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226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B项正确;

材料旨在强调行省制度下地方所拥有一定的大权,而不是强调行省制度造成地方势力膨胀,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的关系,排除C;

中书省才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D。

3.“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解析】材料“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可以看出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项正确,C项错误;

A项是先秦的制度;

B项西汉的制度。

4.《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过度的直接民主的弊端,故B正确。

材料没有否定公民民主政治,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肯定国家制衡机制,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故D排除。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特点

5.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

 

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这一规定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材料是强调私人利益,而非重视遵循自然规律,故A项错误;

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改变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故B项正确;

材料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调节的是邻里利益关系,与“防灾治灾”“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D项。

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

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遵从议会的决议

【答案】C

【解析】英国议会权力至上,不对国王负责,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正确。

7.“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军事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D.专制独裁性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已经设了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了德国资本主义改良不够彻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B正确;

浓厚的军事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A;

议院体现的一定的民主性,但没有反映其实质,排除CD。

所以选B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要求对外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材料。

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这是工业革命的需要,故B项正确。

ACD三项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但不符合题干“世界大势论”的要求。

点睛: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英国率先开展也最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急于开辟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9.有专家指出: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D.《资政新篇》

【解析】金田起义只是革命的开始,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问题,故排除A选项。

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也不涉及到土地问题,故排除C选项。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的方案,也同样不涉及到农民的土地问题,故排除D选项。

《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近人治史,颇推洪、杨。

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

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

建设何在?

”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1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A

据材料提到,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中日站在各自的立场导致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故A正确。

历史真相因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故B错误。

中日两国的文献记录各异,需要其他证据来还原历史真相,故C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故D错误。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12.学者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其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故A项错误。

由材料中“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知,作者是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功绩。

故B项正确。

C、D项都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但是和材料中的关键词“专制历史”不符。

故C、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

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行动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包括两层意思:

既要捍卫民国初年的法治,也要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即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CD两项说法错误。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14.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解析】教育部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因为日本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是实现其大陆政策这一既定目标的其中一步,侵略的屡屡得手使其野心不断膨胀,最终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的抵抗也是由开始的局部抗战到后来的全民族抗战,两者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种修改能够更完整的体现侵略与抗战的全过程,故选B;

A不符合题意,CD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

这一题紧扣时政热点(“十四年抗战”概念)出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史实去解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属于历史核心素养里的历史解释问题,所以这个题目值得考生深思,该如何去解释现实中的历史问题。

15.“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

”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中原,刘邓大军”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事,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它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故本题选择D符合题意。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16.公社众人……之中并无深谙马克思学说,也无通晓科学共产主义……3月18日起义得胜后不去追击兵微将寡的梯也尔政府,却只顾忙于备办选举公社,使慌乱之敌得以稳住阵脚,便是一大失误。

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

A.未建立工农革命联盟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未接管法兰西银行D.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17.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

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