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0106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Word下载.docx

声能从声源沿波阵面的法线方向传播的路径称为声线,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声线是代表声波的传播方向。

例如球面声波的声线就是球面的半径线。

声波的瞬时状态可用声压、媒质质点振速和媒质密度中的任何一个来描述。

(1)声压:

有声波存在时,在静态大气压强上叠加的变化分量称为声压。

(2)质点振速:

有声波存在时,媒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单位为m/s。

(3)媒质密度:

单位体积内的媒质质量称为媒质密度。

有声波存在时,媒质密度要产生稠密稀疏的变化。

单位为kg/m3。

一、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前进过程中如果遇到尺寸甚大于声波波长的坚硬界面,会产生反射。

声波从界面反射的角度与声波入射到界面的角度相等,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声波如同从界面后面与声源相对应位置处发射出来的一样,即如同在该位置处有一声源,称为虚声源,也称为镜像声源,它与界面的距离等于声源与界面的距离,如图1-1所示。

图1-1声波的反射

当声源在一个凹界面前,声波会产生聚焦,如图1-2所示。

对于播音室来说,为了声音良好扩散,应避免凹界面。

图1-2声波在凹界面前的聚焦

当声源在一个凸界面前,声波会产生扩散,如图1-3所示。

播音室中经常采用凸面结构,以增加声波的扩散,使声能密度均匀。

图1-3声波在凸界面前的扩散

二、声波的干涉

由几个声源产生的声波,同时在同一媒质中传播时,如果这几个声波在某点相遇,在相遇处媒质质点的振动将是各个声波所引起的分振动形成的合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是各个声波在这一点所引起的分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声波的叠加原理。

也就是说,每个声波都独立地保持自己的原有特性(如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

因而,几种乐器同时演奏或几个人同时说话时,我们也能分辨出各种乐器和各个人的声音。

两个声波传到媒质中的一点时,如果两声波在该点产生的振动是同相的,则这点的振动会加强;

如果两声波在该点产生的振动是反相的,则该点的振动就会互相减弱或抵消。

当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声源所发出的声波叠加时,会使某些点的振动加强,某些点的振动减弱,甚至被抵消而不振动,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干涉现象。

产生干涉的声波称为相干声波,相应的声源称为相干声源。

当一个声源处于两个具有很小吸声性能的平行界面之间时,垂直入射的声波与反射声波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的结果在空间形成振幅分布恒定不变的振动,称为驻波。

两个频率相近,强度相差不多的声波相遇时,由于两者间的相位差时刻在变化而使叠加后的声波振幅作周期性变化,合成的声波会在时间上有强弱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拍。

振幅变化的频率等于原来两个频率之差,称为拍频。

三、声波的衍射和绕射

由于媒质中的障碍物或其他不连续性而引起声波波阵面畸变称为衍射(或绕射)。

如图1-4所示,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有小孔的大障碍物时,如果小孔宽度大于声波波长,声波将从小孔穿过向前传播;

如果小孔宽度小于声波波长,则在障碍物另一侧的声波有如一个以小孔为中心的新的声源发射的声波。

当声波的波长远大于障碍物尺寸时,声波可绕过障碍物向前前进;

当声波的波长小于障碍物尺寸时,声波会被反射一部分,障碍物后面会形成一无声区。

图1-4声波的衍射和绕射

(a)小孔宽度大于声波波长(b)声波波长小于障碍物尺寸

(c)小孔宽度小于声波波长(d)声波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

四、声强

声波的强度可以用声压幅度来表示。

如果声源是一个点声源,在距声波不太远的范围内,声波的波前为球面,声压幅度将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果声源很大,或离开声源很远,则声波波前为平面,声压幅度就不随距离远近而变化,而是保持一个恒定大小。

在实际中,由于空气对声波的吸收,声波的能量会逐步损失,直至使声压幅度降为零。

声波的强度用声强(I)来表示,单位为W/m2(瓦/米2)。

与声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称为声强,即通过与声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

第二节人耳的听觉

一、人耳的听觉器官

图1-5为人耳的剖面图。

它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图1-5人耳的剖面图

1.外耳

由耳廓(耳壳)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起收集和向外耳道反射声音的作用,外耳道将声音传送给中耳。

外耳道的自然谐振频率约为3400Hz,由于外耳道的共鸣,以及人头对声音产生的反射和衍射,人耳对2-4kHz的声音感觉约可提高15-20dB。

2.中耳

由鼓膜和三块听小骨组成。

鼓膜是一个漏斗状薄膜,声波激励鼓膜振动,并将振动传给三块听小骨。

听小骨具有一些非线性,使人们对一个频率的声音能产生出它的谐音的感觉。

中耳的腔室里充满空气,并且通过一根平衡管与喉头相连,使作用于鼓膜两边的压力能够平衡。

这个平衡管称为耳咽管。

3.内耳

由三个半规管和耳蜗组成。

耳蜗呈螺旋形,状似蜗牛,是一骨质腔体,内部充满淋巴液。

耳蜗沿其长度被基底膜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前庭阶和鼓阶。

在基底膜上分布有大量毛细胞,每根毛细胞上都连有末梢神经。

人耳听声的详细过程如下:

声音通过耳廓和外耳道到达鼓膜,使鼓膜产生相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经类似杠杆系统的三个听小骨放大后,传到耳蜗的卵形窗,并传递给耳蜗内的淋巴液。

耳蜗通过大约4000根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

耳蜗是一个选频器官。

高频声音激励靠近卵形窗的神经末梢;

中频声音激励中部的神经末梢;

末端的神经末梢则被低频声音激励。

当耳蜗的某个范围被相应频率的声波激励时,这个部位的毛细胞就会使相连的神经末梢发出电脉冲,并将电脉冲传给大脑。

每单位时间的脉冲数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声音越强,毛细胞受到的激励越厉害,单位时间内传给大脑的电脉冲数就越多。

因此,耳蜗是个很好的声音分析仪,它能从一个复合的声音中分辨出各个频率。

用人耳辨别声音的音调,只需听到振动的几个周期就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在听觉范围内人耳能认定和区分大约1500种不同的音调。

二、人耳对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声音的感受,在频率及声压级方面都有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外的声音人耳是感觉不到的。

人耳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因人而异,也随听音人的年龄而不同。

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为20Hz-20kHz,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无论声压级多高,人耳都听不到。

高于20kHz的声音称为超声;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年轻人可以听到高频上限的声音,超过20岁后,可听到的频率上限会逐渐下降。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人耳听到声音后对声音的感受却是一种心理现象,首先应弄清楚人耳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将人耳对声音的三种主观感受,即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声音三要素。

可以认为,响度主要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

音调主要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

音色主要与声音的振动频谱有关。

1.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称为响度。

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觉与声压级和频率有关,将人耳在听到不同频率纯音(正弦波)时,对所有具有相同音量感的声压用一条曲线表示后所得到的曲线族,叫等响曲线,如图1-6所示。

图中每条曲线上所代表的与声压级、频率相对应的声音,人耳听来都是同样响的,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耳听到同样响度时所需的声压级不同。

例如,以1kHz、60dBSPL的声音为基准,人耳听到与它等响的100Hz声音所需声压级为68dBSPL,对20Hz声音需100dBSPL,对4kHz声音则需51dBSPL。

将1kHz声音以dB表示的声压级定义为响度级,单位为phon(方)。

图1-6鲁宾逊-达特逊的等响曲线

0phon以下的声音,人耳是听不见的,所以0phon曲线可称为听阈;

120phon以上的声音会使人耳感到疼痛,所以120phon曲线可称为痛阈。

分析等响曲线可得出以下特点:

(1)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灵敏度不同,对中频段最为敏感,对高、低频段的敏感度下降。

(2)从听阈曲线可看出,4kHz左右是曲线的最低点,即人耳听到4kHz左右声音所需的声压级最小,因而对4kHz左右的声音最为敏感,这是由于外耳道共鸣所引起的。

(3)声音声压级越高,人耳听觉频响越趋平直;

声压级越低,人耳听觉频响越不好,高频低频都会有所损失。

(4)对100Hz以下的低频声,人耳的灵敏度会急剧下降,对20Hz声音的听阈为70dBSPL,因此为了进行有适当低音的调音,监听扬声器的声压级至少应为70dBSPL。

通常监听扬声器的声压级取为70-90dBSPL。

当监听音量减小时,高频、低频声会有所损失,因而改变监听扬声器的声压级会使不同频段的音量平衡发生变化。

(5)曲线族之间的间隔在1kHz附近几乎是均等的,说明人耳对1kHz附近的频率,声压变化的dBSPL值与听觉上的音量感的变化是比较一致的。

因此,选定1kHz声音作为各种声音的声压级基准。

根据上述特点分析,当改变重放音量时,各个频率的声音的响度级也将改变,所以人们会感到声音的音色有变化。

即使是一个高级的放音装置,在低声级放音时,也会感到放音频带变窄,声音单薄;

相反,即使是一个低级的放音装置,在提高放音音量时,也会感到放音频带展宽,声音较丰满。

为了减小等响曲线的影响,可以在前置放大器部分安装响度控制器,使在低声级放音时,能根据等响曲线自动地将低声频段和高声频段声音的声级进行反校正,将它们相应提高。

2.音调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

音调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但不成正比,而是一种对数关系。

十二平均律等程音阶是将一个倍频程(频率相差一倍的两个声音的音程)的频率按照频率的对数关系划分成十二个等份而构成的,相隔一个倍频程的两个音称为八度音。

音调的单位是mel(美)。

将1kHz、40dB的纯音的音调定为1000美,比1000美高一倍的音调定为2000美,比1000美低一半的音调定为500美。

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如图1-7所示。

2000美的音调比1000美高一倍,但频率数却增大近四倍(约4kHz)。

图1-7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其它影响音调的因素还有声音的声压级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听觉有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它们与物理量不一致的现象很多。

例如,即使是物理上相同频率的声音,如果改变音量,音调的高低感觉也会有微小的变化。

这种音量变化对音调感觉的影响,纯音比由许多纯音合成后的复音更为显著。

特别是当低频声减小音量时,会感到音调升高;

增大音量时,会感到音调变低。

高频声正相反,减小音量时,会感到音调降低;

增大音量时,会感到音调变高。

因此,在小音量情况下,必须将低频声的音调调低一些,而将高频声的音调调高一些才能得到应有的音调。

3.音色

音色是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也称为音品。

音色主要由声音的频谱结构决定,即由声音的基频和谐波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

由于各种发声体的材料和形制结构不同,发声机理也不尽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