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873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分析的态度李孟潮Word文件下载.docx

如果一个治疗师不被允许他可以“恶”,他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做到“善”。

一个治疗师只有知道他可以对来访者产生愤怒、讨厌、仇恨等等情绪和感受,只有知道他的这些感受能够被他的同事他的督导师带着不判断的态度倾听,她才可能去理解来访者。

治疗师正是通过的那些负面情绪,自己面对来访者时产生的愤怒、讨厌、仇恨等情绪(反移情)产生了理解后,才能够理解来访者。

要包容别人,你首先需要包容自己。

二精神分析的态度就是“包容”的态度,包容的过程里面就包括了“中立、被动、隐身”,就包括了均匀悬浮注意,就包括了“神入”,就包括了“体验逼近-体验远离”,就包括了参与-观察,就包括了主体间互动,就包括移情-反移情,就包括了投射性认同,投射性反认同,投射性转认同„„

这漫天飞舞的术语都是在描述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每时每刻都不同,每次又有相似。

就像呼吸,就像海浪。

三所谓分析,就是倾听、澄清、质对、解释、理解。

首先你倾听,你默默地、努力地倾听。

你要听到的是他的声音,他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你自己的。

听之以心而不仅仅是听之以耳。

因为要听得真切,所以你首先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的欲望。

然后,你必然会有听不懂,听不明白的地方。

这时候,你抱着真诚一致的态度,你向他请教,“你能不能多说一些?

”“你说的是这个吗,我听对了吗?

”——这就是澄清。

然后,你会困惑,你觉得有些地方太矛盾,有些地方不一致,你问他,注意到这些矛盾了吗。

你想他请教,他怎么看待这些矛盾?

这就是质对。

然后,他开始解释,注意是他进行解释,而不是你。

精神分析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是解释者,而不是你。

精神分析成功的秘诀——如果有所谓的“成功”的话——就是让他来解释,而不是你。

你要做的是了解你想要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欲望,了解你想要分析别人的欲望。

然后,如果他没有解释,你可以提出你的解释——如果时机恰当——你的解释的作用只有一个:

供他选择,激发他的思考。

你是他进行分析的工具,而不是分析的主体。

你愿意成为他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他吗?

你愿意被他利用吗?

你愿意面对、愿意接受,其实你的作用就像幼儿园里面的玩具,就像画室里的人体模特一样吗?

你知道你何以选择了这份工作吗?

你何以会选择了成为他人心灵成长的工具呢?

你何以会一方面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又抱怨呢?

你知道吗?

你想要知道吗?

四为什么有关精神分析濒死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而精神分析仍然是“濒”而不死?

这是因为,精神分析的精髓让这个东西能够一直保持其活力。

精神分析的精髓不是移情、不是解释、不是躺椅、不是每周3-5次的会面、更不是共情理解、够好的母亲此类胡扯。

一个治疗情景,如果它有资格被称为精神分析的情景。

它必然具有治疗关系中自由联想-均匀悬浮注意的配对,必然具有双方共同存在的参与-观察的心态轮回。

而这一切都在于满足一个欲望——自由的欲望。

对自由的不懈追寻是精神分析真正的内核。

正是这个内核延续着精神分析的生命。

在这一点上精神分析者和共产主义者、佛学瑜伽行者的目的是一模一样的。

它们三者分别力图从个体、社会、宇宙的层面来改造人性,获达终极自由。

所以它们三者其实是同一个理想的不同操作。

而自由的获得必然建立在一个态度上,那就是对真理不偏不倚的认识。

自由联想-均匀悬浮注意正是达到此认识的个体途径,类似纯然观察的态度在南传佛教中叫做内观(毗婆舍那),在共产主义者那里叫做“实事求是”。

它们不完全一样,但是很类似。

通过对真理的认识,我们了解一切心-身-社会痛苦的来源,然后通过对真理的不断认识,不断意识化,我们能够最终遵循真理,彻底结束心-身-社会的痛苦。

——这就是精神分析者、共产主义者、瑜伽行者的共同理想。

故一个精神分析者,其社会观和**立场必然是共产主义的,其宇宙观和终极立场必然是佛学的。

反之,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佛学瑜伽行者,其在面对纷纭的世俗事件——老婆(公)孩子、父母姑嫂、赚钱养车、性交吃饭——时,必然是精神分析的。

而心理治疗或者精神分析的会面,不过是这种态度的一次体现而已。

一个精神分析者的一生,就是带着这种追寻真理的态度度过的。

五精神分析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性事件就在于这种“真心”的态度,在它刚刚显现不久,就立即被工具化和体制化。

分析态度变成了一种学院化、经学化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类似于考试的考学进阶活动。

随着世界各地的精神分析学院的成立,随着各种精神分析字典的产生,随着各种精神分析协会和派对的产生——精神分析,死了!

或者,奄奄一息。

精神分析的态度是一种沉默的态度,一种安静的观察,就像死亡不可言说,就像呼吸相似相续。

至于共情同理,至于对人类的慈爱和悲悯,那都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出现的。

没有认识到自己本来面目作为基础,所谓的共情同理只不过是一场投射性转认同的游戏。

工具化和体制化的目的在于“得到”,在于利益,在于获得一种身份认同,或者钱财、名利。

而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失去”,在于“放下”。

通过“分”-“析”,就像细菌分解尸体,就像庖丁解牛,一切被揭开、解开,你能够放下对人、对事的执着。

六精神分析很像艺术。

如同电影,如同戏剧。

它后面有高科技支撑,但是有很多随机性。

精神分析很像一门科学。

有神经生物学、精神病学、统计学等等科学手段来证明其有效。

精神分析很像一种宗教。

有其固定的戒条(道德),有其崇拜对象,有其严格的准入机制。

精神分析什么都不是。

一百个人有一百人的精神分析。

你要和人讨论精神分析,最好先问,“你说的是哪一种精神分析?

你究竟认为什么是精神分析?

然后,你会发现。

这个问题有1万个答案,也就是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并没有精神分析。

也没有精神分析师。

一切都是你的想象。

遇到了他人的想象。

七本质上来说,精神分析是不可交流、不可传授的。

那些精神分析会面中发生的瞬间,一经出现就流逝。

犹如流星,犹如夏日的清风,犹如一个遥远的梦境。

然后你妄图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场景,然后你幻想着别人听懂你的言语就了解到了你的感受。

一群人聚在一起,讨论精神分析,学习精神分析,交流精神分析——如各种班级、各种协会、各种学术活动所呈现的——这往往不是精神分析,这是对精神分析的集体性阻抗。

精神分析属于沉默、属于一对一的目光的交汇和闪躲、属于遗忘和梦境。

一个在偏远山区农村里静坐的瑜伽行者,比一群闹哄哄的以精神分析为谈资的精神分析师更加了解精神分析。

前者可能根本不知道没听过“精神分析”这个词,后者可能被人称为“精神分析的大师”。

但是,如果你过于赞同这个幻想,这个假设,如果你把这变成了几个精神分析的“读书无用论”,变成了精神分析的“最卑鄙者最高尚”,也许你需要了解你何以如此?

你需要了解你内心出现的激动感、自豪感、也许还有嫉妒,或者其它的一些情绪、一些回忆,一些影像?

8精神分析是一种修道活动。

通过精神分析,你观察到身心之道,理解身心之道。

最终,通过对”道”的体认和遵循,获得自由。

就像共产主义者生存的目的是要认识自然规律,顺从自然规律一样。

9在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精神分析是困难的。

现在的中国就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

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很功利的。

如”男尊女卑”,这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包括对男人的——男人的价值就在于”养儿防老”或者他能够被人利用,他是别人的工具。

而女人之所以没有价值,就在于她很难成为一个优秀劳动力或者父母的保险公司。

为了防御这种功利主义的过度,才出现了儒家文化。

现在中国文化更加功利。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其可利用性。

而精神分析有其两层价值观——

第一层,认为所有人平等,人的价值在于他是一个人,这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这是精神分析实践过程中的世俗价值观;

第二层,认为在终极意义上,”价值”是一个人为的设定,是一个语言的发明。

人和草木众生一样都没有价值,或者有平等的价值。

所以均匀悬浮注意中,精神分析者悬置所有的价值判断,包括人本主义的价值判断。

这是精神分析的终极价值观。

不进行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而精神分析的价值观,必然会被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批判。

因为它没用。

10

问:

精神分析有什么用?

答:

精神分析什么用都没有。

11

被人利用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这个社会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的。

对他人的自恋性利用是自体-客体关系的基础。

相互利用有两种形式:

实物利用和情感利用。

前者会让你觉得很冷漠,后者却可能让你觉得很温暖。

比如说,治疗关系中,来访者会对你产生情感利用,他可能把你看作朋友、看作父母、看作老师、看作情人„„他在利用你。

你愿意接受这种利用吗?

你知道其实你一生都在被人如此利用吗?

你的父母把你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父母、看作老师、看作容器。

你的朋友把你看作学生、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父母、看作子女、看作老师、看作容器。

你的老师把你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老师、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父母、看作容器。

你的情人把你看作父母、看作老师、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容器。

你知道你一生都在利用别人吗?

你把你的朋友看作学生、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父母、看作子女、看作老师、看作容器。

你把你的情人看作父母、看作老师、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容器。

你把你的父母看作父母、看作老师、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容器。

你把你的老师看作父母、看作情人、看作朋友、看作子女、看作学生、看作老师、看作容器。

13

客体关系是个沉重而悲哀的词。

你是别人的客体,别人是你的客体。

这意味着你生活在一个”我和它”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就像一个人坐在家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十分孤寂。

“足够好的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节目啊。

14

也许你在某些国家感受不到这种功利主义的氛围。

那是因为,他们整个国家对他国进行利用。

发达国家利用发展发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利用农村人口。

我在这个城市的幸福生活建立在农民们离开土地、丧失尊严地进城务工的基础上。

建立在父母离开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孩子在农村和狗、老人为伴的基础上。

你也一样。

农民没有尊严,城里人也没有。

15

我们有面子,面子不是尊严。

面子是自恋、权力和施虐-受虐。

16

男人感觉无能的时候就去喝酒;

女人感觉无能的时候就去购物;

这群无奈无能无力的人们遇到一起就只有去卡拉OK。

要不然,就只能去吃。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吃吗?

17心理治疗中的无

大凡初学治疗者,都会苦苦询问:

“如何才能把治疗做好。

正是带着这个欲望,这个要把治疗做好的欲望,我们匆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