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1695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龙东平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ord格式.docx

邮政编码:

400016

公告有效期限:

本公告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安龙东平煤矿30万t/a(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13年1月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安龙东平煤矿;

(2)建设规模:

30万t/a;

(3)建设地点:

安龙县戈塘镇;

(4)建设性质:

整合;

(5)产品方案:

矿井原煤主要销往黔西南州九泰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后统一销往贵州兴义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1.2工程简况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1号),东平煤矿由原戈塘大坝煤矿(3万t/a)和原戈塘洪胜煤矿(9万t/a)整合而成。

井田面积2.9208km2,开采深度1450m至1000m标高。

矿井范围内涉及可采煤层3层,分别是17号、22号和25号煤层。

项目总投资14780.25万元,其中环保工程投资439.95万元,占矿井建设总投资的2.98%。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东平煤矿原整合设计规模为15万t/a,设计新建工业场地,新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并已对井筒进行施工,15万t/a生产系统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也未进行生产。

后生产规模调整为30万t/a,变更设计将利用15万t/a时新建的工业场地,以及新建的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矿井15万t/a生产规模新建的井筒是参照30万t/a的生产规模进行配置的,目前的井筒经改造后可以满足30万t/a生产规模的要求)。

原有煤矿设施设备全部拆除不利用,地面设施全部新建。

根据矿井划定开采标高、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矿井开拓布置,设计全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分别为+1250m、+1150m、+1000m。

全井田划分为5个采区开采,即17号煤层1个采区(三采区);

22号煤层2个采区(+1250m水平标高以上为一采区,以下为二采区);

25号煤层2个采区(+1150m水平标高以上为四采区,以下为五采区)。

采区内煤层开采顺序为下行式。

工业场地配套地面生产系统及行政福利设施等,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工业场地北侧。

原煤运往主要销往黔西南州九泰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后统一销往贵州兴义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煤矸石销往贵州鑫华建材有限公司鑫华水泥厂用作制作水泥的原料。

矿井生产用水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

生活用水取自工业场地东南侧约660m处的Q1泉点泉水;

矿井设计采用DZL2-1.25-AⅡ型卧式链条炉排蒸汽锅炉1台向全矿供热,采用高效湿式脱硫除尘器处理烟气处理达标后经30m高的烟囱达标排放。

后期待瓦斯电站运行稳定后,利用瓦斯发电余热供热;

采用双回路供电,分别引自35kV大坝变电站不同母线段。

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排放废水730.06m3/d,受纳水体为大坝小溪;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装卸点、煤炭运输道路产生的粉尘等;

主要噪声有矿井通风机噪声、坑木加工房噪声、机修车间噪声、空压机站噪声、筛分间噪声、瓦斯抽放站噪声、交通运输车辆噪声以及泵类产生的噪声等;

主要固体废物有煤矸石、锅炉炉(灰)渣、矿井处理站煤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等。

2环境质量现状

2.1生态环境

(1)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工况仓储用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6种类型,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目前整个评价区内生态系统较稳定。

(2)评价区属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属黔西北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漆树及核桃林地区,原生植被已不存在,被次生植被(灌木)和人工植被(旱地植被、人工林木等)所代替。

(3)评价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紫色土等。

(4)评价区为轻度侵蚀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中、强度侵蚀区多发生坡耕地地区。

本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与林地生态环境,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

区域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相对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能力和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评价要求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要进行人工加以强化保护和恢复。

2.2地表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井污废水受纳水体大坝小溪及其支流上共设置5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2.3地下水

地下水现状监测资料评价结果表明,监测除大肠杆菌群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大肠杆菌群超标主要由于项目区域农业灌溉造成的农业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4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东平煤矿工业场地及附近区域的NO2、SO2、TSP日均值;

NO2、SO2小时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2.5声环境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各声环境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不超标,声环境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1地表沉陷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沉陷预测

采用由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开采沉陷预测软件MSPS”对本矿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

全井田开采后最大下沉值将达到2.9m,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约244.77hm2。

以贵州同类矿井多年开采沉陷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基础,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

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范围内。

由于本井田地处山区,属高原低中山地貌,相对高差大,平地较少。

全井田开采后引起的下沉约2.9m,相对于地表本身的落差要小得多。

全采区开采对局部地表形态和地形标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对地表的地形地貌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原来的地貌单元类型。

根据首采区和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可知,首采区开采后,各个居民点均不受沉陷影响,不涉及居民搬迁。

全井田(首采区除外)开采后,位于井田内南部的鸭皂居民点设计已留设保护煤柱,受沉陷影响较小;

另外,位于井田西部边缘的垮山(18户)、井田南部边缘的田坝(17户)、井田内西部的高布总(13户)居民将受到地表沉陷Ⅳ级破坏,评价要求采取搬迁措施。

其余居民点均位于开采区域范围外,基本不受地表沉陷影响。

由于井下开采的不确定因素,环评要求加强对边界煤柱附近居民房屋的观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东平煤矿总占地面积为4.25hm2,全部为新增占地。

其中,工业场地(2.39hm2)中水田1.09hm2,旱地0.01hm2,有林地1.14hm2,河流水域0.15hm2;

办公生活区场地中0.57hm2为旱地,0.01hm2为河流水域;

排矸场和附属系统区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工业用地等,东平煤矿的整合建设对整个评价区的耕地影响很小。

建设占地减少的植被面积较小,对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不会因矿井建设占地使物种减少,也不会使矿区植物群落的种类发生变化或造成某一种植物种的消失。

东平煤矿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倾斜较小,地表裂缝也主要产生在开采边界的局部区域,且裂缝也较小,对地表耕地上的植物及产量影响也相对较小。

矿井全井田开采后,沉陷土地总面积为244.77hm2,全井田开采后受中度破坏的耕地可以通过土地复垦来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

全井田开采后受重度破坏的耕地应由业主进行经济补偿。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将对井田范围内的林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及时填充地表裂缝后,对其影响不大。

对受轻度和中度影响的林地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基本能够迅速恢复其原有生产力;

但对受重度破坏的林地,建设单位则需根据《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评价区植被以农田植被和林地植被为主,其中农田植被占有整个土地面积的比例为37.54%,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井田范围内没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未发现有其栖息地和繁衍地。

矿井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也不会像平原地区那样出现大面积的沉陷盆地和大面积的积水区域。

基本不会改变井田范围内原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生产运营期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大坝小溪W2断面和W4断面的COD、Fe、Mn、NH3-N预测浓度较现状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SS和石油类预测浓度较现状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W5断面SS、COD、Fe、Mn、NH3-N预测浓度较现状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石油类预测浓度略有下降,各个断面预测值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矿井污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对大坝小溪水质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现状水域功能。

生产运营期污废水处理设施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大坝小溪W2、W4以及W5断面的各项预测因子的预测浓度较现状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W2断面的COD、NH3-N预测值标准指数为3.47、1.16,W4断面和W5断面的COD预测值标准指数分别为2.58、1.76,各断面预测值不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矿井污废水非正常排放造成大坝小溪水体类别改变,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及监测管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污废水处理系统事故外排。

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总体导水状况来看,本井田煤炭开采不会导通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对浅部含水层影响较小。

可能导通煤系地层与上覆含水层底部小部分的水力联系,甚至影响至上部间接含水层,增加矿井充水,但对矿井充水水量影响不大。

井下防尘及消防用水全部取自处理后的矿井水,提高了矿井水利用率,以减少对水资源的进一步攫取,不会造成矿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污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尽可能回用,排放污废水水质达标,本矿排水基本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

3.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较低(2.2m/s),降雨量较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厂址地面风速大于5m/s的频率较小,储煤场和矸石堆放场起尘几率小。

干燥季节对煤矸石堆置场和储煤场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可有效控制扬尘,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要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在采取降低装煤落差、设喷雾洒水装置后,原煤装车过程产生的装车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输道路为水泥路面,预计完成后车流量增加100~110辆次/天,并进行不定期洒水,可把运输扬尘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区域全年NE风为多,夏季主导风向为SW风,冬季主导风向为NE风。

工业场地北侧50m处分布有一户大坝居民,不位于区域主导风向下游,因此锅炉烟气对居民点影响较小,办公生活区位于锅炉房东侧,不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正常工况下矿井锅炉烟气最大落地浓度值出现在355m处,锅炉烟气中SO2最大落地浓度仅占标准值的3.56%,PM10最大落地浓度仅占标准值的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