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11800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第六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农民民主意识提高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4.1914年,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爆发了。

关于这场世界大战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5.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A.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B.中国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不是贡献者

C.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比较有限

D.中国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6.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①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订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经过考古工作者鉴定,确认它距今三、四十万年,与闻名于世的北京人时间相当。

“它”是指()

A.大冶毛铺遗址B.大冶市章山石龙头遗址C.大冶上罗村遗址D.阳新猪婆岭遗址

8.下列四幅地图,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形势的是

A.

B.

C.

D.

9.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介绍错误的是

A.西欧的国王是所有庄园的主人,农奴是庄园的劳动者

B.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意味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C.5世纪晚期,众多的日耳曼人国家中,法兰克王国是最大的封建国家

D.庄园盛行农奴制度,庄园地主采取劳役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奴

10.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书写载体的演变

B.手工技艺的精湛

C.中国汉字的发展

D.早期文明的曙光

1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当裴多斐的自由宣言回荡在历史的空间,我们可曾思考过“自由”的含义?

让我们打开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的历史画卷,去感悟自由的真正含义吧!

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①章西女王

②屋大维

③玻利瓦尔

④克伦威尔

⑤华盛顿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④

12.中俄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指出: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相矛盾的现象。

”与材料中“不平衡和矛盾”无关的是()

A.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

C.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13.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

”下列有关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发的

②这场战争是因为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引起的

③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这场战争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追求民主和科学,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A

B.B

C.C

D.D

15.“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

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

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

……是下策。

“据此判断,这可能是哪位的主张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它不仅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加工、贮藏、食用方法。

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D.南北各地区物种交流

17.下图为1800-1838年间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据。

下列事件与图中所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8.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同时发表《开罗宣言》,指出使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

材料表明国际社会

A.坚决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B.承认中国等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C.同意中国加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19.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这直接得益于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多极化趋势

20.()年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了代号为“霸王计划”的行动,这一行动()

A.1942加快了英国战场的胜利进程

B.1945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1944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D.1944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二、填空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材料一体现的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后人把孔子称为“大教育家”的理由是什么?

(写出2点即可)

材料二:

韩非子日: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2)材料二体现了韩非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战国时期各国采用法家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提。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3)材料三中“制度”指的是什么?

该制度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4)材料四中“陛下”采取“推恩分子弟”这一措施的背景是什么?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陛下”还建立了什么制度?

22.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

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

——《百家讲坛》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制度”的首创者是谁?

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

依据材料指出这两种制度实施的共同影响。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综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材料一中提到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2)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中国14年抗战开始于哪一事件?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是什么?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上有何影响?

24.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

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5.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

“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此指出,五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