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0025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气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约22时许,黎某、常某两名女工回隔壁房间睡觉。

11月12日7时30分左右,黎某路过邢某等四人的房间时,发现鲍某躺在地上,呼叫没反应,便叫上常某前往,将窗户拉开,从窗前的桌子上拿出钥匙开房门,此时尚某路过,上去帮忙打开门,见到鲍某趴在地板上嘴角有异物,安某嘴角有白沫,叫其四人均没反应。

常某和尚某马上打电话叫“120”救护车,并向铭安公司总经理进行汇报,南某到环城路口等救护车。

这时站内上班人员会同尚某等人将邢某等四人抬至室外进行通风。

约8时左右,救护车赶到,先后将四人送往医院,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四人死亡。

经医院医生诊断、城区公安分局法医鉴定,四人均属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事故原因

(1)铭安公司苗匠加气站运行工邢某等四人安全意识不强,自主保安能力差,擅自在站房内烧火锅碳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苗匠加气站基建工程尚未完工,按规定不得在站内随意留宿,铭安公司对站房管理不严格,职工随意在站房内过夜无人进行监管,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3)铭安公司未建立领导干部值班制度,11月11日晋城地区下暴雪,气温骤降,铭安公司领导未到现场查看,对职工没有进行妥善安排。

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又一个原因。

(4)铭安公司在冬季来临,考虑不周全,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暖措施,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5)铭安公司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检查不到位,也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3、防范措施

(1)各单位要加强对基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集体宿舍;

加强对站房进行安全监管,杜绝职工随意在站内过夜。

(2)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规范化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各单位要尽快制定调度值班制度和调度汇报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要上墙;

发生事故严格按规定程序及时汇报。

(4)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活动,让职工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危害要有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能力,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案例二:

操作失误,造成大面积停气事故

2007年4月17日晚10时,某站因操作失误,造成无计划大面积停气事故。

1、事情经过

4月17日晚8点,某站3#气柜因准备大修,需将气柜内气体用尽,当时3#储气柜储气量约为1500立方米时,值班人员姬某将1#、2#气柜出气阀门关闭,仅使用3#气柜供气,到22点值班人员接到部分用户报家中无气,值班人员姬某连忙检查气柜,发现3#气柜储量仅为700立方米,连忙打开1#、2#气柜出口阀门进行供气,并关闭3#气柜出口阀门,造成大面积停气20分钟左右。

(1)值班员未按规定定时巡视检查,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2)站内未制定气柜维修前使用或排空方案,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

(1)各站要吸取停气事故的教训,在站内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2)各场站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各自的气柜管理制度,对气柜储存多少方气体可正常使用要有明确规定。

(3)气柜置换放空时,各站要制定详细方案,并通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案例三:

机关减压站11•24事故

2006年11月24日17时45分许,装载着约3000立方、13兆帕压力煤层气的一辆CNG撬车到煤气公司一减压站卸气,当班的站长金某和员工梁某、辛某、云某便去接车,撬车开进2#卸气区准备减压卸气。

金某与押运员到控制室办理移交手续;

云某和司机李某办理完接车手续后,便到锅炉房去查看锅炉运行情况。

梁某首先接好接地线,打开撬车后门装好快装接头,挂好防止快装接头脱落的钢丝绳,然后依次缓慢打开撬车上的8个支管阀门和撬车总阀门。

此时,辛某先打开卸气柱上的进气阀,然后到减压设备旁开启进气柜蝶阀,发现电磁阀未打开,就告诉梁某。

梁某立即过去查看,并告诉辛某关闭撬车上的总阀门和卸气柱上的进气阀。

辛某关闭撬车上的总阀门和卸气柱上的进气阀后,打开放散阀。

此时,刚走到减压设备旁查看电磁阀的梁某听到一声尖叫声,扭头发现2#放散管弯曲,辛某倒在地上,头部出血,梁某急忙跑到2#卸气柱旁,关闭放散阀,并立即对辛某施救。

金某听到响声,也急忙跑到2#卸气柱旁边和梁某一起对辛某施救,并叫随后跑过来的云某拨打“120”求救,并向煤气公司值班人员汇报,煤气公司随即向上一级部门进行了汇报。

辛某随后被救护车送至医院进行手术抢救。

(1)当班卸气功辛某在发现减压站电磁阀未开,关闭撬车总阀门和2#卸气柱上的进气阀后,违反操作规程,快速打开放散阀,造成管内大量高压煤层气气体快速喷出,将卸气柱顶弯,击中辛某头部,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卸气柱上新加装的放散管材质为一寸普通钢管,强度不够,且顶端又加装了一个弯头,是大量高压煤层气快速喷出受阻,是造成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

(3)卸气操作规程不够完善,没有规定“若遇电磁阀关闭的特殊情况,放散高压煤层气如何操作”的规定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煤气公司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各项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员工日常操作行为进行监督,严格做到按章操作。

(2)公司要对燃气场站的设计、施工、投运各个环节严把安全质量关,保证场站的安全运行。

(3)公司要定期组织操作规程的修订完善、审核工作,保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场站应配齐个人防护用品,建议卸气人员作业时戴上安全帽,穿上防静电服装,做好员工防护工作。

(4)煤气公司要严格组织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职工按章操作、按制度执行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燃气管道事故案例

古矿减压站5•2管道泄漏事故

2011年5月2日早6时25分,公司调度员都某接柳某电话“陵沁路闫庄桥以西约400米处的河边有燃气泄漏”。

接到电话后,调度员立即通知古矿减压站值班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

7时左右,古矿减压站负责人陈某向公司调度汇报说确实有燃气泄漏,因为燃气管道为埋地敷设,现场多处检测到有燃气,具体位置无法确定,需公司抢险队进行处理,同时对周边进行警戒,疏散人员,严禁吸烟和动用一切明火。

7时10分调度值班人员向公司值班领导和相关人员汇报了情况,同时电话通知公司抢险队携带必要的抢险装备、工具,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

7时30分左右公司领导层及安全部、技术部、燃气总站等负责人分别到达事故现场。

经现场分析后,决定停气开挖地面。

8时40分古矿站停气,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开始对燃气泄漏浓度最高的四处进行人工开挖,挖出管道后,查找泄漏点。

10时30分左右抢险人员在挖开的管道上找到了1个泄漏点,漏气口直径约5毫米,并采用木楔临时进行了堵漏处理的措施,随后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现距离该漏气点旁一米处管道上有腐蚀斑点,面积约2平方厘米。

经公司相关人员分析,为防止其它地方还有泄漏点,决定将长度30米左右的管道全部挖出,开挖后发现又有1个泄漏点和多处腐蚀严重的现象,随后抢险队将此段管道进行了更换处理。

经过13个小时的抢险,于晚上20时30分全部恢复供气。

(1)管道附近均为汽车电瓶修理店,修理店在维修或更换车辆电池后把废弃的稀硫酸、稀盐酸电解液倾倒在管道上方,致使管道腐蚀性穿孔漏气,是造成此次泄漏事故的直接原因。

(2)管道巡线工巡检不认真、不到位。

燃气管道上有2处腐蚀穿孔,且漏气已有较长时间,但巡线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古矿减压站没有认识到修理厂倾倒的稀硫酸、稀盐酸电解液对管道的腐蚀,未辨识出此危险源,并加以重点防护,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1)公司各场站对所属范围内的埋地燃气管道、人员密集场所的管道、新敷设的管道、每月必须用检测仪器仔细巡检一次,并做好记录,对重点部位或存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监测。

(2)各场站管道巡线工必须掌握所辖范围内的燃气管道,知道埋地燃气管的管径、走向、使用年限、埋深、材质等。

要熟知管道周边情况,能否对管道构成威胁,形成隐患。

(3)燃气总站要尽快完善管网巡检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巡检到位、检测到位。

凤矿减压站燃气窒息事故

2011年12月2日,站外巡线组李某、王某和在凤矿东区围墙放水井(此放水井长约2米、宽约1.5米、深约2.5米)进行放水时,未能将凝水缸内积水排出,经检查,发现DN50闸板阀坏。

随后回站内领取阀门,准备第二天将此闸板阀更换。

12月3日早8时,上班开完班前会后,站外组长崔某、巡线组成员李某、王某三人口头讨论后,决定三人去更换DN50闸板阀门,为确保安全崔某、王某没有带手机,李某将手机关闭。

上午8时30分左右三人携带维修工具、材料到达现场,打开井盖自然通风15分钟左右。

期间组长崔某分工,由崔某、王某下井操作更换阀门,李某在井上警戒、监护。

8时45分,崔某、王某下井作业,8时50分将DN50前DN20球阀拆下。

随后将DN50阀门拆下后,用棉布将DN50管道进行封堵(虽用棉布将管道封堵但仍有燃气排出)。

安装新阀门时,将阀门与法兰由一条螺栓进行连接,在错开阀门抽取棉布后大量燃气涌出,致使无法安装胶垫及阀门。

几秒钟后崔某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对王某说:

“赶快上去”,随即崔某上井。

9时10分左右。

李某发现异样,立即在井口呼叫王某并试图伸手去拉,此时王某已经意识恍惚、无法站立,由于地井较深且有大量燃气仍向地井内排放,人员无法进入救援。

李某将手机给崔某让其到安全距离外向站内值班人员打电话汇报,并要求关闭东区、北下小区总阀门,自己关闭井上通往北下小区主管网的手动闸板阀。

9时15分左右,站内值班人员张某接到崔某的电话后,立即安排宋某到分气缸室将东区、北下小区主阀门关闭,同时向站内值班人员打电话汇报。

9时19分宋某将东区、北下小区主阀门关闭,9时21分左右张某和站长汪某到达事故现场,此时主阀门已关闭,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汪某、张某下井将王某救上地面,李某和汪某对王某进行了胸肺复苏的紧急抢救,同时拨打凤矿医院120急救电话,于9时50左右到达凤矿医院,10时30分左右转入晋煤总医院。

(1)崔某、李某、王某三人违反操作规程,带气下井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维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前未制定维修方案和安全措施,且没有佩戴专业防护用具,没有采取必要的通风设施,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另一个直接原因。

(3)维修人员安全意识差,存有侥幸心理,不认真执行五想五不干,作业前没有认真进行危险源辨识,作业时未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凤矿减压站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对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指导不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5)发生事故未按照事故汇报程序及时汇报,致使事故救援不及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1)各单位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汇报程序,并按规定严格执行。

(2)各单位对高空作业、地井、有限空间内作业、动火作业、设备大修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必须制定作业方案;

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安全措施,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方可执行。

(3)各单位要认真落实班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