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工作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工作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工作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县政府;
2.县政府各部门;
3.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
4.在綦市管部门;
5.各公用事(企)业单位。
(二)政务公开的内容
1.县政府政务公开的内容: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3)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4)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
(5)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6)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7)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8)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9)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0)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11)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
(12)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13)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14)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15)规范性文件;
(16)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2.县政府各部门、在綦市管单位政务公开的内容:
(1)部门职能、职责和法定权限;
(2)领导干部分工、职责情况;
(3)内部机构设置、分工及职责情况;
(4)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办事依据、条件、程序、过程和结果;
(5)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施、依据、条件、数量、程序和期限,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书格式文本;
行政主体资格公告情况;
(6)由部门行使执收执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7)部门预算及执行情况;
经费支出,特别是接待费、车辆管理费情况;
(8)部门服务承诺、受理违诺违纪投诉及追究情况;
(9)专项基金、资金的使用,重要物资和服务项目的招投标采购情况;
(10)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11)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3.各街镇(含各街镇基层站所)政务公开的内容:
(1)领导干部分工和机构职能划分;
(2)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各项工作方案和措施;
(3)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定;
(4)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以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理过程及办理结果;
(5)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和收缴情况;
(6)年度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债权债务情况;
(7)上级政府下拨的专项经费及其使用情况;
(8)集体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9)工程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等;
(10)与村务公开相对应的事项:
计划生育情况,征用土地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情况,救灾救济救助款物发放、优抚情况等;
(11)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标准、便民措施、服务承诺;
(12)群众信箱、群众投诉及其处理情况;
(13)上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求公开的事项;
(14)依法应当公开的的其他事项。
3.县级各部门和所属事业单位、各街镇应当在内部公开下列事项: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包括会议费、接待费、通讯费、印刷费、公务车费、领导干部差旅费、出国考察费等费用及其明细;
(3)干部交流、考核、任免、奖惩和事业单位专项拨款、职称评聘情况;
(4)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4.公用事(企)业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下列事项:
(1)本单位职能、职责;
(2)领导干部分工和机构职能划分;
(3)服务内容、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收缴情况;
(4)单位内部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标准、便民措施、服务承诺;
(5)投诉监督电话;
(6)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5.下列政务信息依法不向社会公开:
(1)涉及国家秘密的;
(2)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3)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三)政务公开的形式和载体
1.网站;
2.新闻发布会;
3.新闻媒体;
4.座谈会、咨询会、听证会;
5.办事场所(政务窗口)公开栏和电子显示屏;
6.政务公开指南。
(四)政务公开的程序
1.政务公开信息收集。
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要根据本单位政务公开指南和公开内容的详细目录,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
2.政务公开信息审核。
收集、整理好的政务信息,经本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并报主要领导审查同意签署意见后,按公文处理要求存档。
3.政务公开信息发布。
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查同意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及时通过相应形式予以公开。
在X县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公开政务信息,按照《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X县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的通知》(X府办发〔2004〕107号)要求执行。
四、分工负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各项工作
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是行政机关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要将政务公开和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常态化,建立机构,安排人员,全面及时落实到位,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要成立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担任,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
责任单位: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
(二)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
1.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X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X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X县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X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4项制度,制定《X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考核办法》,实现我县政府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建立政务公开工作机制。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市、县政府政务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流程和责任机制,保障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务信息权利,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扎实做好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1.建立完善政务公开载体
(1)建立网上公开平台。
X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负责向公众公布县政府的政务信息。
县政府各部门、各街镇、在綦市管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要通过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子网站或者本单位门户网站,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政务公开信息。
县政府办公室、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
(2)建立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
由县政府新闻办公室统一组织,定期不定期发布X县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处置等相关政务信息。
县政府新闻办公室。
(3)设立新闻媒体“政务信息公开”专栏。
县新闻传媒中心要在县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上开辟“政务信息公开”栏目,主要用于公布全县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以及需要让群众周知的事宜,涉及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面、收费项目,以及涉及群众和管理相对人利益的管理活动的单位,要及时将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程序审查后报县新闻传媒中心予以公开。
县新闻传媒中心。
(4)举行座谈会、咨询会、听证会。
行政机关在作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前,要根据相关规定,召开群众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专题听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社会群众和有关人员的意见。
(5)设置办事场所(政务窗口)公开栏和电子显示屏。
各政务公开责任单位要在本单位公开场所设置政务公开专栏。
各街镇要强化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建好电子显示屏,办好政务公开专栏。
要及时更新电子显示屏和政务公开栏中公开内容,保障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各级各类政策和重大事项。
(6)制定政务公开指南。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第三条规定,编制本单位、本部门政务公开指南,明确公开内容的详细目录。
在公开办事场所免费发放印有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机构设置、领导分工、职能职责、办事程序、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办事须知”,指引公众办事。
2.及时公开政务信息。
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单位在产生或者接到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3.加强对行政机关重要信息公开的督查。
各行政机关要及时准确公开社会发展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重点公开财政预决算、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及住房、物价、环保、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等情况,抓好社会矛盾和重大事故事件处置情况的公开。
县财政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国土房管局、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县食药监局等涉及上述内容的单位。
督查单位:
县监察局。
4.加强对公用事(企)业单位重要信息公开的督查。
对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金融、农资、社保等公共领域,要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等内容。
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金融、农资、社保等公共部门和事(企)业单位主管部门。
县监察局牵头,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加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进一步加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探索制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以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工作的考核办法。
二是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
除县政府批准不进驻中心外,所有审批部门和所有审批事项均应进驻中心集中办理。
进一步授权窗口,确保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审批业务骨干进中心到位,强化中心集中审批和现场办结率,切实解决审批部门中心外接件的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并联审批,不断提升建设领域行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