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docx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就是把景物写出来,它的主要作用:
(1)暗示社会环境;
(2)交待事情发生的前题条件;
(3)表示时间的推移;
(4)揭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此外,景物描写还可以交待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原因。
做为人物联想的依托。
衬托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表现主题铺路等重要作用。
因此,作文时景物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方法:
(1)选好观察点:
写景物就是把观察到的东西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写给人看,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情况不一样,写景,选好观察点是很重要的。
例如《燕子》一课中“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线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曲谱啊!
”这是站在地上看远处的景物。
《长城》一课所写的长城观察点就不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远看长城。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砖筑成的。
”这是在长城脚下看长城“城墙顶上铺着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了望口,下面有射口,是了望和射击用的。
”这是站在长城上看到的。
(2)按一定的顺序写: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才能条理清楚。
写景物的顺序有:
按方位写:
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可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可先四周后中间或先中间后四周。
按景物的远近写:
可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
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
可以先写全景再描写局部,也可以先描写局部再写全景,例如《林海》一课就采用这种方法先概括地写林海的全景:
“多少条岭啊!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小时,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接着再以落叶松为重点写树,以小树间的野花为重点写出林海的美丽。
(3)按一定的范围写:
写景物时,视野所见,范围可大可小,不一定全写,要确定范围后再写。
例如《长城》一课,就没有写长城的背景:
群山、溪流、天空、云霞等,只写了长城。
再例如写街道,是写眼前的一段呢。
还是写整条街呢?
把景物描写的范围确定下来之后,写出的景物才有重点。
(4)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写景物,特别是写一个地方,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不能像列清单似的都写出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例如《桂林山水》就是这样,重点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在写山和水时,又抓住了它的特点,山:
奇、秀、险:
“桂林的山真奇呀!
环境描写的四种方法
环境描写就是交待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及自然环境等。
任何事情都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
不把环境交待清楚,事情就难以写清楚,事情包含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可见,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开头是“一九三五年五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条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个环境描写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的根本条件,如果大渡河不是天险,而是一条水流平缓的河水。
就能趟水过河,还用得着夺桥吗?
再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契进我军的阵地”这一环境的交待,就说明了潜伏意义的重大。
环境描写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与事情发展无关的环境不写。
环境描写是为事情的发展服务的,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
因此,要根据文章的重点写环境。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冲锋的队伍被压在一个小土坡平面上,抬不起头来。
”这一环境描写,揭示了炸暗堡的重要性,与事情发展密切相关,不写不行。
课文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也是这样。
许多小朋友读了课文和别的文章,感到环境描写好,就不管需要不需要,在作文中都安排了环境描写,这是小朋友们常犯的毛病之一。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清风吹拂着路旁的小树,小树向我们招手,树上的鸟儿喳喳地叫……我匆匆忙忙地赶赴学校,还迟到了。
”这里的环境描写与上学迟到无关,不应该写。
如果写高兴的心情或令人愉快的事,配合这样的环境描写还可以。
(2)根据文章表达的情感写环境:
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情感,环境描写要和这种情感协调一致,否则,就要闹出笑话。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环境描写:
“天冷了,下雪了,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渲染了一种凄惨气氛和哀伤的感情,这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一致。
有位小朋友写作文《祭扫烈士墓》安排了下列环境描写: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天空万里无云,清风吹拂着路边的鲜花,鲜花向我们微笑,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歌,像是用歌声欢迎我们……”这就与祭扫烈士墓应有的庄严、肃穆气氛不协调,是不应该的。
(3)抓住特点写环境:
当文章有必要环境描写时,一定要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
例如《草原》一课中的环境描写: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周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了小丘,走到哪里都会给天边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样的环境描写,只有草原有,山区、丘陵、沙漠等就不可能有。
这里的环境描写抓住了大草原的特点。
写得生动具体,并与文章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要写出事情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变化。
随着事情的发展,环境就要发生变化。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就是这样。
潜伏部队刚一摸进“三九一”高地下的山坳时的环境是:
“前边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哨阵地,不但可以看到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的声音都能听到,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是更容易看见我们。
”随着战斗的激化,环境就发生了变化:
“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草毕毕剥剥地响……火苗子趁着风势乱串,一团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地熄灭……”环境的变化有力地表达了邱少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环境描写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有的时候放在文章的中间,有的时候放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的分散在文章的全篇。
到底放在什么地方好,要根据事情发展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
场面描写的方法
场面描写是对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的一些人物所发生的特定事件中,某一生动画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离不开对特定环境的描写,而且要描写出整体的画面来。
场面描写要注意以下5项:
(1)要素清楚:
场面描写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场面的气氛,使记者易掌握场面的总体轮廓。
(2)做到点面结合:
面就是整个场面的描写,点就是典型的人和事。
(3)情景交融:
在描写景物中,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
(4)顺序清晰:
场面描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总——分——总,或按观察顺序。
(5)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在场面描写中,一般地以动为主,要刻画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如活动的发展,地点的转移,情绪的变化等,所以场面描写必须以动为中心,注意动静结合,在动中求特征。
例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静态的点面结合:
面: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灵车开来的方向。
点:
1.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2.一对青年妇夫,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了六七岁的儿子;
3.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动态描写: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转移,好像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子,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看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灵车缓缓地前行,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
把静物写活的7种方法
如果把静物写活的话,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怎样才能把静物写活呢?
(1)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同一静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同时写出来,做比较,就出现了“活”字。
例如《喇叭花》一课写出了各个时期的喇叭花形态,就把喇叭花写活了。
幼苗刚出土:
“两片肾脏形的子叶,中间藏着叶芽,显得那么嫩,那么弱,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吹出土的。
”接着写:
“咱们得给它们搭个架子,让花萼攀在架子上。
”然后又写道:
“花萼沿着竹竿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
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垛绿色的墙。
”再接着写:
“在那缀满蓓蕾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红白相间的,光洁晶莹的花,又娇嫩又鲜艳。
”最后写:
“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各样颜色的花,远远地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锦缎。
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蔓还悄悄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的院子里了。
”这样,把喇叭花各生长期的情况放在一起来写,通过比较,显示出喇叭花生长的动态来,给人以“活”感。
(2)拟人法 :
拟人法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性格,使静物“活”起来。
例如《繁星》一课就是用拟人法把静物写活的:
“我望着那些认识的星,我仿佛看到它们在对我眨着眼睛,我仿佛听到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我是一个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由于使用了这种拟人法,静止的星星活起来了,有了人的生命和情感。
(3)拟物法:
拟物法就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感到物也活起来。
例如《荷花》一课就是用拟物法,把荷花写活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去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儿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赏荷花呢!
”这样,把人当做荷花来写,使静的荷花动起来“活”起来。
(4)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使静物“活”起来。
例如《林海》一课就是用这种方法使静物活起来的: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有白浪花吗?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杆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把青松比做海洋,把白桦比喻为浪花,人们想到大海的波涛,想到飞溅的浪花,自然感到“林”也像“海”一样动起来。
(5)移步转换法:
移步转换法就是从不同范围、距离、角度,看同一事物,并把它写出来,给人以“动”感。
例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同一座小屋,却呈现四幅不同的画面:
先以大范围的山做背面,正面从远处看是“山脊上的小屋”;再从比较小范围的绿树做背景,正面从近处看是“绿树前的小屋”;接着,又以一棵树做背景,正面从近处看,是“一棵树笼罩下的小屋”;最后再以绿叶做背景,侧面从远处看,是“树间若隐若现的小屋”。
这样,作者把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所见的小屋写出来,这就使静态的小屋活起来。
(6)想象法:
想象法就是根据静态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各种形象,化静为动,例如《火烧云》一课作者抓住火烧云的片刻静态,想象成马、狗、狮等动物,: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在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分钟,那匹大马站起来了,马脚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不见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跟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这些动物又静又动,就使静物变“死”为“活”了。
(7)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在一篇文章中,用二种以上的方法,把静物写“活”。
例如《林海》一课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法,把静物写活的,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