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模拟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
“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
”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
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
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日,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
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合蓄;
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
母亲说:
“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
“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
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
“二弟,我好想你。
”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
“哥哥,对不起,对不起……”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
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
“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
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
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
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
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
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
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
“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
“好事。
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
“照办。
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说:
“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岁了。
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
“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哥哥说:
“我听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
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
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
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
我问:
“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那是一个童话。
我又问:
“为什么是童话?
“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
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
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
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
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
自从生病48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
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
“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
”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
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哥哥已老得很丑了。
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
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
我心又是一疼。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
“你忘了吗?
”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
“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我有耐心。
”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
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童话”代表哥哥的上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侧面介绍;
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D.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
5.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
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6分)
6.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联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车位数量少。
虽然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
《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各类停车场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段的车位使用率过低,其中,商务写字楼、公共场馆、医院、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日均使用率均低于50%。
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类停车场,其日均使用率仅为37%,低于平均水平的43%。
《报告》以十大核心城市(武汉、成都、苏州、上海、重庆、广州、长沙、北京、西安、深圳)作为数据研究的主要样本,结果显示,2017年8月份城市车位最高使用率仅有55%(深圳),最低至38%(武汉)。
综合来看,国内各大城市车位利用率之低,令人咋舌。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求。
也就是说,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未来两年内,即便这两个城市不再新建车位,也能满足车主的需求。
摘编自《都说停车难,车位竟50%闲置?
大数据报告揭露真相》2017年12月22日搜狐新闻
材料二: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