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0870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炼钢的过程是不断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的过程,正确;

D、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正确;

故选:

A。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B.

滴加液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倾倒液体

【答案】C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

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参加反应的

个数比为2:

3

【答案】D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分析.

【详解】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故A说法正确;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故B说法正确;

C、

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B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故D说法错误;

D。

4.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

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l:

12

【答案】B

【详解】A.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臭氧分子,故错误;

C.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

(1×

4):

(16×

3)=6:

1:

12,故正确。

B。

5.如图所示为①KNO3②NaCl③H3B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

①>

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

C.将P点处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

D.将P点处的KNO3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KNO3晶体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KNO3、NaCl和H3B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Cl>KNO3>H3BO3;

选项正确;

B.当温度为t℃时,在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NaCl=KNO3>H3BO3,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Cl=KNO3>H3BO3;

C.要将P点处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入KNO3固体、蒸发水分、降低温度等;

D.P点处的KN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达到饱和前没有KNO3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6.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

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件略):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③均为置换反应B.SiCl4中Si的化合价为+4

C.Si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D.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详解】A.由框图可知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两个反应均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均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SiCl4中氯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选项说法正确;

C.S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4号元素,最外层为4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既不容易失电子,又不容易得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S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4号元素,硅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4,选项说法正确。

7.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A.AB.BC.CD.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B、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OH-B.Ag+、K+、Cl-、NO–

C.Na+、H+、NO3–、CO32-D.H+、Mg2+、SO42–、Cl-

【详解】A、H+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卷II

二、化学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

(2)13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

(1).Ar

(2).

【详解】

(1)氩气是由原子构成的,则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氩原子,故填:

Ar。

(2)13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

【答案】

(1).元素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元素;

(4)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移除可燃物都可以灭火。

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11.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Tm的判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的质子数为69②属于金属元素

③原子的中子数为69④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答案】③

【详解】根据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

信息可知:

①原子的质子数为69,故①正确;

②铥字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②正确;

③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等于69,中子数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的差,不是69,故③错误;

④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故④正确。

12.下列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A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G俗称_____。

(2)大气中D的含量过高会产生_____,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答案】

(1).CH4

(2).纯碱(3).温室效应(4).CaO+H2O=Ca(OH)2(5).放出(6).Na2CO3+Ca(OH)2=CaCO3↓+2NaOH(7).复分解

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F是氢氧化钙,甲烷和B点燃生成D和C,D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水,水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H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由上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H4,G俗称纯碱;

(2)大气中D的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4)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