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83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战国出现司南;

《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

1.政治上:

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2.经济上: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①商周:

集体耕作(刀耕火种;

千耦其耘)。

②春秋战国: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铁器牛耕;

直辕犁到曲辕犁;

翻车和筒车)。

③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的发展①西周:

工商食官制度

②春秋战国:

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冶铁,制瓷,纺织。

(3)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

出现大商人;

私商成为主体;

形成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

①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②道家:

老子;

庄子。

③墨家:

墨子。

④法家:

韩非子

【真题再现】

1.(2019·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

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

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C项;

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答案】A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

“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

“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

“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

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4.(2018.4·

浙江高考·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

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

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

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5.(2019·

天津高考·

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

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

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

④为湖南省,排除D项。

6.(2019·

北京高考·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

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

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

“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2019·

江苏高考·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解析】“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表明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故A项正确;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世袭制度,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

抑商政策弱化是指对商人的限制少,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

礼乐制度崩坏是指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材料的内容是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没有体现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8.(2018·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9.(2018·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

《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10.(2018.4·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解析】材料信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该观点符合墨家思想主张。

A项是儒家孟子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

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

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D项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实战演练】

无锡一模)据《荀子·

儒效》载: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由此可见周朝(  )

A.神权与王权相互结合

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周之子孙……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体现周朝用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B项;

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及王权问题,排除A、C两项;

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天子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

无锡期中)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

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秩序

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权

【解析】 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社会等级规范的制度,故选B项;

分封制的目的是“以藩屏周”,维护周王室安全,与“周礼”不符,排除A项;

王位世袭制和礼乐制度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

嫡长子继承权是宗法制的规定,与“周礼”不符,排除D项。

3.(2019·

常州一模)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答案】D

【解析】 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宗族祭祀中的规则遭到破坏,宗法制受到了挑战,故选D项;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不存在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在祭祀过程中出现的失礼行为,与君主和地方关系无关,且西周时期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排除B项;

分封制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