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0946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档格式.docx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的含义:

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

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实行分权原则。

2、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和迅速发展。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4.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六、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1.主要特点:

君主保留,议会掌权 

2.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3.政治运作模式:

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 

4.英王的作用:

对外交往代表英国;

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维系英联邦。

5.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权力运作方式

权力机关

地 

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

国家元首

国王

“统而不治”,国家象征

形式上任命行政机关

政府首脑

首相

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形式上对国王,实际对议会负责

行政机关

责任制内阁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立法机关

议会(上下两院)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不对国王负责

【要点透析】

第一,政治基础。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爆发革命以来到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终胜利,其间经历了资产阶级(以克伦威尔为代表)与封建旧贵族(以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为代表)的殊死较量,最后,在双方的妥协下,建立起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的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英国固有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即使英国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强大起来,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第三,宗教因素。

思想意识上的专制的天主教与当时英国的新教的矛盾冲突升级,反映在社会形态上,使英国新教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战胜封建王权的一面重要旗帜。

第四,历史传统。

从中世纪开始形成议会传统,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成为英国人民同英国王权进行斗争的重要场所。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次重要革命。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欧美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废除了封建土地的所有制,加速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英国的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世界史上,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推动了欧美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前:

英国议会自1265年诞生以来,无权直接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员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命令;

传统上,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甚至实行无议会统治,因此有“议会是国王的议会” 

之说。

革命后:

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国王只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

因此有“国王是议会的国王”之说。

变化原因: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英国王党势力;

“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的元首 

(2)议会中的上院,保留尊严和荣誉,权力相当有限;

下院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监督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中心。

(3)内阁通过控制下院的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内阁首脑是首相,拥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内在关系:

责任内阁制下,首相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阁员和政府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组成;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国王、议会、内阁、政党政治。

其特点是:

(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一般无实权。

明清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英国的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

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

⑴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是立宪政治的基础,是英国宪政史上永远的里程碑。

⑵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封建性),14世纪上半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

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院:

平民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1)原因

①英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形成并壮大。

②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

1640——1688

①爆发:

1640年

国王查理一世为讨伐苏格兰人民起义,于1640年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

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共和国建立:

1649年

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年

④革命完成:

1688年“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尽失人心。

此时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自由党)和托利党(保守党)。

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

威廉和玛丽是通过宫廷政变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上英国王位的,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所以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3)成果:

①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成果)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

(1)时间、机构:

1689年 

议会

(2)内容:

限制王权;

保证议会的权力与自由(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作用

①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权利法案》使英国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议会取代国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也逐步形成。

(1)时间:

18世纪前期

(2)特点:

①选民直选议员组成下院

②下院内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

③首相组织内阁:

首相:

立法权、行政权,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内阁:

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权力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继续扩大,请同学们试举一例加以佐证。

(1)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

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②内容:

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③结果:

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

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①特点:

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君主—国家元首、代表英国、维系英联邦

②核心:

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三、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3)、结束封建专制统治,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

(1)、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式。

(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本课小节】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使得议会的权力空前强大,有效地制约了王权。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民选的议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制约王权,是现代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雏形。

这种代议制政治体制的建立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