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586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粘土、粉质粘土

0.0~13.8m

3.0~5.0m

棕黄、黄灰、褐红间灰白色,常成不规则的花斑状构造,一般为硬塑状或可塑状。

局部夹有砂层和淤泥质土透镜体。

粘土土质均匀,细腻,塑性强,粉质粘土有砂感,局部含铁锰质结核。

粘土、粉质粘土大多具有胀缩性。

该层分布广,层位稳定,仅个别地段有缺失。

砾砂、粗砂

0.0~14.3m

3.0~6.0m

常夹有圆砾、中砂、细砂、粉砂,局部夹有粘性土、粉土透镜体。

黄灰、灰白、黄棕等色,饱和,以稍密~中密为主,少数松散,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差,常含粉粒及粘粒。

该层分布广,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

③-1

砾砂、圆砾

稍密至中密

③-2

粗、中砂

③-3

细、粉砂

③-4

粉土

0~8.4m

褐黄、灰白、灰蓝、褐红间黄灰色,常构成不规则的花斑状,可塑~硬塑状,局部为坚硬状,下部常有软塑。

粉质粘土有砂感,塑性中等,局部含铁锰质结核。

粘土均匀细腻,塑性强。

该层土大都具有胀缩性,常夹有砂层及淤泥质土透镜体,该层分布广,但不稳定。

砂土夹粘性土

0~23.0m

6.0~10.0m

以砾砂、粗砂为主,横向变化常有或夹有圆砾、中砂、细砂、粉砂、粘土及粘性土等,常混卵石,砂土:

黄灰、灰白、棕黄色,饱和,以稍密至中密为主,分选很差,粒径从粉砂至卵石常混杂在一起,部分细砂,粉砂及粉土分选性好,圆砾及卵石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该层大部分沉积在坑洼不平的基岩面上,纵横向变化大。

-1

-2

-3

-4

-5

粘质粘土、粘土

褐黄、灰白、褐红、蓝灰等杂色,以可塑为主,亦见硬塑及软塑土质较均匀。

Q4cdl

粉土、粉质粘土

褐红色为主,次有黄灰色,偶见灰黑色,由粘性土,粉、细砂及角砾,碎石均为棱角状,大小混杂,最大粒径50~60mm,含量5~45%,土质极不均匀,角砾、碎石成分为石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炭灰质岩等,该层分布局限,仅见于山脚一带,厚度变化较大,顶面高程变化很大。

饱和、中密、密实、塑性很差。

粉质粘土

呈可塑、硬塑状态、塑性中等、粉质粘土具有胀缩性。

碎石土

黄褐、红褐色,主要由粉土或粉质粘土与角砾混杂而成,角砾主要为石英砖岩,褐铁矿石,多呈松散状,分布在残丘的山坡上。

二、土洞、溶洞剖面物探解析:

洞体

编号

代表

钻孔号

顶板

埋深(m)

洞高

h(m)

洞体最大

宽度D(m)

短轴(m)

面积(m2)

充填情况

T1

RK4

25.1

1.1

39

11

371

T2

RK28

24.3

3.7

28

21

382

T3

RK5

18.5

9.5

48

920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松散状砂土

K24

19.6

3.9

深黄色流塑状粉质粘土

T4

TK21

27.5

10.2

24

18

296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及砂层

T5

TK20

23.8

10.3

27

20

458

砂及粘性土

T6

TK48

30.5

5.5

12

100

32.1m以上空,以下软~流塑状粘性土

T7

TK18

31.8

2.7

30

462

粘性土及砂

T8

TK15

32.3

22

16

286

流塑状粘性土

T9

RK46

26.9

4.5

277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及松散砂土,含少量小卵石

T10

TK14

28.1

7.1

23

17

346

28.1~32.5m半充填有软塑状粘性土,32.5m以下空

T11

K27

34.9

7.9

38

936

松散状泥砂,钻具人工可压下

T12

TK9

360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砂,含小卵石

T13

TK10

23.2

3.8

47

35

1171

松散砂及粘性土

T14

TK7

22.2

9.1

34

19

507

24.8m以上为松散砂土,以下为软~流塑状粘性土

T15

TK6

20.2

2.2

373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薄层砂土

T16

TK61

21.2

7.3

414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砂及小卵石

T17

TK5

279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有薄层砂土

T18

TK3

19.3

2.3

63

52

2428

松散砂土及软~流塑状粘性土

TK1

19.7

0.4

TK4

2.8

松散砂土及粘性土

TK2

2.54

砂混粘土,顶部含碎石块

T19

K59

25.6

13.4

211

流塑状粘性土,含卵石、砾砂

K59-1

30.4

11.7

钻具可自由下落

K59-2

31.5

2.4

流塑状粘性土,含砂砾

T20

RK41

28.6

15.2

657

软塑粘性土,夹薄层砂,偶夹小卵石

T21

RK40

18.9

8.5

32

784

粘性土,含少量砂,偶夹小卵石

T22

TK54

15

240

软塑粘性土及松散砂土

TT2

TK53

35.4

25

307

T24

RK13

16.3

1.2

14

105

软塑状粘性土,夹大量砂

T25

RK38

22.0

1.6

474

松散砂土,含少量粘性土及小卵石

T26

RK21

19.4

12.8

56

687

松散砂土及软塑~流塑状粘性土

RK18

29.5

0.5

16.6

47.1m以上空,47.1m以下砾砂,含小卵石、小碎石

T27

RK22

21.4

680

27.1m以上为软塑粘性土,27.1~38.6m为空洞,

38.6m以下粉质黏土,夹小卵石、小碎石

728

RK23

9.6

23.5

44

677

其中9.6~14.5m、16.6~22.5m为空洞,

其余为软塑~流塑状粘性土或松散砂土

T29

RK16

5.2

190

松散砂土,含较多小卵石及夹少量粘性土

T30

RK45

29.8

1.4

235

软塑粘性土,含少量砂

T31

TK59

26.5

198

27.2m以上钻具自由下落,以下软塑~流塑状粘性土

T32

TK60

33

450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含砂及小卵石

T33

RK44

9.8

236

软塑状粘性土,含砂及小卵石

T34

TK52

37

550

松散砂土,含粘性土

T35

TK50

29

10

256

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及砂

T36

RK37

1.3

478

T37

RK30

16.9

13

166

T38

K107

17.8

218

流~软塑状粉质粘土,含有机质

T39

TK41

19.8

1.7

163

流塑状土

T40

K69

12.0

流~软塑状粉质粘土,含砾、砂、漏水严重

T41

K108

15.0

101

灰黑色流塑状淤泥,漏水严重

第三章场区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资料,场区存在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如:

土洞、溶洞;

膨胀土和淤泥、淤泥质土透镜体。

本方案主要考虑对土洞、溶洞的处理措施。

如地下灰岩遭受强烈溶蚀作用,即发育溶洞,当溶洞与基岩面以上土层之间连通时,地下水的作用将部份溶洞的上方覆盖砂土带走,发育成土洞。

一、土洞、溶洞的分布

飞行区的岩溶(土洞、溶洞)主要发育于东、西滑行道的中部、南部和站坪区,飞行区其发现土洞53个,溶洞14个。

(详见飞行区土洞、溶洞平面分布图)洞体顶板埋深9.6m~34.5m不等。

二、土洞、溶洞的规模

详见土洞、溶洞物探解析。

三、土洞、溶洞可能造成的危害

岩溶地面塌陷是稳定的主要问题,其危害到今后飞行区地坪的安全,若有闪失,将对机场运行带来重大影响。

飞行区地处岩溶发育区,为消除隐患,预防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保持场道地基的稳定,必须对地下土洞、溶洞进行地基处理。

第四章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设计院对土洞、溶洞的评估和预测

根据钻探和物探查明土洞、溶洞的成因、埋藏深度、洞体规模等详细资料,在岩溶塌陷的处理上应首先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回回填、堵塞及钻孔灌浆等方法加以处理。

由以下三种方式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预测:

1、根据土洞、溶洞顶板的埋藏深度(即覆盖层厚度H)进行预测;

2、根据土洞、溶洞的洞体高度进行预测;

3、根据洞体顶板的完整性和密实性,洞体顶板厚度与洞体最大宽度的比值关系进行预测。

总结土洞、溶洞处理判别原则,得出综合判别结果如下:

顶板埋

深h(m)

判别标准1

是否H<

20m

判别标准2

判别标准3

顶板情况

(H-5)/h

是否<

H/D

2

R1

K4

27.8

26

×

6.0

微风化灰岩(厚0.5m)

R2*

SK216

13.2

1.9

4.3

中风化灰岩(厚0.2m)

R3

K94

19.0

0.7

20.0

微风化灰岩(厚0.3m)

20.5

0.8

1.5

微风化灰岩(厚0.8m)

24.8

28.3

1.8

微风化灰岩(厚)

R4

TK31

29.3

7.2

3.4

0.9

R5

K75

22.7

0.6

微风化灰岩(厚0.4m)

24.1

47.8

R6

TK28

24.7

17.9

R7

K77

16.0

R8

K16

24.2

61

17.5

微风化灰岩(厚0.1m)

R9

RK2

6.1

R10

K85

25.4

0.3

68.0

R11

TK42

R12

K117

20.6

0.2

4.9

注:

带*者为判别需处理的土洞

土洞处理是否判别一览表

18.3

粉质粘土(厚2.3m)

T2*

砾砂(厚1.5m)

T3*

粗砂(厚1.0m)

粉质粘土(厚2.6m)

砾砂(厚9.7m)

T5*

粉质粘土(厚7.4m)

RK48

4.6

2.5

粉质粘土(厚1.0m)

9.9

粉质粘土(厚3.6m)

10.1

粉质粘土(厚10.1m)

粉质粘土(厚6.6m)

3.3

粗砂(厚5.6m)

37.9

中砂(厚2.3m)

T12*

1.0

粗砂(厚1.1m)

T13*

4.8

粗砂(厚4.5m)

T14*

粉质粘土(厚7.3m)

T15*

6.9

砾砂(厚3.5m)

T16*

粉质粘土(厚8.8m)

T17*

5.6

粉土(厚2.9m)

T18*

6.2

粉砂(厚0.90m)

36.8

粘土(厚2.30m)

粘土(厚2.70m)

10.0

粘性土(厚2.5m)

T19*

(临界状态)

砾砂(厚1.2m)

11.6

粉土(厚2.4m)

11.0

砾砂(厚3.6m)

粘性土(厚2.6m)

T21*

砾砂(厚2.7m)

T22*

粘性土(厚2.9m)

T23

76.0

粗砂(厚30.6m)

T24*

9.4

粗砂(厚3.7m)

10.6

砾砂(厚8.0m)

T26*

砾砂(厚3.4m)

49.0

砾砂(厚4.9m)

T27*

粗砂(厚4.3m)

T28*

T29*

粉质粘土(厚1.8m)

17.7

19.5

粉土(厚3.4m)

T32*

4.7

T33*

圆砾(厚3.5m)

T34*

砾砂(厚4.1m)

13.0

砾砂(厚8.1m)

11.1

砾砂(厚4.8m)

T37*

7.4

T38*

砾砂(厚3.8m)

T39*

8.7

砾砂(厚7.0m)

T40*

4.1

中砂(厚1.8m)

T41*

二、土洞充填加固机理、效果分析

1、根据土洞勘察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地下存在的大量土洞中绝大部分内部存有软塑、流塑状粘性土,伴有卵石、砾砂,多为均质体。

其属于不良土质,必须加以处理,故若采取灌砂充填,应及时钻孔注浆,使水泥浆充分加固洞内原有不良土质,避免土洞在灌砂后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发育。

2、根据灌砂资料显示:

砂体相对密度大于0.7,其轻便N值可达到30左右,且有灌砂过程中单冲水,而无外压,难于达到理想效果。

鉴于本次工程的现场情况,(土洞在地下埋深20m左右,且土洞内有杂质)宜采用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砂浆压注,对洞体进行加固,使洞体被充填后,土洞内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得到提高。

3、针对土洞处理的三个要求:

(1)、充填土洞空隙;

(2)、充填后达到或大于相邻土层承载力;

(3)、对土洞内原有杂质中心加固。

我们在采用钻孔压注水泥砂浆的措施时,好考虑用粉煤灰来替代细砂,同样可以达到加固效果。

粉煤灰材料尽量选择粗灰、高钙,并应作现场土工试验来指导施工。

三、成孔灌砂、补浆与钻孔压注水泥砂浆方案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