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9592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成果报告降低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人

小组成员平均年龄

32岁

序号

姓名

年龄

组内职务

文化程度

职称

组内分工

1

罗慧娟

30

组长

研究生

工程师

组织活动、成果总结

2

37

副组长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技术指导、方案审查

3

孙银娟

29

组员

分析实施、记录总结

4

成杰

32

分析实施

5

孙芳萍

6

董艳国

记录总结

7

吕江

33

技术指导、分析实施

8

乔玉龙

31

2活动计划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严格按照QC活动的P、D、C、A活动程序制定了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内容和工作进度安排,商讨确定了计划完成的具体时间,并指定了专项负责人。

小组活动日程推进计划见表2-1。

表2-1小组活动时间进度表

进度

时间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8月份

9-10月份

11月份

选择课题

设定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成果巩固

回顾总结

注:

表示计划进度表示实际进度

3选择课题(P阶段)

双筒式天然气分离器是进行天然气气液两相分离的专用设备,主要用在气田集气站以除去天然气中的游离水及杂质。

图3-1双筒式分离器

靖边气田于1997年9月建成投产,是长庆气田投产最早的气田,酸气含量、产水量相对较高,开发10余年来,地面设备及管线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近年来,靖边气田在集气站检修期间发现,由于采出天然气中含有的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等酸性气体、矿化度水及部分机械杂质对分离器的腐蚀、冲刷作用,致使投产较早的13座集气站分离器腐蚀状况日益严重,尤其以积液包腐蚀最为突出,其中西1集气站的平均腐蚀速率达0.224mm/a,严重影响气田安全生产。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GB/T23258-2009,对管道及容器内介质腐蚀性评价及腐蚀强弱等级划分见表3-1。

表3-1管道及容器内介质腐蚀性评价

项目

级别

较重

严重

平均腐蚀速率/(mm/a)

<0.025

0.025~0.12

0.13~0.25

>0.25

点蚀速率/(mm/a)

<0.13

0.13~0.20

0.21~0.38

>0.38

由表3-1可以判定,靖边气田西1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的腐蚀情况达到了较重或严重级别,重影响集气站分离器的安全运行。

4设定目标(P阶段)

目标:

积液包腐蚀速率由0.224mm/a降至0.12mm/a(GB/T23258规定的中等腐蚀级别)以下,见图4-1。

图4-1工作目标设定

5目标可行性分析(P阶段)

5.1西1站积液包壁厚检测

小组利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将积液包每间隔50cm,按照圆周顺时针方向分别选取顶部(12点)、右侧壁(3点)、底部(6点)、左侧壁(9点钟)进行了壁厚检测,见图5-1。

图5-1分离器积液包壁厚检测示意图

从壁厚测试结果中去掉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然后计算得到平均壁厚,则平均腐蚀速率(mm/a)=(原始壁厚-平均壁厚)/工作时间。

5.2西1站腐蚀速率计算

2011年4月初,小组成员选择了H2S和产水量相对较高的西1站分离器积液包进行了壁厚检测,西1站分离器于2000年12月投产,原始壁厚为16mm,工作时间约为10年,并由壁厚检测结果计算分别得到顶部、右侧壁、底部和左侧壁的平均腐蚀速率,见表5-1。

表5-1西1站分离器积液包壁厚检测结果表

积液包壁厚检测结果

检测

部位

壁厚(mm)

平均

壁厚

(mm)

平均腐蚀速率(mm/a)

顶部

14.33;

13.92;

14.27;

14.64;

14.43;

14.10;

14.40;

14.27

14.3

0.17

右侧壁

14.21;

13.62;

14.47;

14.24;

14.15;

13.6;

13.4;

13.67

13.92

0.21

底部

13.15;

13.14;

13.21;

12.87;

13.25;

12.94;

12.60;

12.93

13.04

0.296

左侧壁

13.73;

14.22;

14.44;

13.50;

13.30;

13.52

13.8

0.22

表5-2西1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

腐蚀速率

检测部位

积液包

0.224

图5-2西1站积液包不同部位腐蚀速率对比图

由图5-2可以看出,积液包底部平均腐蚀速率达0.296mm/a,是腐蚀速率最高、最严重的部位,而顶部腐蚀相对较弱。

从积液包日常运行情况看,底部长期处于积水状态;

侧面为水、气两相状态,液位随生产情况而变化;

顶部主要处于气相。

由此可见,积液包内污水的腐蚀是导致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高的关键症结。

根据规范规定,如果我们重点对分离器积液包底部污水采取相应的减缓腐蚀的防护措施,使其平均腐蚀速率降低60%,即由0.296mm/a降低至0.118mm/a;

防护措施同时对顶部和侧壁也会起到减缓腐蚀作用,可将积液包平均腐蚀速率由0.224mm/a降低至规范规定的0.12mm/a,腐蚀速率会明显降低,可见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具有可行性。

图5-3西1站分离器积液包底部腐蚀形貌图

6分析原因(P阶段)

针对“积液包内污水腐蚀”这一主要症结,小组成员运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导致积液包腐蚀速率高的5条末端因素,见图6-1。

图6-1关联图

7确定要因(P阶段)

针对以上5条末端因素,小组成员根据现场测试、验证,考虑所有末端因素逐一论证分析,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找出主要原因。

表7-1要因确认计划表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责任人

时间

原料气中含有H2S/CO2等酸性气体

原料气中是否含有酸性气体

现场测试

腐蚀产物中铁的化合物含量<

10%

吕江

2011.4.6

原料气中含有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否有相对运动

现场验证

机械杂质与金属表面无相对运动

成杰

2011.4.12

存在硫酸盐还原菌

是否含有硫酸盐还原菌

灼烧后腐蚀产物重量减少<

5%

2011.4.17

污水矿化度含量高

污水中矿化度含量是否影响腐蚀

矿化度含量<

10000mg/L

腐蚀影响小

2011.4.21

水中氯根含

量高

水中氯根含量是否加速腐蚀

现场分析

氯根含量<

1000mg/L,不会加速形成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

2011.4.26

小组成员分工,到现场对所有末端因素逐一确认。

7.1原料气中含有H2S/CO2等酸性气体

原料气中含有H2S/CO2等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H2S和H2CO3,其化学过程为:

CO2+H2O=H2CO3→H++HCO3-

H2S=S2-+2H+

对分离器腐蚀的作用机理有两方面:

一是氢的去极化腐蚀,二是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

图7-1分离器内腐蚀产物

小组成员通过对腐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衍射图谱,测定西1站分离器腐蚀产物成分,判定是否含有H2S/CO2等酸性气体。

图7-2西1站分离器腐蚀产物XRD图谱

表7-2西1站分离器腐蚀产物XRD检测结果表

编号

组成

含量(%)

合计(%)

CaCO3

34.82

Fe3S4

25.96

65.18

FeCO3

13.87

Fe(OH)SO4.2H2O

7.28

FeO(OH)

5.65

FeSO4.H2O

8.88

FeS2

3.5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腐蚀产物中铁的化合物含量达65.18%远远大于10%,说明原料气中含有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酸与积液包底部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反应。

结论:

原料气中含有H2S/CO2等酸性气体是要因。

7.2原料气中含有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

图7-2分离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原料气中携带的机械杂质,高速流入分离包后经导流板、鳍型挡板和波纹板沉降进入积液包,机械杂质属于静态介质,与积液包内壁表面无相对运动,因此不会产生冲刷腐蚀作用。

原料气中含有机械杂质不是要因。

7.3存在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使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以从有机含碳化合物中取得碳元素为营养而生存的细菌。

《工业循环冷却水污垢和腐蚀产物中灼烧失重测定方法》HG/T3533-2003,规定了腐蚀产物550℃灼烧失重可估计产物中有机物和化合水的含量,从而验证是否存在硫酸盐还原菌。

小组成员按照HG/T3533-2003中试验步骤,对西1站分离器内固体腐蚀垢样经过550℃灼烧,结果见表7-3。

表7-3垢样检测结果表

项目

分析检测结果

西1站分1/1

西1站分2/1

外观

黑色颗粒

550℃灼烧减少量%

0.90

2.05

由上表可以看出,腐蚀垢样经灼烧后重量只减少了1~2%<

5%,灼烧后腐蚀产物重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腐蚀样中不含有机物、生物黏泥等,即分离器积液包中没有硫酸盐还原菌腐蚀。

结论:

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不是要因。

7.4污水矿化度含量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当污水中矿化度(水中化学组分含量的总和)含量<

10000mg/L时,对碳钢腐蚀影响较小。

小组成员对西1站分离器积液包的污水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