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519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科护理学Word格式.docx

学、护理学等的发展对精神科护理的影响。

2.掌握精神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熟悉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要求和角色功能。

4.了解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5.了解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过程。

6.掌握治疗性人际关系建立的方法及作用。

7.掌握精神病的基本症状。

8.掌握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9.熟悉情感障碍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10.了解应激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11.熟悉焦虑障碍病人的焦虑特点及护理措施。

12.熟悉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

13.了解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与滥用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

14.熟悉精神疾病躯体治疗的方法及药物观察与处理的方法。

15.了解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的方法。

16.了解精神疾病的医院内外的康复。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

熟悉

1.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精神科护理发展的影响

2.了解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和任务

掌握:

1.精神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3.对精神科病人应有的正确认识

4.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熟悉掌握:

1.精神科护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2.精神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重点内容】

一、精神科护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从欧美看,精神科护理发展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萌芽期(1890年以前):

以看管、照顾为主;

(2)成长期(1890年—1940年):

护士职能拓宽,从生活照顾性护理到治疗性护理;

(3)成熟期(1940年-迄今):

整体的护理,工作范围扩大,从医院到社区,从治疗到康复,从封闭到开放,从治疗护理到预防保健。

二、精神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面向21世纪的精神科护理,将:

(1)向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发展;

(2)向开放型护理方向发展;

(3)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发展;

(4)向康复护理发展;

(5)精神科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我国精神科医疗护理服务发展上的一些问题

我国精神科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许多因素影响着精神科护理的发展,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

(2)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接受程度不够;

(3)经济文化的影响;

(4)护理队伍素质的影响。

四、精神科护理特点

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包括:

①心理护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②精神科护理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③在护理过程中确保病人安全;

④护士担负着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病人组织管理的责任。

五、精神科护理的工作范围

包括:

保健性工作、治疗性工作、康复性工作、教育性工作。

六、精神科护理一般原则

①认为病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

②重视病人的长处和价值,每个病人都有些长处和发展的可能;

③努力探索病人的心理、行为需要和意义;

④帮助病人学习适应性行为;

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七、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

①研究并实施对精神病人良好服务及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②研究和实施接触和观察精神病人的有效途径;

③研究和实施各种精神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

④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尊严;

⑤严密观察病情和记录,为诊疗提供资料和准确估计护理问题;

⑥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精神卫生服务。

八、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1)专业知识与技能:

基础教育、专业训练、在职教育;

(2)专业态度与理念:

献身精神、同理心、耐心与毅力、尊重与关怀、友善与宽容、客观公正的态度、维护病人权利;

(3)自我认知:

培养健全成熟的人格,并正确运用自己的人格特质作为治疗工具;

培养自我认知及了解他人的能力;

培养客观情绪的能力;

保持乐观、幽默、学会适当放松自己。

九、对精神科病人应有的认识

对精神病人应有的正确认识包括:

①行为的正常与不正常是程度上的不同,而非种类的差异;

②身心一体相互影响;

③精神病人的行为均有其意义;

④勿以道德标准衡量病人的行为;

⑤人际关系影响治疗效果;

⑥必要时需外力制约。

十、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1.在护理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父母替代者、治疗环境的创造者、教师、咨询者或顾问、领导者、社会代理者、治疗者。

2.护士在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

领导者角色、社会性角色、治疗性角色、教育者角色。

3.发展趋势中的角色与功能: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教育、督导、咨询以及学生的精神科护理教育工作和在职教育;

参与危机干预、社区观察及护理研究等。

[综合练习题]

1.精神科护理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时期,各期护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精神科护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我国精神科护理发展中,还存在那些问题?

4.精神科护理的特点有哪些?

5.什么是精神科护士的特殊要求?

护士怎样保持他们自己的精神健康?

6.你是怎样看待精神病人的异常精神活动的?

7.精神科护士的角色功能随着精神科护理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

熟悉:

1.精神科护理临床应用模式及主要观点

1.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两者之间关系的特点

1.掌握概念:

精神科护理、精神疾病

[重点内容]

一、精神科护理的概念

精神科护理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学科。

其护理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唤起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的精神状态至最佳境界。

二、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人在各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三方面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的改变。

三、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特点

(1)精神健康与疾病分别是人类精神活动动态过程中的两端;

(2)精神亚健康状态可随各种因素作用而向健康或疾病状态发展;

(3)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呈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4)在一个人的身上,精神活动的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可能同时存在,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中的某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其他方面可以正常;

(5)躯体与精神是统一协调、相互影响的,二者中一方面的健康、障碍、疾病都会对另一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精神科护理常用临床应用模式极其主要观点

精神科护理常用临床模式包括:

1.心理分析模式:

对偏差行为的看法是由于早期发展冲突未妥善解决,自我防卫未能适当控制焦虑,个体受焦虑及未解决的冲突影响而产生的症状。

2.人际关系模式:

主张人需要从正向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和满足感,对偏差行为的看法是人际间相处会产生焦虑,当自我安全受威胁时产生症状。

3.社会模式:

对偏差行为的看法是由于社会和环境因素造成压力、焦虑,导致症状的形成。

4.存在主义模式;

主张当一个人完全体验到并接纳自己时,生活才觉得有意义,并通过与他人真诚的关系中体现到自己的存在。

认为偏差行为是个人在努力发现并接纳自己的过程中遭受阻挠的表现。

5.沟通模式:

认为信息沟通不良会造成行为分歧、曲解其意。

偏差行为是由于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缺乏一致性而造成。

6.行为模式:

认为偏差行为是学习来的,是非期望行为的习惯形式。

7.医疗模式:

认为偏差行为可能是源发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过程的结果,症状受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8.护理模式:

对偏差行为的看法是: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产物,对压力反应有个体差异;

人性常显脆弱,偏差行为会影响整个人;

观察行为必须先了解行为偏差有关的压力源。

[综合练习题]

1.说出精神科护理、精神疾病概念及意义?

2.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特点是什么?

3.比较各种精神科护理临床运用模式对精神病人偏差行为的看法?

第三章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

【学习要求】本章作为自学,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

1.了解护理程序的四个步骤;

2.了解精神科护理评估内容;

3.了解医疗诊断与护理诊断的异同;

4.应用护理程序于精神病人的护理过程。

第四章治疗性人际关系

1.治疗性人际关系与一般社交关系的区别

1.熟悉治疗性关系的建立过程及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

2.护理人员在治疗性关系中的角色功能

1.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含义、目标

2.建立治疗性关系的基础

3.影响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治疗性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目标

1.治疗性关系:

是指发生在治疗环境中,求助者与协助者之间的关系,是有目的的互动,而非社交性关系,焦点集中在病人的行为上,以促进病人健康为目标。

2.治疗性人际关系的目标:

①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

②减轻焦虑、增加身心的舒适;

③促进病人对自我的了解、接受,增加病人的自信和自尊;

④增加病人与他人的沟通、及自我开放的意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适应团体生活,借此学习到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模式;

⑥增加个人能力以满足自己需要,并达成现实的个人目标。

二、建立治疗性关系的基础

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接纳,非批判性和一致性。

这是与任何类型病人发展治疗性关系最基本的东西。

三、治疗性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①护理人员的特质包括:

自我了解、自我价值观念的澄清、感觉的探索、角色的模范能力和利他的价值观;

②病人的病态行为包括:

病人的操纵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好斗行为、抱怨性行为和退化行为。

四、建立治疗性关系的过程

1.互动前期:

是指护士真正接触病人之前的时期,此期护理人员主要进行收集资料之工作和探索本身的感觉。

2.介绍期:

从与病人第一次见面即展开,是相互介绍、了解、熟悉的阶段;

工作目标是:

是建立护理人员与病人间的互相信任;

确立护士是对病人重要的人;

工作内容是:

给予初入院病人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和医护人员;

建立护患信任;

确认病人问题等。

3.工作期:

当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了信任感,彼此观点不同之处得到澄清,有了共识,则护理人员与病人的关系进入了工作期。

此期是解决问题的阶段。

此期的工作目标:

提出病人问题,并与病人共同解决问题,发展健康的行为;

工作内容:

引导病人表达他们的感觉、想法,共同寻找压力源,尝试新行为,协助病人处理焦虑,增进其独立能力和自我责任感,并发展有效的应对机制。

4.结束期:

经过工作期,病人放弃旧的行为,开始从事新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表现出正性的评价自己和显示自我照顾的能力,就应该考虑结束这种关系。

坎佩尼罗提出结束期应具备的条件:

症状或问题解决;

社会功能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