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53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Word格式.docx

1.下图所示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B.BC.CD.D

4.4.下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6.自清中叶开始。

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7.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斜纹布

14.92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8.8.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

9.林伯渠说:

“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0.10.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

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2.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的标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

C.苏联解体后的欧洲

D.欧盟成员国分布图

13.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

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充分利用市场调节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1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17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来自生物制药,计算机软件、芯片制造等行业。

促成这些企业高回报率的关键因素是[()来源:

学§

科§

A.廉价劳动力

B.技术共享

C.能源开发

D.科技创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5.回看历史,昭示未来。

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

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

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的有关知识。

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生活的人类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那时已经处于原始农耕时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属于新石器时代。

A落后于新石器时代,CD出现在新时期之后。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在西周不存在,BC和题意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3.D

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故A错误;

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还有其它商品。

故B错误;

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错误。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4.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分析题干材料“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

“瓦子(舍)在城市出现”是在北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指的是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ABD和题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5.B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题干引文主要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

A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6.A

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

7.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导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

ABC和表格信息无关,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在戊戌变法之前,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灭,故D不符合题意;

舰船数量的劣势和洋务运动的贡献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不符合题意;

题文材料说明北洋舰队已经腐败,这也是甲午战败的原因。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正确解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9.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题文的“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功绩。

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0.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关知识的识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

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因此,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11.B

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因此,直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2.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

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

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

据此可知地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