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436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文档格式.docx

②作用:

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立了血缘关系与权力地位的对应关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秦统一全国(第8页):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齐六国,统一了中国。

◆◆皇帝制度(第10页):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秦朝皇帝制的特点:

(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

◆◆郡县制(课文第10页)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含义: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

(3)意义: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课文第10页)

(1)三公指的是秦代中央设立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2)分工:

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全国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

◆◆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设置,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影响:

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措施: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中央设三公九卿;

③地方设郡县制;

④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

焚书坑儒,颁挟书律

三、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朝州刺史的设置(课文第14页)

(1)汉武帝创立

(2)目的:

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省六部制(课文第14页)

(1)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2)基本内容:

三省指的是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刑、兵、礼、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会议,作为三省长官共同议事的场所。

(3)目的和作用: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课文第17页)

(1)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达到高度集权,但又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设立:

明永乐帝(或明成祖)创立;

性质——-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职责地位:

是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4)影响:

加强了专制统治,但后来宦官参政,甚至控制了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清朝的军机处(课文第18页)

(1)设立:

雍正帝设立;

直接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

(2)地位: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军机大臣基本职能:

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3)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宫,保密性强。

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方面:

皇权的极度膨胀,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见课文第24页表格)

(1)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为了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中法战争(1883-1885)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直因——义和团运动,(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条约名称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它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关税协定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2亿两

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辛丑条约》

4.5亿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黄海海战(课本31页)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战斗中清军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出为保卫国家而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撞向“吉野”号)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

(3)结果:

日军控制黄海海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避战保船”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课本32页)

a反割台斗争的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b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队伍:

邱逢甲和徐骧领导的义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c反割台斗争的意义:

充分体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义和团反帝运动(课本33页)

(1).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

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③兴起标志:

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①山东→直隶,→京津地区发展。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变化:

镇压→“抚而用之”→镇压;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①主要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二、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凇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

不到半年,日军占领整个东北。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3、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害。

4、日军在侵华过程中的罪行:

①屠杀中国军民;

②公然违反国际法,用活人进行实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③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④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形成主要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形成过程:

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②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一二•九运动(北平)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定了群众基础。

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对日作战;

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⑦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

(1)淞沪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取得)

(3)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李宗仁指挥)

(4)广州、武汉失守后(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5)枣宜会战:

1940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胜的最重要原因(关键)。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如苏军出兵东北,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过程

①兴起: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②发展:

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③转折:

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④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产品分配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统归圣库

③理想社会: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2)评价:

①革命性:

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没有真正实行过

◆◆《资政新篇》

(1)人物:

洪仁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