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2104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ILVACO-ATLAS操作文档资料下载.pdf

输入密码(注意大小写,并且本软件不显示密码图案“*”,一定注意输入正确与否),点击OK。

进入界面4)右击空白处选择“Tools”,再点击“Terminal”。

(如图1.4)图1.1图1.2图1.3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25)创建根目录并进入ATLAS软件5.1创建根目录

(1)右击选择“Files”,“FileManager”(如图1.5).找到“experiment”文件夹并双击打开(如图1.6)。

(2)点击左上角“File”,“newfolder”.并在弹出窗口中“newfoldername”中输入自己的名字如”luyawei”(如图1.9),回到“Terminal”窗口。

(3)输入“deckbuildas&

”(注意deckbuild与as之间的空格),按回车,弹出如图1.11的窗口。

图1.4图1.5图1.6图1.9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3二、NMOS结构的ATLAS仿真我们将以下几项内容为例进行介绍:

1.建立NMOS结构。

2.Vds=0.1V时,简单Id-Vgs曲线的产生;

3.器件参数如Vt,Beta和Theta的确定;

4.Vgs分别为1.1V,2.2V和3.3V时,Id-Vds曲线的产生。

三、建立NMOS结构本节将按照建立器件的一般步骤:

定义网格;

定义材料区域;

定义电极;

定义摻杂;

定义材料类型;

定义物理模型;

定义接触类型。

我们将按照上述方法建立的器件用tonylopt直接显示出来,以便于查看修改。

启动ATLAS,输入语句:

goatlas。

按下回车键。

1.1.定义网格定义网格在ATLAS中定义器件只能用矩形方式定义。

如欲定义如右图的结构,必须按照三个黑色矩形来定义。

这些矩形区域在ATLAS中称之为网格。

网格的大小由X、Y坐标(loc)定义,为了更为精确的描述网格,ATLAS将网格进行细分(spac),等号后面的参数即为细分的间隔。

网格的疏密决定仿真结果的精确程度。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structure”、“mesh”。

(如图3.1)。

进入图3.2所示的“ATLASMesh”界面。

在“Type”选项中选择“constructnewmesh”。

进入图3.3的“ATLASMeshDefine”界面。

图3.1图3.2图1.11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41.“Direction”选项选择“X”。

在“Location”中输入1,“spacing”中输入0.5,点击“Insert”。

按照以上流程依次输入(0.5,0.05)、(0.5,0.008)、(1,0.1)、(1.1,1)、。

输入X完毕后点击“Y”。

输入(0.1,0.05)、(0.08,0.05)、(0,0.05)、(0.5,0.02)、(4,2)。

结果如图3.3。

2.直接点击图3.2中的“WRITE”。

在主界面中将生成如下语句(如图3.4)。

2.定义材料区域定义材料区域定义好网格之后,下面就需要将定义的网格规划成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定义不同的材料类型。

区域1为氧化层,区域2为衬底Si,区域3、4为N重摻杂区域。

以下我们将使用region命令定义不同的材料区域。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structure”、“Region”。

进入图3.5的“AtlasRegion”界面。

2)点击“AddRegion”,“Number”中出现“1”。

依次在下面的数据输入端口中输入“1.1,1.1,0.1,0”,并选择“Material”为“SiO2”。

图3.3图3.4图3.5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53)按照第2步的方法依次建立区域2、3、4。

区域2的数据为“1.1,1.1,0,4”,“Material”为“Silicon”(图3.5);

区域3的数据为“1,0.5,0,0.5”,“Material”为“Silicon”;

区域3的数据为“0.5,1,0,0.5”,“Material”为“Silicon”。

按下“WRITE”。

生成语句如图3.7.行语句解释:

a.Region:

区域定义命令。

b.Number:

区域标号c.x.min,x.max等:

指定所要定义的区域。

d.Material:

定义材料类型,可以选择提供的各种材料。

e.polarizationcalc.strain等:

申明极化效应,并对极化效应大小及极化电荷密度进行计算。

3.定义电极定义电极本节将为上述定义好的各个区域引出电极。

为此我们将使用electrode命令。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structure”、“Electrode”。

进入图3.8的“AtlasElectrode”界面。

2)点击“Adddelctrode”,选择“gate”;

然后依次添加“drain”,(如图3.9);

3)点击“gate”,再点击“definelocation”。

输入如图3.10中的数据(0.55,0.55,0.1,0.08);

同样再选择“drain”,输入如图3.11中的数据(0.7,0.9,0.1,0.01)。

同样再选择“source”,输入如图3.12中的数据(0.9,0.7,0.1,0.01)。

点击“WRITE”,生成语句如图3.13.图3.6图3.7图3.8图3.9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6行语句解释:

a.Electrode:

定义电极命令。

Name是电极名。

引出电极区域标号。

c.Contact:

为每个电极添加接触类型。

Name是电极名,紧接着就是接触类型。

4.定义摻杂定义摻杂本节为区域2、3、4摻杂,区域2中摻入浓度为1e17的施主杂质,区域3、4中摻入浓度为1e19的施主杂质。

我们将使用doping命令。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structure”、“Doping”,“Analytic”。

进入图3.14的“AtlasDopingProfile”界面。

2)“ProfileType”选择uniform,“conc”中填入“1e17”,“regions”选择2,其余保持默认。

点击“WRITE”。

语句如下所示.3)同第1步再次进入“AtlasDopingProfile”界面。

“ProfileType”选择uniform,“conc”中填入“1e19”,“regions”选择3,其余保持默认。

4)将第3步再操作一遍只是将“regions”选择4,生成语句如下。

图3.10图3.11图3.12图3.13图3.14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7a.Doping:

摻杂命令b.Uniform:

杂质分布类型是均匀分布。

(常用参数是杂质类型和杂质浓度)c.Conc:

杂质浓度;

n.type:

杂质类型;

regions:

区域标号。

5.定义材料特性定义材料特性所有的材料都被分为半导体、绝缘体、导体三大类。

每一类都有特定的参数,如半导体有电子亲和势、能带间隙、少子寿命等。

本节将用material命令来定义相关参数。

Material参数分为几大类。

区域参数,能带结构参数,迁移率模型参数,复合模型参数等等。

每个参数都对应一定的物理模型,由一系列方程来表示这些量。

常用参数(命令)有:

本征载流子浓度允许的最小值(ni.min)、电子空穴的寿命(taun0、taup0)、电子空穴迁移率(mun、mup)。

本部分将指定本征载流子浓度允许的最小值为1e10,电子空穴的寿命均为1e9s。

直接在主窗口中输入语句。

“materialni.min=1e10taun0=1e9taup0=1e9”四、模型指定命令组以上我们已经建立了器件结构,现在我们将进入模型指定命令组。

在这个命令组中,我们将分别用Model语句、Contact语句和Interface语句定义模型、接触特性和表面特性。

1.选定物理模型本节将用models命令指定物理模型。

这些物理模型可以分为五组:

迁移率模型,复合模型,载流子统计模型,碰撞离化模型和隧道模型。

针对目前的技术均有简便的方法配置相应模型,例如本实验的MOS技术应选用的基本模型有迁移率模型(CVT),复合模型(SRH),载流子统计模型(fermidirac)。

本节将选用载流子统计模型(fermidirac)。

具体方法是: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models”、“models”。

进入图4.1的“Atlasmodels”界面。

2)“Catagory”选择“Statistics”;

下面选择“fermidirac”;

图4.1图4.2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SILVACOATLAS操作文档中山大学微电子实验室82.定义接触类型与半导体材料接触的电极默认其具有欧姆特性。

如果定义了功函数,电极将被作为肖特基(Shottky)接触处理。

Contact语句用于定义有一个或多个电极的金属的功函数。

1)依次点击右上角“commands”、“models”、“contact”。

进入“Atlascontact”界面。

如图4.22)“Electrodename”中填入“gate”,“workfunctiondifference”选择“Al”,点击“WRITE”。

3)再次进入“Atlascontact”界面,“Electrodename”中填入“source”,“workfunctiondifference”选择“Al”,勾选“surfacerecombination”,点击“WRITE”。

4)再次进入“Atlascontact”界面,“Electrodename”中填入“gate”,“workfunctiondifference”选择“Al”勾选“surfacerecombination”,点击“WRITE”。

生成语句如下:

以上我们将每个电极均定义为欧姆接触,接触势为4.1。

3.指定接触面特性为了定义NMOS结构的接触面特性,我们需要使用Interface语句。

这个语句用来定义接触面电荷浓度(qf)以及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接触面的表面复合率(s.n.、s.p.)。

定义硅和氧化物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