费。
加快在关中全面实施以燃煤消减、工业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减排重大工程。
可考虑按照每吨200元标准,补助省内尤其是关中的使用兰炭企业,降低省内兰炭用户成本。
三是扩大直供电交易。
降低直供电交易门槛,扩大能化企业与电力企业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
(三)引导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制定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陕北能化基地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煤化工产业六大基地之一(内蒙古2个、新疆2个、陕西1个、宁夏1个),应依据陕北能化基地“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
利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建成的煤制烯烃企业副产品、华电集团的煤制芳烃、陕煤天元公司煤焦油分质提取的数十种精细化工原料等,发展“专用型”精细化工产品,把精细化工打造成上千亿元的新支柱产业。
完善精细化工园区布局。
园区布局对优化产业发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有重要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园区企业的资金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和环境承载力。
陕北处于严重缺水地区,更要坚持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好、产品差异化的绿色发展理念。
建议园区统筹规划煤及油气化工产业路、水、电、通讯、管廊、汽、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中煤、中石化、延长等企业,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在园区企业中实施集公用辅助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四个一体化”,实现园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循环发展。
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精细化工产业。
目前能化基地聚烯烃类产品已经初具规模,应按照目前煤化工产品、产量和下游化工产品品类,制定详细的招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按照产业链的每个产品逐一引进具有行业领先技术的企业,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吸引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精细化工企业来陕,带动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同时应尽量避免园区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严格限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户数,确保能化下游企业有序发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四)加快煤炭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创新
增加能源化工产业研发投入。
充分发挥西安交大、西北大学、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重点研究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产业链延伸涉及的方向、关键技术、生产工艺等,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
由省科技厅牵头,鼓励延长石油集团、陕煤化、华陆化工所等龙头企业在大学学院开设能化相关专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加快煤炭分质利用研发攻关。
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
国家能源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鼓励陕北能化基地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
我们要抓住这个发展趋势和机遇,着力加快推进煤分质综合利用的突破和发展。
坚持“用煤先取油”,煤炭作为燃料之前,先提取煤中轻质易挥发组分,获得煤焦油、煤气和洁净原料焦粉。
陕北煤炭大约可提取10-12%的煤焦油,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柴油和汽油。
加强煤焦油分质提取,支持陕煤天元公司在目前可提取30多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更多的化工产品,为生产树脂、染料、医药、农药、防腐剂、炸药、维生素、洗涤剂、炭黑产品提供原料。
加快科技攻关,解决60%清洁煤(焦粉)发电的技术制约,彻底打通粉煤低温干馏制油的产业链,推动煤炭分质利用实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