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549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光入门知识Word格式.docx

例如当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时,它便可能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至一个较高的能级。

同样地,一个位于高能级的电子也会通过发射一个光子而跃迁至较低的能级。

在这些过程中,电子释放或吸收的光子能量总是与这两能级的能量差相等。

由于光子能量决定了光的波长,因此,吸收或释放的光具有固定的颜色。

3.基态和激发态

当原子内所有电子处于可能的最低能级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我们称原子处于基态。

当一个或多个原子电子处于较高的能级时,我们称原子处于激发态。

4.受激吸收

受激吸收就是处于低能态的原子吸收外界辐射而跃迁到高能态。

电子可通过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的发光)都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

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

5.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是指处于高能级的电子在光子的“刺激”或者“感应”下,跃迁到低能级,并辐射出一个和入射光子同样频率的光子。

受激辐射的最大特点是由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与引起受激辐射的原来的光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状态。

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方向,完全无法区分出两者的差异。

这样,通过一次受激辐射,一个光子变为两个相同的光子。

这意味着光被加强了,或者说光被放大了。

这正是产生激光的基本过程。

光子射入物质诱发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光子。

入射光子与释放的光子有相同的波长和相位,此波长对应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一个光子诱发一个原子发射一个光子,最后就变成两个相同的光子。

6.自发辐射

是指高能级的电子在没有外界作用下自发地迁移至低能级,并在跃迁时产生光(电磁波)辐射,辐射光子能量为hυ=E2-E1,即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这种辐射的特点是每一个电子的跃迁是自发的、独立进行的,其过程全无外界的影响,彼此之间也没有关系。

因此它们发出的光子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

这样的光相干性差,方向散乱。

7.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之间的关系

那么到底原子吸收外来的光子后,是表现为受激吸收呢还是受激辐射呢

在一个原子体系中,总有些原子处于高能级,有些处于低能级。

而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既可以去刺激高能级的原子使它产生受激辐射,也可能被低能级的原子吸收而造成受激吸收。

因此,在光和原子体系的相互作用中,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总是同时存在的。

如果想获得越来越强的光,也就是说产生越来越多的光子,就必须要使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多于受激吸收所吸收的光子。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知道,光子对于高低能级的光子是一视同仁的。

在光子作用下,高能级原子产生受激辐射的机会和低能级的原子产生受激吸收的机会是相同的。

这样,是否能得到光的放大就取决于高、低能级的原子数量之比。

若位于高能态的原子远远多于位于低能态的原子,我们就得到被高度放大的光。

但是,在通常热平衡的原子体系中,原子数目按能级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规律。

因此,位于高能级的原子数总是少于低能级的原子数。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光的放大,必须到非热平衡的体系中去寻找。

8.粒子数反转 

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在高能级的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射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

由此可见,为使光源发射激光,而不是发出普通光的关键是发光原子处在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

但在热平衡条件下,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

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粒子数反转状态呢?

这需要利用激活媒质。

所谓激活媒质(也称为放大媒质或放大介质),就是可以使某两个能级间呈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

它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用二能级的系统来做激活媒质实现粒子数反转是不可能的。

要想获得粒子数反转,必须使用多能级系统。

9.波尔兹曼分布规律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的原子数密度N的大小时随能级E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exp(-E/kT),这就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

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

N2/N1∝exp{-(E2-E1)/kT}

式中k为波耳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

因为E2>

E1,所以N2《N1。

例如,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1=-13.6eV,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3.4eV,在20℃时,kT≈0.025eV,则

N2/N1∝exp(-400)≈0

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

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二、激光产生的过程

以红宝石激光器为例,原子首先吸收外部注入的能量,跃迁至受激态(E3)。

原子处于受激态的时间非常短,大约为10-7秒后,它便会落到一个称为亚稳态(E2)的中间状态。

原子在亚稳态的时间很长,大约是10-3秒或更长的时间。

原子长时间停留在亚稳态,导致在亚稳态的原子数目多于在基态的原子数目,此时的状态称就是粒子数反转。

其产生的结果就导致使通过受激辐射由亚稳回到基态(E1)的原子,比通过受激吸收由基态跃迁至亚稳态的原子为多,从而保证介质内的光子可以增多,从而形成激光。

这就是典型的激光三能级系统。

当粒子受外界能量激励从E1到E3,由于E3能级寿命短,很快转移到E2上,因能级E2为亚稳态,在E2、E1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

由于下能级E1为基态,通常总是积聚着大量的粒子,因此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必须将半数以上的基态粒子激发到E2上,所以,外界激励就需要有相当强的能力。

而我们所用的YAG激光系统属于四能级系统。

如所示,能级E1为基态,E2、E3、E4为激发态。

在外界激励的条件下,基态E1上的粒子大量被激发到E4上,又迅速转移到E3上,E3能级为亚稳态,寿命较长。

而E2能级寿命很短,E2上的粒子又很快跃迁到基态E1,所以,四能级系统中,粒子数反转是在E3与E2间实现。

也就是说,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激光下能级是E2,不像三能级系统那样,为基态E1。

因为E2不是基态,所以在室温下,E2能级上的粒子数非常少。

因而粒子数反转在四能级系统比三能级系统容易实现。

常见激光器中,除掺钕钇铝石榴石(简Nd3+:

YAG)激光器外,氦氖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也都属四能级系统激光器。

需要指明,以上讨论的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都是对激光器运转过程中直接有关的能级而言,不是说某种物质只具有三个能级或四个能级。

三、激光器的结构

通过前面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产生激光必需的几个条件:

1、激光工作介质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

关键是能在这种介质中实现粒子数反转,以获得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是非常有利的。

2、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

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

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

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

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

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谐振腔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

还需要将辐射的光进行放大,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

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平行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片,一块为全反射镜片,一块为部分反射、少量透射镜片。

全反射镜片的作用是将入射的光全部按原路径反射回去,部分反射镜片的作用是将能量未达到一定限度的部分光子按原路径反射回去,而达到一定能量限度的光子则透射而出。

这样,透射而出的这部分光子就成为我们需要的,经过放大了的激光;

而被反射回工作介质的光,则继续诱发新一轮的受激辐射,光将逐渐被放大。

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的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直到能量达到一定的限度,从部分反射镜片中输出。

下面以红宝石激光器为例来说明激光的形成。

工作物质是一根红宝石棒。

红宝石是掺入少许3价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

实际是掺入质量比约为0.05%的氧化铬。

由于铬离子吸收白光中的绿光和蓝光,所以宝石呈粉红色。

1960年梅曼发明的激光器所产用的红宝石是一根直径0.8cm、长约8cm的圆棒。

两端面是一对平行平面镜,一端镀上全反射膜,一端有10%的透射率,可让激光透出。

红宝石激光器中,用高压氙灯作“泵浦”,利用氙灯所发出的强光激发铬离子到达激发态E3,被抽运到E3上的电子很快(~10-8s)通过无辐射跃迁到E2。

E2是亚稳态能级,E2到E1的自发辐射几率很小,寿命长达10-3s,即允许粒子停留较长时间。

于是,粒子就在E2上积聚起来,实现E2和E1两能级上的粒子数反转。

从E2到E1受激发射的波长是694.3nm的红色激光。

由脉冲氙灯得到的是脉冲激光,每一个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不到1ms,每个光脉冲能量在10J以上;

也就是说,每个脉冲激光的功率可超过10kW的数量级。

注意到上述铬离子从激发到发出激光的过程中涉及到三条能级,故称为三能级系统。

由于在三能级系统中,下能级E1是基态,通常情况下积聚大量原子,所以要达到粒子数反转,要有相当强的激励才行。

四、激光器的种类

对激光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来分类,在可以分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

另外,根据激光输出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其中脉冲激光的峰值功率可以非常大,还可以按发光的频率和发光功率大小分类。

1、固体激光器

一般讲,固体激光器具有器件小、坚固、使用方便、输出功率大的特点。

这种激光器的工作介质是在作为基质材料的晶体或玻璃中均匀掺入少量激活离子,除了前面介绍用红宝石和玻璃外,常用的还有钇铝石榴石(YAG)晶体中掺入三价钕离子的激光器,它发射1060nm的近红外激光。

固体激光器一般连续功率可达100W以上,脉冲峰值功率可达109W。

2、气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

操作方便;

工作介质均匀,光束质量好;

以及能长时间较稳定地连续工作的有点。

这也是目前品种最多、应用广泛的一类激光器,占有市场达60%左右。

其中,氦-氖激光器是最常用的一种。

3、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介质的。

目前较成熟的是砷化镓激光器,发射840nm的激光。

另有掺铝的砷化镓、硫化铬硫化锌等激光器。

激励方式有光泵浦、电激励等。

这种激光器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而坚固,特别适于在飞机、车辆、宇宙飞船上用。

在70年代末期,由于光纤通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

4、液体激光器

常用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