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8Word格式.docx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8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8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
广东佛山)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3.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D.洪涝
C
根据图示的里海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故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则导致土地盐碱化。
广东佛山)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
E,38.1°
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
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5.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风向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D.风向、洋流
4.A 5.D
第4题,核电比重大,反映常规能源比重小,可从常规能源少,且核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故选A项。
第5题,直接从图示可以看出,日本核污染的扩散主要是自本土经太平洋扩散到北美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受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带的影响决定核污染的扩散方向。
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7.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
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①④⑤D.③④⑤
6.D 7.B
第6题,该题的题干中有“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的信息,因此判断日本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
第7题,“硅岛”即电子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影响电子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技术、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故选D项。
江西上高二中月考)读右图,完成8~9题。
8.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9.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子是( )
A.交通B.资源
C.水源D.市场
8.C 9.C
第8题,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因此樱花开放日期由南向北推迟。
第9题,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与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及近市场、资源等有关。
四川攀枝花)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隆重召开,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辽阔的大草原……。
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10~11题。
10.亚冬会召开期间( )
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阿斯塔纳的白昼逐渐变短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11.哈萨克斯坦( )
A.东南部山地降雪量大,主要受太平洋影响
B.自然带的南北差异,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
C.境内河流均为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
D.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10.D 11.D
第10题,亚冬会在1月30日召开,此时地球公转已经经过近日点,逐渐向远日点运动,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
1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长不断变长,B项错误;
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不断缩小,C错误;
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项正确。
第11题,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由于远离太平洋,且受地形阻挡,故受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少,A错误;
该地区南北跨纬度不大,故导致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B项错误;
图示东北部的河流为鄂毕河的上游,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C错误;
该地区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故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D项正确。
浙江温州)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
A.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13.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
A.大于300mm;
大西洋
B.大于300mm;
印度洋
C.小于300mm;
北冰洋
D.小于300mm;
12.D 13.A
第12题,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第13题,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
再从图上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降水处在300毫米以上。
福建三明)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
日)”,回答14~16题。
14.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B.纬度不同
C.土壤成分D.降水多少
1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之上,地壳极不稳定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
C.日本群岛属于火山岛,火山频繁爆发,诱发频繁地震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16.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B.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C.近年来日本将一些工业,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14.B 15.D 16.B
第14题,图示等值线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反映了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主要是受纬度高低的影响。
第15题,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结合其板块位置、地壳运动分析。
但注意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第16题,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B项错误。
二、综合题
17.(2018·
四川绵阳月考)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
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
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
2018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
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
你是否赞同?
说明你的理由。
(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主要是人为原因,其次为自然原因。
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
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小,入湖水量少。
(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
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
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
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4)赞同。
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
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
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
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
不赞同。
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
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
第
(1)题,中亚内陆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地下水一般较普遍。
第
(2)题,咸海消失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更强一些,主要是用水量增大造成入湖水量减少。
河流少,入湖水量少。
第(3)题,湖泊调节作用强于陆地,所以湖泊消失,气温日较差增大,气温年较差变大,气候愈发干旱,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第(4)题,辩证看问题,只要合理就可以给分,但一定要说理透彻,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