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057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化学新课程 用好化学新教材宜昌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实验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她如春风吹绿了宜昌,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

同其它课程一样,化学课也提前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唤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市化学为什么要提前进入“课改”呢?

这实际上是我们多年进行教改与考改发展催化的结果。

80年代的“启发-讨论教法”研究:

一开始就是以“探究-讨论”教法提出来的,到98年为止,(其间还经历了90年开始义务教育教材试验,受益匪浅。

)经历了实验鉴定、扩展验证、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实验告诉我们: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和改进学生的学。

尔后开始了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2000年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化学学习策略”研究总结出的、其关键性策略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宜昌的初中化学教育和教研提出新的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

以35所学校为样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系统实验。

“探究性学习”研究迫切需要有探究性的教材,而新课程恰恰倡导“科学探究”,新编的教科书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学材,这是一。

二是从2000年起加大中考命题改革的力度,在中考试题中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逐渐加大开放与创新题的份量,加大自主选择性,淡化区分,真正把试场变成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通过试题导向,引导师生注重实践,联系生活,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

教学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深入,迫切要求我们进行较彻底的变革。

此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它似启明星,为我们“课改”前进指明了方向;

似及时雨,为“课改”发展送来了雨露;

是机遇,为“课改”深化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也有风险,我们“愿作报春梅”。

同时我市“课改”也为这次化学“课改”进行了思想和人力资源上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于2002年3月经领导批准决定化学提前进入“课改”。

为了顺利进行“课改”,我们大致作了以下几项具体准备。

1.学用新理念。

即提前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开展化学教研工作。

2001年和2002年春分别召开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讨会中,宣讲、辅导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学习与领会,并将它作为评价教学与课题研究论文的依据。

2.组建专家组。

即建立“课改”的骨干队伍。

从“课改”的实际需要出发,成立了“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九年级化学专家组”,由部分县市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10人组成,其中有2名高中教师。

2003年3月召开大会,隆重颁发市“课改”专家聘书,给他们交目标、分任务、压担子、搭台子,落实待遇并加强管理,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是“课改”顺利起步的重要措施之一。

3.慎选教科书。

“一个标准、多种教材’”,是“课改”的特点之—。

它使我们可以选择教科书了。

如何选择符合本地实际又体现“课改”理念的教科书是“课改”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对今后的“课改”实验关系极大。

我市化学“课改”专家组经多次比较、多方论证,反复征求高中、家长及专家的意见后,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各种化学教科书都符合“课标”要求,均可作为教学用书。

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科书,图文并茂、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素材,既继承原化学教材的优点,又突出体现了“课改”新理念,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人教社集多年编写教科书的经验,其教科书更符合师生思维特点和实际,有利于学生学,更有利于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上,这就保证了我们“走进新课程“起步能成功。

因此最终选定人教版为宜昌市化学“课改”实验的教科书。

期中和期末我们进行两次学生调查情况表明,人教版化学教科书深受师生喜爱。

[请参阅《宜昌市实验教材(人教版)教学问卷调查分析》等文]

二、树立新理念,走进新化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课改”中蕴涵着丰富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把它变成大家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只有认真学习、自觉积极地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之中,才能逐步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带有“应试”痕迹的陈旧观念和行为。

为此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团体,加强学习,用先进的理念武装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除了组织学习“走进新课程”等多种“课改”理论书籍、观摩光盘上的专家报告外,还采取多种方式来洗脑,帮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营造“课改”氛围。

为了创设“课改”的浓厚氛围,使“课改”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社会的理解,采取了多种形式大造舆论。

2002年4月下旬召开了全市初中教师会,由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作“课改”动员,并在地方电视、报纸上进行重磅宣传;

2002年8月中旬,请来余文森、郭元祥、朱明光等教育部和人教社专家对全体初中教师培训。

这些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较快地进入课程改革的角色、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依靠课改专家。

“课改”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依靠课改专家分层次带头,才能实现。

因此先培训他们很有必要,采取“先学习、先研究”的方式,以达到“能示范、能指导”的要求。

给他们配发学习用书,让其先学习。

6月选派他们外出考察,到国家首批“课改”试验区大连、青岛去见习取经。

7月组织他们赴江西省宜春市参加由人教社专家讲学的新教材培训,赴桂林参加由化学课标研制组长讲学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先行转变观念。

8月让他们先研究思考,再写成讲稿,在全员培训时宣讲。

9月开学后,将他们分到四片担任责任指导,随时与教师研究,还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

事实表明,他们创造性劳动推进了化学“课改”。

3.全员集中培训。

暑期(2002年8月中旬)对城区所有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

请化学课标研制组组长王祖浩教授来宜昌讲课程标准;

请人教社专家、新教材主编王晶编审、李文鼎编审来宜宣讲新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并进行交互式研讨。

培训期间,市化学课改专家组成员对化学教科书上册中各个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两位专家成员上了研究课。

4.聆听专家指导。

2002年10月底,人教社专家、编审、新教材副主编何少华教授,新教材责任编辑乔国才老师来宜调研。

他们风尘仆仆,一下飞机就给城区初中化学教师,就新教材中的“科学探究”问题做了专场报告。

第二天,他们分赴四中、五中、六中、七中、九中、十一中、十六中听了七节研究课;

同时组织了学生的问卷调查,召开了全体教师座谈会,还在五中、六中与学生进行了座谈。

城区课改专家组成员都以展示课的形式,向人教社专家进行了汇报。

11月中旬,省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夏正盛率省课改考察组的三位专家来宜了解化学课程改革进展情况,在六中、十中、点军三中听了三位教师上的研究课,还给城区初中化学老师就课改理念与实践作了现场指导。

通过聆听专家讲学,与专家面对面的请教、研讨,极大地提高了认识,帮助我们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有力地推进了化学课程改革在我市的实施。

5.开展研培活动。

疾风暴雨式的短期集中培训对营造氛围、激励参与、解决认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课改”的进行,所产生的更新知识、扩展视野的要求日益突出,其培训层次要求不断提高。

我们一是动员骨干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进行在岗深造。

二是将培训与常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课改半年来,定期开展研培活动,在培训中进行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达到培训目的。

我们两周开展一次的研培活动(活动安排参见:

宜昌市2002年九年级化学教科研活动日程)。

每次活动半天全员参加,围绕一个主题进行。

如:

①10月25日在十六中其活动主题是:

“实验改进研究”,各校进行现场实验汇演交流。

②1月10日在桥边中学活动,主题是“反思总结,展示代表作”,每个学校反思总结汇报学期情况,展示老师的代表作。

每次活动以研究课、专人演讲、沙龙式研讨方式进行,重交流碰撞,不强求统一。

对一些重大问题,大多无固定说法。

让老师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每次研培活动还建立了教师个人档案,活动中教师填写一张表进行交互式讨论的准备,然后再去点评研究课或提出问题或介绍保改中得失、谈自己的困惑、变化与收获,结束时上交存档。

教研员则对工作进行小结和布置。

这种扎实的研培活动,对化学教师投入课改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激发新思维,创快乐课堂

使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课程改革,才短短的8个月,就已经显露出它的优势:

家长感受到孩子对化学亲近了;

教师感到课堂更活跃;

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更有趣味了。

九中学生说:

“新生活,新化学,化学课本教会我。

”五中学生说:

“化学化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8个月来,我们解放思维,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快乐的化学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共享智慧果。

即强化集体备课。

两周一次的全市研培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与市课改专家组的同志讨论研究后印发。

如市七中刘四方老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备课讲话,准备了近8000字的材料;

进行教材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等。

对教师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各校成立备课组,定期集中(每周集中一次)备课,平时随时商议。

由于要体现新理念、突出“科学探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传统的备课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一是备课突破传统习惯,只备体现探究思路的简案,就像人教网上所刊载的市六中罗红老师的案例那样;

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

三是强化课后记;

四是提倡首次课后及时交流,让其它同志借鉴分享、修改方案。

对于成功的案例,及时介绍,让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果,讲求个性色彩,从而保持多样化的教学。

2.探索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

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

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

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

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

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

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

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

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

⑤巧玩“三球”的策略。

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

“踢足球”──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

“抛绣球”──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

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

”“你真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