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147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

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过程

旁注

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讨论:

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注意安全;

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

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

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

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

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

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

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板书

设计

1、我们周围的土壤

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

土壤里有:

蚂蚁、蜗牛、蚯蚓……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教后

反思

了解土壤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知识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一、导入新课

  谈话:

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过渡: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

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土壤

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

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活动二:

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

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开展研究。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活动三:

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

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

不同的条件:

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

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1:

倒入量杯;

方法2:

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6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

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摸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

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

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三、课后拓展指导

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你知不知道我们扬州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

有什么特点呢?

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

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等。

第二节了解土壤

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

种类:

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

肥沃的土壤

2课时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一、导入

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

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

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什么是腐殖质呢?

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

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讲述:

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评析】动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大影响。

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益虫的保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做肥料袋。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

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三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

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评析】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从而验证假设。

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做一回“实验”。

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