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128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省情Word格式.docx

其他城市还有厦门市、三明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永安市、石狮市、福清市等。

二、自然条件

1.地形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

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斜贯在闽、赣两省之间,长约53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

武夷山市境内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

闽中大山带被闽江和九龙江切割成三段,北段为鹫峰山脉,中段为戴云山脉,南段为博平岭。

闽中大山带东侧诸多东南走向的山丘分支延伸入海,形成多海湾和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构成福建海岸地貌的基本格局。

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多次海浸、海退,海湾内形成了沿海平原和多级不同海滨阶地与海蚀平台。

闽江口以北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

闽江口以南不仅有较大面积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而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

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福建省耕地集中分布区,也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2.水文

受地质构造、地形的影响,福建的水系以山地性外流河为主体,呈格子状和扇状分布。

除汀江流入广东境内外,其他大小河流大都发源于省内并在本省入海。

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和汀江等,其中闽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2,有福建的“母亲河”之称。

在海洋性季风气候因素的主导作用下,福建河流具有径流量大、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较明显等特点。

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3.气候

福建背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省年平均气温,从北到南为17~21℃,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大多为27~29℃。

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自北向南为5~13℃。

三、资源状况

福建自然资源种类繁多,部分资源总量较大,优势明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但也有部分资源比较贫乏,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

1.气候资源

全省有霜期0~30天。

闽东南地区霜期很短或终年无霜,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果树生长;

其他地区可一年二熟,适于水稻、茶叶等喜作物生长。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递增。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的雨季和干季。

3~6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

7~9月主要是台风雨,降水量也较多,但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10月至次年2月为干季,降水较少。

全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200~48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也较明显。

岛屿及沿海突出部年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全省风能理论蕴藏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

风能和海底油气资源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01.1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964立方米。

其中:

地表水资源总量1399.9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130.39毫米;

地下水资源总量398.05亿立方米;

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17亿立方米。

行政分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为324.60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为16.25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为88.14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为4.47亿立方米。

对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明,2583千米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048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9.29%;

污染河长为553千米,占20.71%,与上年相比减少10.07%。

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主要情况为:

闽江水系水质状况略有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099千米,占评价河长的84.09%;

污染河长为208千米,占15.91%,比上年减少2.53%。

九龙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335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1.89%;

污染河长为131千米,占28.11%,比上年减少27.04%。

汀江水系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在评价的300千米河长中全部达标。

晋江水系水质状况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57千米,占评价河长的33.33%;

污染河长为114千米,占66.67%,比上年增加7.6%。

木兰溪水质状况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66千米,占评价河长的63.46%;

污染河长为38千米,占36.54%。

闽东诸河水质状况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46千米,占评价河长的76.84%;

污染河长为44千米,占23.16%。

闽南诸小河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在评价的45千米河长中,水质为Ⅱ类的河长为25千米,占评价河长的55.56%;

水质为Ⅲ类的河长为20千米,占44.44%。

3.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仅占21%。

全省耕地面积为133.7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8公顷,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

福建海域宽阔,滩涂广阔,目前在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有20.6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港湾,其中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闽东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45.68%;

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却占全省的76.12%。

全年可用于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面积0.85万公顷,其中:

新增耕地面积0.29万公顷,各地新开发的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面积0.56万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64万公顷,耕地补充面积超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0.21万公顷,连续第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4.矿产资源

据调查论证,全省35种主要矿产中,保有储量到2010年可以充分保证的有钨、钼、钽、铌、玻璃用石英砂、铸型用石英砂、水泥标准砂、叶蜡石、水泥用灰岩、花岗石材、重晶石等11种,基本保证的有铁、稀土、萤石、高岭土、澎润土和石墨等6种;

到2020年能够保证需求的有钨、玻璃用石英砂、铸型用石英砂、水泥标准砂和花岗石材5种。

5.旅游资源

福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全省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1个世界地质公园(泰宁)、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5个4A级旅游区、2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单位,有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省级优秀旅游县。

还有天然沙滩60多处可开发为沙滩浴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100多个。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客家民居土楼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也正在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福建名山众多,以武夷山风景区最为著名。

景区内有红色砂、砾岩组成的36峰、99岩,清澈碧透的九曲溪环绕山间,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

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各项建设已全面完成。

此外,还有各具特色、享有一定声誉的福州鼓山、福鼎太姥山、泉州清源山、厦门万石山、连城冠豸山、南平茫荡山等。

福建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海滨地貌奇异多姿,海上景观秀丽独特。

沿海还有许多海滨沙滩具备优良海水浴场条件,是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的胜地。

著名的海景有厦门鼓浪屿、海坛岛、东山岛、惠安崇武半岛、莆田湄洲岛、闽东三都澳等景点;

海滨沙滩有东山马銮湾沙滩、厦门本岛和鼓浪屿沙滩、晋江衙口沙滩、平潭龙王头和坛南湾沙滩、惠安崇武沙滩等。

海坛风景区已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福建开发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甚多,文化遗址、旧城古堡、名寺古庙、名人祠墓、名桥古建、摩崖题刻、博物史馆、革命旧址等均极富特色。

6.野生动植物资源

福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据调查统计,全省已发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653种,约占全国的26.4%,其中哺乳动物有120种、鸟类549种(含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鱼类815种;

已定名的昆虫5000多种,全国昆虫共有33目,福建分布有31目。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60种,其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138种;

省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分别为76种和921种,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1种,以上属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物共1168种。

高等植物有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

木本植物有1943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

国家一级的7种,国家二级的45种。

此外,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

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

野生动物种类。

鱼类计4纲37目179科815种,其中:

文昌鱼纲1目1科1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

鸟类计21目66科549种(含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6种(国家一级的12种,如短尾信天翁、黑鹳、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等;

国家二级的84种,如角鸊鷉、褐鲣鸟、红脚鲣鸟、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鸳鸯、红隼、白鹇、草鸮、褐翅鸦鹃、蓝翅八色鸫等);

候鸟350种,其中:

冬候鸟177种,夏候鸟52种,旅鸟121种;

古北界270种,东洋界249种。

兽类计10目32科78属12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44种(国家一级的5种,如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麂、中华白海豚等;

国家二级的39种,如猕猴、穿山甲、黑熊、鬣羚、水鹿、江豚、虎鲸等)。

爬行类计3目17科58属1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种(国家一级的2种,如蟒蛇、鼋等;

国家二级的7种,如大壁虎、三线闭壳龟、棱皮龟、玳瑁等)。

两栖类计2目8科16属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种(国家二级的2种,如虎纹蛙、大鲵)。

动植物地理分布。

福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东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动物地理区划与植物区划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区划的分区接近一致。

地理区划上,从闽江口附近开始,沿着戴云山脉和博平岭山脉达广东省北部为分界线,在分界线以北地区,动物以古北界为主,往南则以东洋界物种相对丰富,而古北界物种相对少些;

植物则是在分界线以北以中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往南以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

7.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

潮间带滩涂面积19.88万公顷。

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200多种,贝、藻、鱼、虾种类数量居全国前列。

海岸港湾资源。

福建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

海岸线曲折率1∶62居全国第一位。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