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
《地方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病防治方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地方病健康教育图片:
地方病防治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授课内容:
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
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
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
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
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
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
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
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
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
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2.人群分布:
好发青壮年;
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1.氟斑牙的临床表现:
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
2.氟骨症的表现:
关节固定“三不见”
四、地方性氟病注意:
1.氟斑牙:
乳牙发生机会少,恒牙形成期发生。
2.生在高氟区,长在高氟区,氟斑牙和氟骨症均可发生。
3.成年后迁入氟区,仅出现氟骨症。
4.氟中毒有“欺辱外人”的现象。
5.同一病人既有骨质疏松,又有骨质硬化。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1.饮水型:
更换水源、饮水除氟。
2.煤烟型:
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
3.饮茶型:
研制低氟茶,用低氟茶代替砖茶。
(二)治疗:
1.钙剂及维生素D、C
2.氢氧化铝凝胶
3.牙齿脱色
【小结】
1.地方病的概念(重点)
2.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重点)
碘缺乏病防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明确碘缺乏会引起那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2、难点:
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时数: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导入:
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襄阳区又是全省碘缺乏病防治示点区。
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对碘缺乏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碘?
碘存在于大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以及日常生活里的饮食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化学营养物质。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
3)、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缺碘?
一是缺碘地区;
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碘量就会引起缺碘。
4)、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
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特别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
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它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
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
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5)、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佝偻病、体格发育障碍等。
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缺碘还会影响大脑神经得成长和发育。
6)、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
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婴幼儿缺碘会导致智力发育缓慢或残疾,语言、听力障碍,生长发育缓慢或残矮小,运动障碍或瘫痪;
儿童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低下、智力低下、体格发育低下;
成年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力低下;
孕妇缺碘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儿先天畸形、甚至死胎,影响胎儿脑发育,婴儿可能是克汀性或亚克汀性儿童,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
严重缺碘可导致,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特别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智力缺陷,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
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
既聋又哑;
面容丑陋;
瘫痪。
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7)、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它不但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复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购买、存放和食用碘应注意:
(1)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
(2)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
(3)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
(4)碘盐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
(5)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6)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锅里煎炸。
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能够肌肉注射,也可口服,药效时间在一年左右。
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
海带、海鱼和紫菜。
经常吃海带不但能够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能够摄入其它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也是一种补碘方法。
8)、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会出现的身体状况。
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做个义务宣传员,让大家都知道:
碘缺乏危害在中国是普遍的、是长期存在的;
人体缺碘不但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碘缺乏病是能够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食用碘盐;
制售、贩卖非碘食盐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教师: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碘缺乏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我请大家想一想,并说一说:
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学生思考,并回答。
2)、知识拓展:
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71国首脑会议上,经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全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文件上签字、承诺。
为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把健康教育引向深入,从1994年起,中国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碘缺乏病日”。
从起,改为每年的5月15日。
如何知道自己缺碘?
可定期到医院进行尿液中碘含量检测,如发现尿碘低,说明碘营养不足,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碘。
如何识别真假碘盐?
可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看防伪标识;
也可找卫生防疫部门,用化学试剂做鉴别。
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向老师、家长进行了解,也可上网搜索。
5)、教师小结:
人体缺碘是由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是永久性的。
因此消除碘缺乏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能够说补碘将伴随我们终生。
消除碘缺乏病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消除碘缺乏病的责任。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
“碘缺乏病是这样容易防治,因此让任何一个患有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
附:
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问卷
1、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最多选2个)
①不聪明②腹泻(拉肚子)③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粗脖根或大脖子)④不知道(答案:
①、③正确,每个选项1分,共2分)
2、预防缺碘最安全、有效、省钱的方法是什么?
(选1个)
①吃肉②吃碘盐③吃蔬菜、水果④不知道
(答案:
②正确,选对得1分)
3、你向家里的人讲过吃碘盐有什么好处吗?
①讲过什么内容:
②没讲过
吃碘盐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选①得1分,能写出相关内容加1分,共2分)
4)、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A)。
A、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B、腹泻。
C、头痛。
2、预防缺碘最好的方法是(D)。
A、吃蔬菜、水果。
B、吃海产品。
C、补服碘油丸。
D、食用合格碘盐。
3、炒菜时,碘盐应该(A)时候放最好。
A、菜快熟了再放。
B、放油后把盐炸一下。
C、什么时候放都行。
4、合格碘盐的标准为(A)。
A、20-50mg/kg。
B、<20mg/㎏。
C、>50mg/㎏。
5、碘缺乏病是指(A)。
A、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B、氟斑牙和氟骨症。
C、地方性硒中
6、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C)造成的。
A、锌B、铁C、碘D、镁
二、多项选择题:
1、碘缺乏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C)。
A、甲状腺肿大B、身体矮小C、智力缺陷D、面黄肌瘦
2、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ABCD)。
A、婴幼儿B、儿童C、孕妇D、哺乳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