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555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2)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

反作用。

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

(l)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列宁说:

“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基本规律

(1)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承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辩证关系

(1)含义: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辩证关系: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6、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7、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互相区别并且可以相互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8、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两点论:

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颇。

2、重点论:

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9、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质变:

事物的根本性的变化,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辩证统一,无法割裂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10、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11、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1)含义

必然性: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定会出现)

偶然性:

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可能出现,可能不出现)

(2)辩证关系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1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2)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13、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

无视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