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
《课件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大学制
填报说明
一、本任务书在《XX大学课程教学团队申请表》中提出的“团队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填写。
任务书着重填写作为课程教学团队,今后二年在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探索远程教与学的规律和基于系统整体运行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支持服务能力,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不包括立项前团队自行建设的已有成果。
二、本任务书一式二份于20年月日前交至教育教学部,同时提交任务书的电子版。
三、项目承担部门意见务必加盖公章,任务书中表格可延伸。
一、团队未来二年建设目标(请列出分年度建设计划,能量化的请量化)
(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人员分布、学历层次、运行机制等)
团队结构:
团队成员由教师、企业设计与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组成,高、中、低职称梯队合理,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工程师相结合,具有丰富的开放教育教学经验。
努力建立一支高效、高能、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运行机制: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系统教授担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相互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课程教学团队是关键因素。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力度,让一线教师和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人员更多的参加各种有关课程建设的培训,加大经费投入,配合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
1、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教学质量是衡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核、评比、竞赛,使团队建设见成效。
4、师资培训是教学团队快速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
力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课程团队最近进修和培训计划:
1、课程专家XXX,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学者,2008;
2、课程专家XXX,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2010;
3、核心成员XX、XXX,南京数控教师培训班,2010;
4、骨干成员XXX、XXX,今年8月刚完成香港科技大学短期进修,2011;
5、核心成员XXX,计划于今年11月赴德国科技大学进修,2011;
6、建设期争取团队成员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或进修。
(二)团队水平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等)
1、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教学力求彰显特色性、创新性、实用性。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内容选取上进行了精心思考,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课程建设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转变。
打破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性,引进模块递进、项目引导的理念注入课程体系、注重能力的活力培养,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
例如:
增加“创新设计案例”模块,详解了案例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设计过程、方法步骤,并进行了设计小结,最后,学生可以看到设计结果的视频结果。
“工程实录”模块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以及与企业的无缝隙接轨。
2、开发课程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教育面授形式,打破了师生的时空界限,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展现其实践的三维立体效果、动态效果。
体现其设计、制造、控制、装配过程,电子教材的建设必不可少,是文字教材的有效辅助,课程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资源网站、配套教学光盘,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效果和使用实际出发,对本课程网站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优化。
页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导航清晰,并及时更新信息。
学员可按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章节内容进行学习,使得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课程资源具体计划:
2011年12月之前,在学校网站推出精品课程主页,完成主页的各项内容;
2012年6月底前,充实二级页面内容,完成10个仿真实验、8个视频录像等上传;
2012年12月起,网站试运行,不断更新课程主页的各项内容。
2013年9月,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做好每学期维护,不少于2次;
2013年9月,完成配套创新教材1本出版。
3、.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以“3D”即由“导学、导做、导研”为三个维度立体构建课程建设模式组织学习活动,每章配有详尽的“导学方案”,采用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感性化”创新教学法,针对学员记不住的特点,课程建设提出开放成人教学的多感官刺激,使他们对教授的知识不易遗忘,用“感性化”创新教学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员融会贯通。
创新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会教、巧教,是学会、学通。
课程团队着力探索和总结3个以上适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过程落实、教学效果等)
精心设计课程
课程开发与建设力求彰显特色性、创新性、实用性。
打破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性,引进模块递进、项目引导的理念注入课程体系、注重能力的活力培养,让精品课程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
增加“创新设计案例”模块,创新案例10个以上,详解案例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设计过程、方法步骤,并进行了设计小结,最后,学生可以看到设计结果的视频结果。
“工程实录”(30个)模块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以及与企业的无缝隙接轨。
教学资源应用
1、以形成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师准入标准、培训标准为重点,逐步形成包括精品课程在内的多种优质教学资源。
观察、记录和研究这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效果、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相关研究报告。
2、组织课程团队全体成员,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参与课程资源更新与建设,集体研究课程资源组合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教学资源组合使用方案。
3、建立“XX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室1个,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落实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进团队建设良性发展
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教学研讨会,形式多样(采用网上教研,如利用在线平台课程论坛、双向视频等开展日常教学信息传递、研讨)。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1次)、观摩教学(2次)、经验总结(1次)、试讲(3次)、教师培训(2次)、专家报告(2次)、专题讨论(1次)等教研活动。
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2、围绕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精心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修订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预期效果:
(1)力求建立一支高效、高能、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应有的课程资源共享、教法分析、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2)团队加强课程体系研究、认真研究分析并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把《XX》课程建设成为体现专业特色,紧贴社会生产需求,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特征的课程;
(3)进行文字、电子教材建设,依靠团队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力求教材与教法配套、协调,力争建成1个具有特色的《XX》精品课程;
(4)把拥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作为团队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确保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状态,构建完善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四)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系统内教师培养)
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
课程团队要总结具有特色的建设经验,尤其在教学过程落实、课程建设以及教师个人成长等方面有新突破,并在同行之间推广和经验交流,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影响力。
系统内教师培养
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及时进行队伍的培养、调整和补充。
摸索系统内教师力量协同运作的机制和系统内教师自我培养及协作培养机制,形成经验与教训总结报告,供今后教学团队建设参考,构建全省系统团队合作体系,提供动作范例,提高团队师资综合能力和水平。
二年内在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探索远程教与学的规律和基于系统整体运行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支持服务能力,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青蓝工程”结对3对以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团队建设保障条件
1.课程团队基础保障:
a、该课程团队的课件2010年获省立项建设;
b、课程导学方案2010年获省优秀导学方案一等奖;
c、课程2010年获市精品课程立项建设。
2.课程团队资源保障:
当前已完成纸质教材、网络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体现产学结合机制和创新教学改革,并由此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采用任务式和项目驱动式设计课程,成为一个源于课本,而又不等同于课本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型、创新型课程。
3.课程团队实训条件保障:
校内已建设机电液一体化、PLC、单片机、远程机电一体化创意、机电一体化开发等实验室;
校外建设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争取再建2个有特色的课程实践基地。
4.课程团队建设经费保障:
教学团队立项建设经费1:
1配套。
具体措施:
1、制定团队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制定辅导教师行为规范。
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师准入标准、培训标准;
教学资源组合使用方案;
优化的教学实施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
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措施。
明确各层级教师职责切分,规范团队及成员的行为,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
制定团队发展计划、工作规程及工作总结。
团队根据发展计划所进行的改革与取得的成效,以及任务书中所承诺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2、科学合理的教学队伍建设
本课程建设队伍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系统教授担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并由教师、企业设计与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有二人获教学创新奖。
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开放教育教学经验,高、中、低职称梯队合理,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工程师相结合,相互之间分工明确,成为学习支持服务的坚强保障。
3、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课程团队编写了适用的《XX》创新校本教材,拟正式出版,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先导,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教材的编写之中。
分项目、分模块编写,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学员学得轻松、记得牢靠,打造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精品教材。
4、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为配合网络教学,学院配备了数码摄像机、高清晰度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及多台高配置电脑等设备,用于多媒体开发,已完成网络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初建工作。
课件体现产学结合机制和创新教学改革,并由此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采用任务式和项目驱动式设计课程,力争设计成一个源于课本,而又不等同于课本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型网络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更新教案,在线答疑,为学生提供帮助。
5、开展校企合作,紧密联系企业
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一体化,改革教学方法。
专任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专题案例录像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校外实训基地,由基地兼职教师尝试以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