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0129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星级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x

第三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本着企业自愿申报和高标准的原则,根据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对组织或部门的作业现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四条全国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由中国质量协会组织实施。

第五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适用于完整的企事业生产制造作业单位或独立运营部门。

第六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设立以下三个级别: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第二章组织机构、职责

第七条全国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由中国质量协会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设立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政府主管部门、质协系统及企业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管理委员会负责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的管理和审批工作。

第八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质协,负责制定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评聘评审人员,组织实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的资格审查、文件评价、现场评价以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服务等工作。

第三章评价标准

第九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由办公室组织起草,经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正式颁发并实施。

第十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依据《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评分办法》进行。

第四章申请条件

第十一条组织或部门应在开展质量管理基础上,对照评价标准自我评价,自愿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申请组织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与经营的组织或部门,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组织有良好的质量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健全、落实,产品、服务质量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及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开展质量管理,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思想,实施内外部顾客满意测评,生产和服务现场管理规范有效;

(三)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活动,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执行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活动,现场管理有明显改进和提高。

第五章评价程序

第十三条组织或部门申报。

凡申请参加全国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的组织或部门,将申报材料寄送中国质量协会全国企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资格审定。

办公室对申报组织或部门的基本条件和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文件评价。

办公室组织评价专家对资格审定合格的组织或部门进行文件评价,管理委员会根据文件评价结果,确定现场评价组织或部门名单。

第十六条现场评价。

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确定的组织或部门进行现场评价,结果呈报管理委员会。

第十七条确定结果。

由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获全国企业现场管理星级组织或部门名单。

第六章表彰与奖励

第十九条中国质协对审定批准的组织或部门授予全国企业现场管理星级(五星、四星、三星)荣誉称号,有效期五年。

第二十条中国质协通过举办全国性表彰会议,授予表彰组织或部门奖杯和证书;

并在全国媒体上公布获荣誉称号的组织或部门名单,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国推广成功经验。

第七章纪律

第二十一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透明度。

第二十二条申报、接受评价的组织或部门要实事求是,不弄需作假。

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撤销申报、接受评价及获奖资格。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全国企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解释权属中国质量协会。

各行业、省、市质协及企业内部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可参照实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

为引导组织建立安全、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生产制造现场管理系统,提高组织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基于PDCA循环原则和精益生产理论,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可用于生产制造型组织进行现场管理的星级评价也可用于组织的自我评价。

(标准模式图:

上图为现场管理标准模式图。

其意义为:

第一部分,现场管理推进要素是现场管理的驱动力;

第二部分,现场过程管理系统构成标准的支柱,各种工具方法的系统运用构成了现场三大管理过程的基础;

第三部分,为现场管理相关结果。

1推进要素(150分)

组织领导者对现场管理的重视是推进现场管理的重要因素,组织的领导应确保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导和激励员工广泛参与组织的现场管理,同时加强有关现场管理的教育培训。

1.1领导重视(75分)

说明组织领导如何发挥领导作用,提高现场的作业管理水平。

1.1.1领导作用

高层领导应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中发挥领导作用,明确现场管理要求、指标及期望,并对杜绝或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做出承诺。

1.1.2战略秉承

组织的现场管理应秉承组织文化的要求,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展战略及战略实施计划相协调一致。

将战略和战略实施计划相关要求展开为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如质量提高、交付准时、成本降低、资源节约、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要求,同时将相关要求和指标纳入组织的绩效考核系统。

1.2人员素质(75分)

组织应对现场管理人员满足当前或未来现场管理所需的能力进行确认,说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现场管理要求。

1.2.1教育培训

组织应根据现场管理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建立起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协调的现场管理培训机制。

组织可采用分层、分类等培训方法,开展现场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应用等系统培训。

可通过建立交叉培训、定期轮岗等多项培训制度,鼓励员工一专多能,提高员工现场管理水平。

1.2.2员工参与

组织应营造员工积极参与现场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氛围。

在组织内部建立授权机制,通过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充分授权,使其主动承担现场管理的责任。

组织须建立并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将员工参与改进的成果作为员工薪酬增加和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

2现场过程管理系统(600分)

组织的主要过程管理系统是现场管理的核心部分。

组织应对生产涉及到的主要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组织战略实施计划的完成。

2.1产品开发过程(100分)

说明组织如何设计、控制、改进产品开发过程。

2.1.1过程要求确定

组织应该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策划,识别对于产品开发过程的主要要求。

这些要求来自于顾客、供应商、员工、股东、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顾客对于产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和策划产品。

可以应用多种方法确定产品开发的要求,如问卷调查、Kano模型、质量功能展开(QFD)等。

2.1.2过程设计

组织应根据产品开发过程的要求,借鉴全球最佳实践过程基准和竞争对手产品的标准进行过程设计,并为生产作业现场提供最优化方案。

确保快速、准确、可靠地反应顾客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更加简便、快捷地交付高质量产品。

组织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正交试验法、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面向试验的设计、面向可维护性的设计、零件标准化和模块化等。

2.1.3过程控制和实施

组织应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的开发周期。

常用的方法有并行工程、结构化的研发等。

组织应制定具体的测量指标,对产品开发的过程进行测量,如产品开发的周期、开发成本等。

组织应明确产品开发与生产制造现场管理过程接口的相关要求,以确保新产品、新工艺能快速、高效的转化为规模化生产。

2.1.4过程评价、分析与改进

组织应根据测量的结果,对过程有效性进行评价,制定相应改进方案和措施。

2.1.5过程保持

组织应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需要进一步修改过程管理的要素,如修改相关的设计流程、设计标准等。

2.2生产过程管理(400分)

说明组织如何设计、控制、改进生产制造过程,以实现现场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2.2.1过程要求确定

生产过程的主要要求来源于顾客和相关方,组织应将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转化为过程的要求及测量指标。

包括但不限于: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产成本、交付时间、作业效率、设备完好率、重大设备故障率、设备运行周期、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关键设备数量等。

2.2.2过程设计

为保证生产制造过程能够稳定、可靠、低成本运行,组织应开展过程策划和过程设计系列活动,实现工艺规范准备、生产流程、检验、仓储、运输、服务等过程的最优化;

采用适当的新技术和方法,实现设备规范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常用的方法有价值流图、拉动生产、准时生产(JIT)方式、单元设计等,编制科学合理的计划和作业指导书。

2.2.3过程控制和实施

组织应结合自身运营的理念和特点,根据设计的过程,选择适宜的过程管理工具或方法,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组织依据精益生产思想整合生产流程,实现柔性生产,提高作业效率;

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上下工序的顾客满意、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

确定生产制造过程的控制指标,及时、准确监控生产过程,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相关指标,使指标趋于优化。

生产作业现场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全员生产维护(TPM)、快速换型或减少调整时间(SMED)、防错系统(Poke-yoke)、单元布局、统计过程控制(SPC)、均衡生产、生产准备流程(3P)、5S、看板管理等。

2.2.4过程评价、分析和改进

组织应该对过程指标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定期分析,以确定过程的有效性。

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改进计划,在改进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改进的方法。

通常过程改进中会大量运用统计技术工具,如:

测量系统分析(MSA)、过程失效模型及影响分析(FEMA)、防错分析、六西格玛等。

2.2.5过程保持

组织应该在生产过程改进后,对于相关的标准、流程进行修改,以巩固改进的效果。

2.3供应链管理过程(100分)

说明组织如何设计、控制、改进供应链管理过程,实现供应与生产制造的无缝连接;

将供应商视为价值流的一部分,实现合作共赢。

2.3.1过程要求确定

组织应该明确对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主要要求,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交付及时性、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采购成本、库存水平、与供方共同成长等。

2.3.2过程设计

组织应该对供应链管理过程进行设计,建立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实现供应与生产制造的无缝连接,确保供应商在质量、成本、交期、服务等方面满足组织的要求。

在过程设计中,应关注供应商、采购流程、库存管理流程、招投标、物流等关键要素。

2.3.3过程控制和实施

组织应该对供应链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满足过程要求。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对原材料的质量、成本、库存水平进行及时监控,并且能根据组织需要及时调整,以保持供应链管理的柔性。

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如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物料需求计划(MRP)等信息系统,及时对供应链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