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47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结构减振橡胶制品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使用该产品的轨道结构被称为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由弹性支承块、道床板和下部结构及配套扣件构成,主要目的是使无砟轨道的组合刚度接近于有砟轨道,从而减小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向下部结构的传递。

轨枕下部的套靴和微孔橡胶垫板为轨道结构提供了双层弹性;

其中,套靴将轨枕与周围道床有效隔离,避免了刚性连接,同时提供纵横向弹性变形。

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采用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橡胶、高品质炭黑和多种助剂制成,在承载能力、耐油性能和尺寸配合方面具有优势。

套靴和微孔橡胶垫板图示如下:

一、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橡胶制品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负责产业政策颁布、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审批等。

同时,针对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技术标准,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2)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是橡胶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产业市场研究、政府沟通、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下设橡胶制品分会,会员单位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减震制品、密封制品、橡胶水坝、各类止水材料、胶管、胶辊、胶布制品、医用橡胶制品、橡胶杂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家一级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同时接受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的行业指导,主要负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调查研究、信息交流、技术交流、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协会单位会员涵盖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地铁运营、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咨询研究、院校媒体等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设的分支机构,是由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的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等企、事业单位及专家代表组成的行业专家委员会。

其宗旨是以本专业人才培训,技术开发、交流、推广、咨询等手段,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涉及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和新建项目的环境保护等要求的法律法规。

针对轨道结构减振领域,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控制:

1997年3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2010年1月,环保部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从“合理规划布局、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噪声削减、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五个方面加强对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2011年1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噪声污染防治和声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

到2015年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排放全面达标。

2018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对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大了处罚力度。

(2)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日趋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与此相关的多项标准,具体如下:

(3)产业政策

①橡胶制品业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与行业组织制定了橡胶制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明确了橡胶工业的发展方向及产业扶持政策。

其中主要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如下:

主要内容如下:

2018年12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等原材料对部分国家的进口关税继续降低。

此举有利于我国橡胶原料供应量的增加及价格进一步下降。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高品质合成橡胶(耐热、耐蚀、耐磨损功能橡胶,特种橡胶材料,氟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新型反式丁戊共聚橡胶等其他橡胶材料)和减振降噪设备(室内低频噪声控制装备、固体声污染控制设备及集成控制、大荷载设备隔振、减振装置、低频噪声源头诊治装备、轨道噪音控制技术)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2016年1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加快推进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大力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先进基础材料国际竞争力。

2016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015年10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橡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提出橡胶制品业要加快汽车橡胶配件、公路、铁路、水利及基础设施橡胶制品的研发与应用,鼓励自主研发、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形成产品的规范化、标准、系列化。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型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新产品、新牌号,积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应用。

②环保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属于环境保护相关行业范畴。

近年来,伴随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环保产业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中国环保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部分主要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如下: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设备:

声屏障、消声器、阻尼弹簧隔振器”、“城市轨道交通减震、降噪技术应用”、“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和“时速在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减震降噪技术应用”列入鼓励类发展产业的范围。

2017年12月,工信部联合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鼓励发展阻尼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用于地铁用减振降噪。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

该政策鼓励环保相关产品及服务,有利于减振、降噪环保相关产品发展。

2016年11月,环保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针对重要噪声源及振动污染源,进一步研究噪声源治理技术,特别是复杂噪声源的声源追踪定位技术、空气及结构传播固定设备低频噪声的降噪技术等。

建设城市噪声、振动、光污染控制等方向实验室,开展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优秀科研团队,提升环境基础科研能力。

2013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铁路工程设计措施指导优化意见》,在“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中提到,线路通过噪声、振动敏感区时,应研究采用道床吸声板、减振垫等措施,或其他适宜结构,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012年3月,工信部公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交通噪声控制、轨道交通和建筑隔声所需的新型吸声、隔声、减振、隔振材料及元件都是“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的环保装备。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节能环保被放在首要位置,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环保产业将成为国家宏观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③轨道交通领域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多项促进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具体如下: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2017年5月,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必须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构建覆盖面广、连通性好、服务效能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00公里等一系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与目标。

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并完善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出全面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与我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中心城区500米上车,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的减振装置等多种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提升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安全性和可靠性;

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销售产值超过4,000亿元,产品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

二、橡胶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1、橡胶制品行业分类

橡胶制品业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活动,还包括利用废橡胶再生产橡胶制品的活动;

不包括橡胶鞋制造。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7),橡胶制品业包含7个子行业:

轮胎制造,橡胶板、管、带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运动场地用塑胶制造和其他橡胶制品制造业。

2、行业发展现状

橡胶制品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广泛应用于采掘、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航空、电子、军工等工业领域,许多橡胶制品可作为最终产品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和医疗卫生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橡胶制品业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行业工业产值稳定上升。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橡胶机械模具、橡胶助剂、骨架材料11个分会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橡胶行业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838.29亿元、3,375.84亿元、3,554.7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91%;

实现利润140.06亿元、132.95亿元、157.4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04%。

其中,橡胶制品行业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78.34亿元、452.35亿元、502.7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5.28%;

实现利润29.79亿元、42.51亿元、42.3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22%。

3、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橡胶制品因其具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和可塑性,以及具有隔水隔气、抗拉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未来,随着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下游运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由于橡胶制品一般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橡胶制品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轨道工程、机车及车辆方面的应用效果明显。

在轨道工程建设中运用橡胶制品可以有效增加轨道结构的弹性,减小轨道结构的动应力及道床的荷载和应力,从而减小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而在机车和车辆用橡胶制品方向上,橡胶制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效果。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配套的橡胶制品需求必将逐年增加,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市场规模和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2)行业整合和布局将加速进行

近年来,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环保方面领先的大型橡胶制品企业有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和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将成为橡胶制品行业加速整合的催化剂。

未来,橡胶制品行业将向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布局发展。

在橡胶制品消费集中区域,行业内企业将以扩建为主,合理开发新项目,同时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适度扩大生产能力的方向进行产业布局。

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区域,行业的规模和数量将会受到限制,一些落后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而在产销平衡区域,市场将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创新的方向发展。

(3)行业品牌意识将大幅提高

目前,我国橡胶制品业的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不足。

未来,行业将在拓宽橡胶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行业将向多品种、高性能、多功能、节能、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行业内企业将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培育属于我国的专有品牌,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轨道结构减振领域发展概况

1、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界定

轨道结构减振领域是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一个专业技术领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主要用于降低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1)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主要包括一次噪声、振动及由其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

①轨道交通的一次噪声污染

主要包括牵引机车噪声、轮轨噪声、受电弓及车辆空气动力性噪声等,根据环保部2013年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高铁列车运行的噪声污染源的强度大约为130~140分贝,大部分地铁、轻轨列车运行的噪声污染源的强度大约为90~100分贝。

②轨道交通的振动及二次辐射噪声污染

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振动,振动又通过轨道及其下部结构传播至土壤,从而对沿线建筑物的平稳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精密仪器、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

此外,振动及其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也会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

(2)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在成为新的噪声和振动的发生源,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重视。

①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

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优先对噪声或振动源进行控制;

其次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播途径的控制技术措施;

必要时再考虑敏感目标防护措施。

A.噪声或振动源控制:

应根据各种设备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合理采用各种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技术,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减振材料,以减少或抑制噪声与振动的产生。

B.传播途径控制:

若高噪声和强振动产生在设备已安装运行后,声源降噪受到很大局限甚至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应在传播途径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尼处理等有效技术手段及措施,以抑制噪声与振动的扩散。

C.敏感目标防护:

在对噪声或振动源、传播途径均难以采用有效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应对敏感目标进行防护。

②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

根据噪声与振动来源不同,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措施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振动控制两个方面:

A.噪声控制:

以降低列车运行引起的一次噪声为主,主要包括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噪声敏感目标防护等措施。

B.振动控制:

以减缓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降低轨道结构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为主,主要包括轨道车辆、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振动控制,以及建筑物防护等措施。

(3)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作用及定位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属于从振动源实施控制的减振措施,通过在道床、轨枕、钢轨和扣件处设置不同的减振部件,实现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功能。

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结构,减缓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减少由振动带来的轨道结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属于轨道结构振动控制的范畴。

2、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分类

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四种;

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橡胶类、钢弹簧类和聚氨酯类。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部分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如下:

3、轨道结构减振市场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近年来,伴随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呈迅速扩大态势。

就现阶段而言,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该领域是下游市场需求的主体。

(1)城市轨道交通对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

A.城市轨道交通符合未来城镇化以及绿色环保的交通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未来我国城镇化率还将不断提高。

根据《“十三五”城轨交通发展形势报告》,在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至2020年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达到200个,城市交通压力显现,城市交通拥堵将成为常态。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实现交通节能减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区面积规模将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范围、延伸的里程将逐步覆盖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类公共交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绿色环保以及便利的性能逐步显现。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气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绿色环保与生态节约,符合发展方向。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地铁具备单位能耗最低、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地上空间等众多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

为此,在我国发展地铁等非燃油类交通工具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B.我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等因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持续增长。

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为2,816.1公里、3,195.4公里和3,727.5公里。

2017年末,我国有3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4,484.2公里。

2018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5,295.1公里。

C.未来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的发展目标和完善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的发展规划。

受政策支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分别为3,847亿元、4,762亿元、5,47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24%。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开通交通线路185条,其中2018年新增运营线路20条;

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3,394座,比2017年末增长4.95%;

在建城轨交通线路258条,在建线路长度达到6,374公里,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42,688.5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

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严峻

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隐患可能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A.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影响范围广,污染面积大

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