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894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Na2S用于除去废水中的Hg2+D.FeCl2溶液用于吸收Cl2

4.下列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火腿中添加防腐剂B.酸奶中添加增稠剂

C.食盐中添加补碘剂D.酱油中添加补铁剂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醇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B.2.4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D.1L0.5mol/L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为0.5NA

6.已知物质、Y、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将装满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约试管体积的2/3。

则是

A.NaB.SC.CH4D.NH3

7.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8.联氨(N2H4)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已知:

①N2H4(l)+1/2N2O4(l)===3/2N2(g)+2H2O(l)ΔH=-546.45J/mol

②H2O(g)===H2O(l)ΔH=-44.0J/mol

则2N2H4(l)+N2O4(l)===3N2(g)+4H2O(g)的ΔH是

A.-916.9J/molB.-458.45J/mol

C.+916.9J/molD.+458.45J/mol

9.短周期元素、Y、、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A.Y和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

H3<H2Y<H2

C.原子半径的大小:

r(W)>r(Y)>r()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的强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蒸干AlCl3溶液,无法得到无水AlCl3

B.用稀H2SO4洗涤BaSO4沉淀,可减少沉淀损失量

C.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可以提高漂白能力

D.滴加CuSO4溶液可以加快n与稀H2SO4反应的速率

11.关于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及其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时,由水电离出的c(H+):

盐酸小于醋酸溶液

B.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两种溶液至中性时:

所需体积相同

C.均加水冲稀10倍后:

盐酸的pH大于醋酸溶液的pH

D.均加入足量镁粉,反应完成后产生H2的物质的量:

盐酸大于醋酸溶液

1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Al2(SO4)3和氨水制取氢氧化铝:

Al3++3NH3·

H2O===Al(OH)3↓+3NH4+

B.用稀HNO3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铜:

Cu+2H++NO

===Cu2++NO2↑+H2O

C.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SiO2+2OH-===SiO

+H2O

D.向Mg(OH)2沉淀中滴加FeCl3溶液,沉淀变为红褐色:

3Mg(OH)2+2Fe3+===2Fe(OH)3+3Mg2+

13.某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

FePO4(s)+Li(s)LiFePO4(s),装置如图所示(a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

A.右图中e-及Li+移动方向说明该电池处于放电状态

B.该电池中a极不能接触水溶液

C.充电时a极连接外接电的正极

D.充电时,b极电极反应式为:

LiFePO4-e-===Li++FePO4

14.通过卤素间的反应实验,可以比较出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如下:

A.CCl4起到萃取、富集I2的作用

B.a中下层变无色,说明I2转化为I-

C.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2I-===I2+2Br-

D.依据a、b中现象,可以证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15.(6分)温度为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H=-41J/mol。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

CO

H2O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1.2

0.6

2.4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8

0.2

a

b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1

2

(1)甲容器中,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v(H2)=mol/(L·

min)。

(2)甲容器中,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J。

(3)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甲=。

(4)乙容器中,a=mol。

(5)解释升高温度使CO2平衡浓度降低的原因:

16.(10分)化合物甲(只含两种元素)由FeSO4和半胱氨酸(一种含硫α-氨基酸)在160℃下反应所得。

为研究甲的组成,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方案,其流程如下:

(1)为研究氧化物A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黄色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未见蓝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不含离子。

②经确认黄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其实验为:

(2)为研究气体B的成分,研究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将气体B通入水中,向其中滴加品红溶液,充分振荡后红色褪去,加热后颜色恢复。

因此气体B中含有______。

②将气体B通入盐酸酸化BaCl2溶液中,迅速生成了白色沉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为确定甲的化学式,需要收集的数据是甲的质量和________。

17.(12分)硅材料是微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发电的基础材料,以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纯硅的方法主要有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等。

(1)非金属热还原法:

工业上以石英砂(含SiO2)、焦炭为原料,高温熔炼制得工业硅。

流程如下:

①卤素

(2)都能与Si反应生成Si4,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②Ⅰ中事实不能作为“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证据,理由是:

(2)金属热还原法:

实验室中可将金属镁与足量二氧化硅的微细粉末混合加热而制得硅。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已知:

ⅰ.Si在常温下很难被氢氟酸腐蚀。

ⅱ.MgF2(氟化镁)难溶于水和氢氟酸中。

请设计Ⅱ中分离提纯的实验:

(按上图形式呈现)。

(3)熔盐电解法:

采用CaCl2为熔盐体系,由SiO2直接电解制得纯硅。

装置图如下:

①判断N为电正极的理由是。

②制得硅的电极反应式为。

18.(12分)工业上以粗食盐水(含少量Ca2+、Mg2+杂质)、氨、石灰石等为原料,可以制备Na2CO3。

请回答:

(1)粗盐精制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是石灰乳和纯碱,加入顺序是。

(2)上述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过程Ⅲ中才能生成NaHCO3晶体,其原因是。

(4)用碳酸钠晶体脱水制备Na2CO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Na2CO3∙H2O(s)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继续研究0.1mol/LNa2CO3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得到曲线如图:

①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

②温度升高,溶液pH减小的原因是。

19.(18分)以

和不同盐溶液间的反应为实验对象,探究

与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向试管中加2mL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I:

0.1mol/LAgNO3溶液

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黑色固体,有少量气泡产生

实验II:

2mol/LNH4Cl溶液

反应开始时产生大量气体(经检验其中含有H2),一段时间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实验III:

pH=8.2NaHCO3溶液

产生大量气体(经检验其中含有H2和CO2)和白色晶体

(1)对实验I进行研究:

①推测实验Ⅰ中黑色固体为Ag,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确认黑色固体为Ag的实验方法是。

(2)对实验II进行研究:

①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原因可能是:

i.___________。

ii.Mg和NH4+直接反应。

②“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气体一定含有。

③为进一步研究

溶液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实验IV

用1mol/L 

(NH4)2SO4溶液重复实验II

产生气体的速率慢于实验II

实验V

用2mol/L 

产生气体的速率与实验II相当

结合实验II、IV、V,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对实验III进行研究:

①推测在pH=8.2的溶液中,若无HCO3-,则H+和Mg反应的程度很小。

通过实验证实了推测,其方案是______。

②经检验,白色晶体为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实验中,Mg与盐溶液反应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有:

i.盐溶液中阳离子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ii.盐溶液中阴离子的催化作用;

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参考答案2016.11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A

D

第Ⅱ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