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594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高一化学13元素周期律Word文件下载.docx

重点

重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位(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性(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离子键和共价键。

难点: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理解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

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从上到下,分别叫做第1周期、第2周期……第7周期。

(2)短周期:

第1、2、3周期所含元素较少,因此又叫短周期。

(3)长周期:

第4、5、6周期所含元素较多,因此又叫长周期。

(4)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现在尚未排满,故而叫做不完全周期。

(5)周期数=电子层数

(6)各周期元素种类数目

2.族:

周期表有18个纵行。

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元素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作一族。

(1)主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

主族共有7个,习惯用“罗马数字+A”表示,如:

ⅠA、ⅡA……ⅦA。

(2)副族: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副族共7个,习惯用“罗马数字+B”表示,如:

ⅠB、ⅡB……ⅦB。

(3)0族:

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叫做0族。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通常化合价为0,因此以0族称之。

0族也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但0族不是主族。

(4)Ⅷ族:

8、9、10三个纵行构成一族,叫做Ⅷ族。

Ⅷ族是完全由长周期构成的族,但Ⅷ族不是副族。

(5)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6)过渡元素:

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全都是金属元素——共有68种,又叫过渡金属。

过渡元素的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当。

三、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一定的性质。

因此,可以根据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

同样,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主要表现出一定的递变性,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表现出一定的递变性和相似性。

1.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

从左到右:

(1)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2)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3)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4)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8)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价都是逐渐升高。

2.同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从上到下:

(2)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3)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4)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5)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6)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7)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

(8)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合价。

3.价电子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与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数目有密切关系,因此,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的电子,也叫做价电子。

有些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有关,这部分电子也叫价电子。

总之,价电子就是指那些与化合价关系密切的电子。

四、同位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

人们把原子里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3.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核素是指一种(或一类)原子,这类原子的共同点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

如H的核素有3种:

1H、2H、3H。

辨析比较①核素与同位素的关系:

核素是一种或一类原子的称谓,同位素是不同核素的互称。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核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也相同,②核素与元素的关系:

有的元素有多种核素,如C元素、O元素;

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元素。

例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At2为无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C.硫酸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典型题型。

解题思路是运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将不熟悉的元素和熟悉的元素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存在对角线规则,所以铍元素性质与铝元素相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所以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也可能具有两性,A项正确;

At为第6周期第ⅦA族元素,卤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多,单质颜色不断加深,所以At2不可能是无色固体,B错误;

锶是第4周期第ⅡA族元素,第ⅡA族元素的硫酸盐从钙开始微溶至难溶,例如BaSO4,C项正确;

硒是第3周期第ⅥA族元素,硒化氢的性质应类比H2S,但没有H2S稳定,D项错误。

答案:

AC

例2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

,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

,已知a>

c,b>

d,则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该题考查对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以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①原子序数大,原子核内含有的质子数多,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就大;

②质量数大,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就大,两者的共同结论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大。

这里恰恰忽略了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即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

由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仅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有关,还与各同位素的丰度(即同位素原子百分组成)有关,因此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就不能确定。

D

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周期的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

B.若A元素所在的周期有A种元素,B元素所在的周期有b种元素,且A、B为同主族的相邻元素,则A、B的原子序数相差a或b

C.多数情况下奇数族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奇数,偶数族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偶数

D.某主族元素在其某种化合物中显+5价,则该元素位于第ⅤA族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可知:

第ⅡA族、ⅢA族的同周期元素若为短周期,则原子序数相差1,若为长周期,由于第ⅡA族和ⅢA族之间有过渡元素,两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1(第4、5周期)或25(第6周期),由此可排除A。

同理,当A、B为同主族且相邻周期的元素,若它们处于过渡元素的左侧(ⅠA和ⅡA),则两者的原子序数相差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若它们处于过渡元素的右侧(第ⅢA族~ⅦA族),则两者的原子序数相差下一周期的元素种数,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C只是大多数情况下的一个规律。

当某元素的化合价为+5时,此元素可能是ⅤA族,也可能是ⅦA族(例如Cl),所以选项D不正确。

BC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序数

1.原子序数:

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

遵循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知识拓展原子序数与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①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③阴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结构及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

的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2

2

3~10

1→8

8

11~18

3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0.152nm

0.071nm

11~17

0.186nm

0.099nm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知识拓展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规律

①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r(Na)>

r(Mg)>

r(Al)。

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

如r(Ar)>

r(Cl)。

1~18号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前三个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如r(Ne)>

r(N)>

r(O)>

r(F);

但r(C)>

r(Ne)。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r(Li)>

r(Na)>

r(K)>

r(Rb)>

r(Cs)。

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r(Ca2+)<

r(K+)<

r(Ar)<

r(Cl-)<

r(S2-)。

⑤对同一元素而言,价态越高半径越小。

如r(Cl)<

r(Cl-),r(Fe3+)<

r(Fe2+)<

r(Fe)。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变化

1~2

+1

3~10

+5

-4

-1

11~18

+7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要点提示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它们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为: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②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8(H除外)。

③氟元素(F)是唯一的无正价元素。

O元素通常只有0价和负价,只有与F化合时,才显正价;

金属无负价。

④负化合价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以上(包括4个)考虑。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单质+水

与冷水反应剧烈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

单质+酸

与酸反应剧烈

与酸反应迅速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及其碱性强弱

NaOH(强碱)

Mg(OH)2(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元素金属性强弱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比较

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

硅(Si)高温

磷(P)磷蒸气能与H2反应

硫(S)加热

氯(Cl)光照或点燃

气态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