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解析】李贽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批判儒家思想,而不是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
在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
李贽以“异端”自居,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歧视,体现了其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
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
海南高考·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思传统伦理思想
【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
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
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
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3.(2016·
北京高考·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
“《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传播,但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因而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轰动”在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被当做“政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年题组
1.(2015·
福建高考·
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
“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
2014年题组
1.(2014·
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
也有的针锋相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亚里士多德;
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
【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
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3年题组
1.(2013·
山东高考·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C错误,答案选C。
其他都正确。
2012年题组
1.(2012·
广东高考·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
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安徽高考·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
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4分)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主张
【解析】
(1)第一小问社会问题,根据材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是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弊端;
根据材料”邪教毒烟受之“,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是批评鸦片战争前后面对以宗教、鸦片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清政府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现状;
据材料“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是针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的事实有感而发;
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可以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的思想启蒙等角度分别归纳。
这儿要注意的是,题目问的是各自的主张,前两人因为没有实践运动,显得主张比较明显,而陈独秀的主张如果考生不注意,很有可能答成“新文化运动”,这就不怎么贴切了,应该是从思想启蒙、启迪民智、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表达比较贴合设问原意。
(2)第一小问趋势,紧扣设问,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答案】
(1)顾炎武:
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
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4分)
魏源:
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
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6分)
原因:
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
顺应时代,开拓创新;
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
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8分)
2.(2015·
天津高考·
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
”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2)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分)
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共同:
强调社会责任感。
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3.(2012·
24)(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