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9571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鉴赏语言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早上五盘岭①

[唐]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

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实际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要求分析两字如何使景物特征鲜明的。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

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这样才是完整的赏析,当然这几步需要视具体的诗歌确定有无。

解答本题,可以先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入手,“斗”修饰的是“两崖”,而“攒”修饰的是“群峰”。

找出了修饰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诗句描绘的是什么情形。

“两崖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

“群峰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最后可以指出表达的效果。

“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

字的含义(视情况而定,看是否需要解释);

描写了……情形;

突出了……特征(或:

表达了……情感)。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斗,争斗,是说两崖好像要打起来;

攒,聚集,是说群山聚集在一起。

该答案中对“斗”的理解没有联系诗歌内涵,并且没有突出炼字的表达效果。

1

答案二:

两崖相斗,群峰密集,形象地写出了山势陡峭和连绵。

该答案有些杂乱,应该分开来写

2

类型二 炼句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要求赏析句子的精妙。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然后要联系诗句,分析诗句内容,最后指出诗句的表达艺术效果。

分析诗句,以春蚕食叶来描摹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

本是庄严寂静的考场,诗人却以声音来衬托,这是以动衬静或以动写静的手法。

根据诗歌的整体意思及手法,可以看出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诗句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作者……情感。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非常形象。

答案要点不全面,缺乏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考场的情形。

答案中缺少对手法的分析,此外就是缺乏情感内容。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

请简述理由。

3.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赏析它的妙处。

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词)分析。

6.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8.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

炼字类:

指出该字的含义+对该字加以解释或指出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表达效果

炼句类:

解释大意+分析手法+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类:

明确风格+结合诗句阐述分析+表达效果

核心要点

1.鉴赏诗歌语言的题目一般指向性强,一定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

2.分析要全面,不要就题论题,而要联系诗歌内涵和作者的感情。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南宋]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

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

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答案 BD

解析 B.“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江面结冰,诗人担心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

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

离春节又不远了!

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

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

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

第七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

第八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白话诗歌

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

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

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

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冬至到来,才写下了这首诗。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客游

[唐]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曹植诗云: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

④弹铗:

《战国策·

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

指写家信。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

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

答案 CE

解析 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E.“故国”错,“家庙”“乡国”在诗中都指家乡。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 同:

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