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精读doc40页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非暴力沟通精读doc40页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暴力沟通精读doc40页doc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之后的生活经历和对比较宗教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发展出非暴力沟通模式。
在本书中,卢森堡博士将他的方法简单明晰、步骤明确地传授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以此达到彼此间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人是一个情绪化的、“难相处的”,甚至是愤怒的对象。
№.2今日导读
一般说到沟通,我们指的是人与人或者与群体之间的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并以此达到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顺畅。
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平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
它可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哦。
№.3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一)
我们通常认为,像动粗、打人、杀人、战争等才是暴力。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们可能觉得,“暴力”和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这种直接诉诸于身体的暴力,还有一种暴力以语言的形式,伤害我们的精神、心灵、感情。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谈话方式、内容,回忆一下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是十分伤人的。
相比于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比较隐蔽,但它往往比身体暴力更令人痛苦。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引起了这些语言暴力,它们都算是
“暴力沟通”。
而非暴力沟通,就是为了改变暴力沟通所提出的沟通方式。
简单来说,它关注的是这样四个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首先我们要留意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要能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去描述它;
接着,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了解是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
最后,要根据这些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
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借助这四个要素关切地倾听他人。
我们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聆听他们的请求,以此去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影响、帮助别人也这么做,我们和他人之间就可以达到更好的互动、更好的理解。
№.4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二)
作为一种充满爱与平和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爱的语言”。
它并没有包含任何超出了我们认知的新主张,完全是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我们的生活。
它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放弃那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比如当我们听到批评时,第一反应往往是为自己辩解或者反击,但这样的反应往往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因为在听到批评时,愤怒、委屈、尴尬等情绪容易让我们失去理智,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批评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才是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当然非暴力沟通也不是要把我们改造得温顺、乖巧或者听话。
这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并不是为了消除纠纷、争吵,就让我们放弃自己的主张、观点,一味地去委屈自己、顺从别人的意思。
它是让我们去了解自己的感受、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清晰、诚实地表达自己,又要倾听他人,从而培育彼此之间的尊重、关注与爱。
如果我们能用心去洞察对方隐藏在话语里的需要,慢慢地对方也会加入这样的互动,长此以往,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那么,非暴力沟通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吗?
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还是一种持续的提醒。
它能够提醒我们倾听自己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反映出来的需要,从而促进自我理解、内心和谐,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是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非暴力沟通的用途是很多的,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
不论是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这样的日常生活领域,或者是工作环境,乃至政治谈判,非暴力沟通都可以发挥作用。
但凡是人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环境,我们都有运用到非暴力沟通的机会。
№.5异化的沟通方式
(一)
在深入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们过去使用的那种伤人的沟通方式有何不妥。
那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阻碍了我们去体会自己和他人心中的爱,作者将其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并总结了其中最有概括性的四种。
第一种是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或其行为,而非客观地描述。
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常会不自觉使用负面的、贬义的词汇。
从道德角度出发,很容易将人随便分类、定性,人被简单粗暴地分成好人和坏人。
和“好人”站在一边意味着背后有更多的人支持,意味在争论中更容易占据优势、获得“胜利”,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大家,想必都深有体会。
第二种是进行比较。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与别人比较,很有可能产生低落的情绪,甚至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中国是一个竞争格外激烈的地方,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到大,可以说每个人都活在永无止境的比较中。
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只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能力、成就、幸福,扭曲了内心的平衡,产生虚荣、攀比甚至仇恨情绪,比如社会中的仇富心理。
№.6异化的沟通方式
(二)
第三种是回避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常常都与别人发生互动,会对别人产生影响。
一个正常的人,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语言、行动承担起责任。
很多事情是我们的责任使然,是有充分理由并且应该去做(或者应该不做)的,但有时我们却试图以一些表达方式去说明是别人或者环境等外力因素强迫我们的,试图以此逃避责任。
比如,“我不想抽烟,但大家都抽,我(也没办法)只好跟着抽。
”
“我按照公司的制度开除他,也是迫不得已。
”“我是男的,做饭这种事我不会也行。
”这些话中都没有体现出说话人的主动意愿,而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外部的借口。
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放任自己的行为被外部力量裹挟,我们就容易变成危险人物。
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种族大屠杀,命令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实际上所有参与这个过程的人都是刽子手,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只是听令行事,并非真正的在作恶。
纳粹高官阿道夫·
艾希曼在二战中负责将犹太人送往集中营并集体杀害,在战后的审判中,他就辩解道:
“我认为有必要在上级领导和像我这样只是执行命令的人之间有所区隔。
”并请求法庭的赦免,“我不是(上级)领导,因此我也不觉得自己该背负如此罪责。
”艾希曼最终被判处有罪,并被执行死刑。
第四种是强人所难。
我们常常会对别人抱以要求,这在生活中相当常见的。
本来这是一件双向的事情:
我们可以提出要求,对方也可以拒绝。
但很多时候,要求变成了命令,暗藏着威胁:
如果对方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责骂或者教训,比如上级命令下级,家长命令孩子。
有时人们倾向于以命令和指责的口气,使用“应该”、“必须”这些表达方式,依靠权威去强制别人做事情。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言或多或少都会被这四种沟通方式影响。
作者认为,异化的沟通方式来自于等级社会,并加强了等级社会的阶级统治。
因为评判、比较、命令、指责的思路让人们习惯于评定是非,也就更愿意追随权威去获得是非对错的标准。
而如果人们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就不会再满足于做听话的奴隶和被支配对象。
№.7什么是观察?
(一)
现在,我们已经简单地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并反思了异化的沟通方式。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
一说观察,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难道我不是每天都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吗?
的确,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但我们真的是在“观察”吗?
比如,你在和同事进行工作沟通,你的观点阐述了3次对方还没有完全明白,你的观察是“我解释了3次我的观点,他没有理解”,还是“我的天啊他怎么这么笨!
有时候沟通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观察出现了偏差。
非暴力沟通不仅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能清楚地表达出观察结果;
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在卡片3中所说的“道德评判”,就与客观的观察是对立的。
让我们对比下面这两种不同的说法:
你觉得自己常用的是哪种?
№.8什么是观察?
(二)
在上一张卡片的表格中,左边一栏是评论,右边一栏是观察。
根据笔者自身的感受,日常交流中“评论”出现的比例似乎会更高一些,人们习惯于说话时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这个姑娘太强势了;
他这个人话真多;
他老是无缘无故发脾气……等等。
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在网络上),我们还会“贴标签”,遇到一件事情,或看到一个人,我们很快地就会根据一些表面信息给这件事或这个人贴上标签。
“熊孩子”“凤凰男”“绿茶婊”这些词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这样的表达能简洁快速地突出事物特质,但也是一种很不负责的方式。
意识到观察和评论之间的差别,我们才能区分二者。
这当然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多加留意。
注意形容词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带有褒贬色彩的词汇。
比如“懒”“愚蠢”“丑”“好人”等等,通常代表的是评论,“他长得真丑”反映的事实可能只是“他长得不符合我的审美”。
注意副词的使用。
像“每次”“曾经”通常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但像“总是”“从不”就不一定了(“你总是很忙!
”“你从来不能听我好好把话说完!
”);
“经常”“很少”之类的词也容易产生混淆,因为衡量的标准并不明确。
把推测、预测当作事实,比如“我觉得他没有听懂”
和“他自己说他没有听懂”的差别。
这几点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的思路。
当然,非暴力沟通也并不是反对评论,它只是认为所有的评论都要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水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自己下河试了试,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水不深也不浅。
在了解观察和评论的不同后,我们在说话时就要有意识地纠正过去那种用评论代替观察的思维。
同时,我们也是倾听者,在听到那些评论性的言论时可以多留个心眼,比如追问一句:
怎么了?
为什么?
或者自己多做一些观察,做出自己的判断,而非盲目听信。
№.9今日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反思了那些异化的沟通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并对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观察”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非暴力沟通的定义,观察
要点: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能清楚地表达出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
思考与讨论:
写下最近发生在你身上的沟通不良的事件,看看自己是否在这些情况中使用了“暴力沟通”的方式。
如果有,请认真地思考,这些对话中所隐含的双方的需求和感受。
然后想一想,如果事情重来一次,你觉得可以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去解决吗?
№.10今日导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生而为人,我们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自己的感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越来越不愿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所束缚,习惯了服从权威和现实,而非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作者总结的四种不恰当沟通方式,并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之一的观察,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
“感受”和“需要”。
№.11感受和想法
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作者马歇尔发现,与其说人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如说人们在体会感受这一步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人们表达出来的经常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